天天看點

讓蘋果摸不着“頭腦”的斷頭Mac,打開了成本效益的新思路

随着采用M1晶片的Mac電腦在自媒體口中“大殺四方”,原本小衆的Mac生态也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尤其是在某些大學生眼裡,一台采用M1晶片的Mac仿佛已經成為了他們學習視訊剪輯、成為生活部落客最終進入百大Up主名單的第一步。

不過考慮到即使是最基礎款的Mac mini售價就來到了5299元,集輕薄設計和強大性能于一身的MacBook Air起售價更是來到了7999元,這個預算在Windows陣營中已經可以買到一台不錯的輕薄本或是一台可以暢玩3A大作的遊戲電腦了。即使退而求其次,在二手平台上選購相對過時的舊款Mac,蘋果電腦的高保值率也拉低了電腦的成本效益。對于這些準備進入Mac大家庭的潛在使用者來說,價格始終是攔在他們和百大Up主之間最大的障礙。

讓蘋果摸不着“頭腦”的斷頭Mac,打開了成本效益的新思路

那麼除了做夢之外,還有什麼辦法能買到性能說得過去,價格又實惠的Mac電腦呢?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一個古老而又陌生的Mac品類被商家再次推到了大衆視野中——斷頭Mac。

“斷頭”MacBook能買嗎?

盡管“斷頭Mac”聽起來頗具法國風情,但實際上斷頭Mac失去的可不隻是“頭部”。一般來說,斷頭Mac或斷頭MacBook指的是那些因種種原因拆掉了整個電腦上蓋總成的筆記本。

由于Mac通常不會在電腦上蓋中安置會影響電腦核心功能的軟體,即使拆掉電腦上蓋,你失去的也隻是内置的Retina高分辨率螢幕、麥克風矩陣、攝像頭和自動亮度模組而已。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斷頭Mac”其實和Mac mini也有幾分相像,隻不過Mac mini有更多IO接口,散熱條件也相對更好一點。

而從實際體驗來看,這些斷頭Mac的實際使用體驗,也不一定會比Mac mini要差。首先,斷頭Mac雖然說失去了MacBook系列引以為高的高清螢幕,但卻保留了完整的MacBook揚聲器系統。相比于大部分顯示器自帶的揚聲器,MacBook内置的揚聲器表現其實并不算差。如果你買到的是15英寸版本的斷頭Mac,它的音響效果更是可以超過不少百元級别的獨立揚聲器。

讓蘋果摸不着“頭腦”的斷頭Mac,打開了成本效益的新思路

其次,在便攜性方面,斷頭Mac的表現也勝過Mac mini。盡管兩者都沒有螢幕,但自帶鍵盤和觸控闆的斷頭Mac在某些使用者場景下反倒是更友善的選擇。比如當你需要一個控制會議室投影的電腦時,“一體化”的斷頭Mac就是一個不錯的替代品。如果你的斷頭Mac隻是當做一個便攜的主機,平時都是在宿舍接着顯示器用的話,那斷頭Mac在使用上也沒有任何差異。

再說了,如果你買的是搭載了TouchBar的斷頭Mac,你更是可以用上内置TouchBar和TouchID的“一體鍵盤”,對比蘋果699元的官方鍵盤和899元的壓力觸控版,3千元左右的斷頭Mac其實更有成本效益。不過話又說回來,盡管斷頭Mac看起來成本效益非常突出,但它的缺點其實也同樣突出。

作為Mac次級市場中“手工藝品”一樣的存在,斷頭Mac肯定是無法享受任何形式的官方售後的。無論是處理起來相對簡單的電池鼓包還是要“望聞問切”的電腦無法開機,蘋果的官方售後體系都會将這台電腦拒之門外,出了問題隻能找賣家或另請高明。

另外,在電腦性能方面,Mac mini的表現也比斷頭Mac要出色一些。現在市面上能找到的斷頭Mac通常都是2016年前後的機型。而同一時期的Mac mini通常都可以自己更換速度更快的固态硬碟與更大的記憶體。即使是最後一款使用英特爾處理器的Mac mini,也采用了可拆卸記憶體,可以在購買後友善地更新配置,但對斷頭Mac來說,除了少數早期型号還可以通過轉接器更換硬碟外,其餘的根本沒有更新配置的可能。

讓蘋果摸不着“頭腦”的斷頭Mac,打開了成本效益的新思路

另外,定位為桌面電腦的Mac mini在功耗方面的限制也比定位為筆記本電腦的MacBook來的寬松。為了照顧那些喜歡把MacBook放在大腿上使用的使用者,同時也為了符合有關部門對電腦背面溫度的規定,蘋果對筆記本電腦的有着極為保守的散熱設計。以最新的M1 Macbook Air為例:為了保證電腦背面的溫度不會超過規定值,蘋果直接在晶片和D面之間貼上了隔熱墊,甯願讓晶片過熱降低頻也不願意釋放熱量。

但配備了通風效率更高的風扇的Mac mini就不一樣了,作為桌面電腦,Mac mini不需要考慮發熱和續航時間的限制,可以實作更好的性能釋放,實際性能自然也更高一些。

一個主打高成本效益和均衡性能,另一個則是正經的桌面電腦,相信看到這裡,大家也明白正經的Mac mini和“不正經”的斷頭Mac之間的差別了。在某些情況下,這些斷頭Mac也不失為一個成本效益之選,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隻有MacBook能形成這樣成熟的“斷頭産業鍊”,别的電腦卻沒有這個待遇呢?

修台電腦能多貴?

可能會有人認為這是因為蘋果的MacBook配置更高,更适合用來處理影音内容,是以市場更大。但實施并非如此:MacBook之是以被認為适合用作影音處理,這與Mac出色的Retina螢幕有關。至于這些斷頭Mac,除了Final Cut Pro支援外,其他優勢并不明顯。之是以會有斷頭Mac的相關産業鍊,原因其實非常簡單:MacBook的螢幕維修起來太貴了。

讓蘋果摸不着“頭腦”的斷頭Mac,打開了成本效益的新思路

不同于絕大多數“壞哪修哪”的筆記本電腦,出于對成本、設計和利潤的考慮,蘋果對于MacBook的售後政策非常簡單:電腦轉軸以上的部分就是一個完整的單元,無論你是浸液、碎屏還是螢幕出現了細微的劃痕,想走官方售後都隻能整個更換,而這背後的維修報價隻能說非常吓人。比如15英寸的MacBook Pro的顯示總成報價可以輕松超過5000元,加上299元的手工費價格,最終的總報價已經可以買一台不錯的Windows電腦了。

即使你去蘋果保修體系之外的第三方非授權維修,換一個拆機MacBook Pro螢幕的價格也要數千元。但如果對它進行”砍頭手術“,隻要花幾百元買一個螢幕就能繼續使用這台電腦,甚至可以直接在二手平台以一個還算公道的價格賣掉。在這個前提下,走官方保修還是“斷頭”後賣二手或者繼續使用,留給消費者的選擇并不多。

一體內建是未來,但并不一定是件好事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也明白為什麼隻有MacBook擁有自己的“斷頭”市場:并不是因為Mac買的人多或者說性能強悍,這完全是因為其他碎屏的筆記本早就修好了,隻有維修費用可以買半台電腦的MacBook,因為過高的維修費用勸退了使用者,是以才誕生了斷頭Mac的奇葩市場。

就像“修不如重新買”的AirPods一樣,為了轉嫁維修成本,品牌會想盡一切辦法将電腦“一體化”。對品牌來說,不可維修的一體化裝置不需要複雜的售後教育訓練班,有問題就打包一起換掉。但對消費者來說,僅僅因為品牌嫌售後教育訓練麻煩,就要為沒有損壞的部件付費,這樣的售後政策顯然是不可理喻的。

讓蘋果摸不着“頭腦”的斷頭Mac,打開了成本效益的新思路

除了要使用者多花錢以外,高度內建的電子裝置背後也存在浪費的問題。将電腦用大量粘合劑站在一起無疑會提高電腦回收再利用的成本,變相也提高了不必要的電子産品的出貨量。用更直白的話來說,這種為使用者維修下絆子的行為,直接導緻了更多電子垃圾的誕生。通過取消手機包裝内的充電器,蘋果省下了65億美元,不知道這些“斷頭Mac”的回收再利用,又為Mac使用者剩下了多少錢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