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過來人忠告:别把積蓄都給孩子買車買房,最後吃苦頭的是自己!

作者:生活社會雜談論

“老劉,手頭寬裕嗎?孩子要買房子,首付還差點”。

“别提了,兒子結婚買房二十萬,彩禮二十萬,酒席五萬,把我們老兩口積蓄掏光了。”

“前段時間孩子還不上房貸了,又給孩子拿了兩萬,現在我手裡就幾千塊錢了,還有七八萬的外債”!

“哎!兒女都是債啊”!

這是中國大多數農村家庭的現狀,老一輩的人拼了命的努力,就是為了給孩子在城裡買房子,讓孩子找一個好的結婚對象。

但做完這件事情後,老一輩人又得到了什麼?或許有人要說了,兒女成家立業、子孫滿堂,不就是父母期盼的嗎?

确實,但大家也要警惕一個問題,把積蓄都給孩子買車買房後,自己又該如何養老呢?

過來人忠告:别把積蓄都給孩子買車買房,最後吃苦頭的是自己!

01

小可身邊有這樣一個例子,趙大叔是一位地道地道的農民,妻子在附近的工廠上班,他閑暇之餘也會到工地上打零工。

雖然每年的收入并不高,但和妻子一年忙到頭,老兩口也能攢下六七萬塊錢。孩子結婚前,趙大叔重新在農村翻蓋了房屋,大概花了20萬左右。

孩子結婚時,趙大叔拿了十幾萬的彩禮,又給孩子買了一輛10來萬的車,再加上辦酒席的錢,趙大叔大概花了30萬。

這一折騰,老兩口的全部積蓄都搭了進去,還和親朋好友借了七八萬塊錢。好在趙大叔和妻子很勤勞,努力了兩年後,終于把外債全部還清了。

因為兒子結婚之前沒有買房,是以老兩口又想給兒子攢個首付,就算攢不出這麼多錢,兒子結婚時也能給兒子補貼一些。

過來人忠告:别把積蓄都給孩子買車買房,最後吃苦頭的是自己!

02

2017年,趙大叔的兒子在城裡買房了,雖然年輕人自己有點積蓄,但趙大叔還是東拼西湊給兒子拿出了20萬首付。

拿完這筆錢後,趙大叔和妻子徹底沒有積蓄了,兩口子又欠下了外債。就在趙大叔想着慢慢還債攢筆養老錢時,妻子被兒子喊到了城裡看娃。

剛開始,趙大叔的妻子很猶豫,因為她上班每個月有三四千塊錢的收入,如果去城裡看娃了,這筆收入就沒有了,家裡的負擔就全在丈夫身上了。

盡管如此,老兩口最後還是答應了,畢竟兩個年輕人要上班,孩子确實需要人照看。

但讓老兩口沒有想到的是,妻子給兒子看孩子期間,不但要承擔家裡的家務和部分支出,還要時不時的補貼孩子。

過來人忠告:别把積蓄都給孩子買車買房,最後吃苦頭的是自己!

03

疫情過後,兒子和兒媳的收入就不高了,兩口子每個月隻有七八千塊錢的收入,房貸就壓在了他們身上。

因為不想兒子兒媳為錢發愁,是以趙大叔妻子每個月不要兒子兒媳一分錢。趙大叔工地上發錢了,也會第一時間給妻子,讓妻子補貼一下兒子。

從表面上看,一家人活得雖然辛苦,但也算其樂融融。可最近趙大叔生病了,卻發現自己手中毫無積蓄,有的不過是一兩萬塊錢。

雖然趙大叔想讓兒子給自己養老,但兒子手裡顯然也沒有錢,甚至還需要老兩口補貼。這個時候趙大叔才發現,所謂的兒子成家立業了,父母跟着享福了,不過是變相的“啃老”罷了。

如果他和妻子每個月不補貼兒子,老兩口一年最起碼能攢下5萬塊錢,可現在把錢全部給兒子了,兒子兒媳手中又沒有什麼積蓄,是以未來養老真的成為了難題。

過來人忠告:别把積蓄都給孩子買車買房,最後吃苦頭的是自己!

04

小可覺得,很多人都在這樣做,因為大家總覺得孩子在大城市打拼不容易,是以能補貼就補貼。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父母一邊幫孩子看娃,另一邊要拿出一些家庭開支,孩子需要用錢時,還要去補貼孩子。

仔細想想,這不就是新型“啃老方式”嗎?特别是農村人,除了地裡和打工的收入,每個月又沒有太多養老金,如果把錢都給孩子了,自己最後又該如何養老呢?

是以,父母不僅要适當放手,還要給自己攢一筆養老錢,就算這筆錢不多,也是自己養老的底氣。

如果你不這樣做,恐怕未來吃苦的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