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下“居家隔離”,陪孩子學習,到底有多難?

疫情下“居家隔離”,陪孩子學習,到底有多難?

首先是大人不安心,昨天看見增加幾個病例,這天看到自己的碼都變黃了,明天還不知道能不能正常上班呢。在如此焦躁、惶恐和負責的心境下,父母連自己都做不到泰然自若,又如何能夠高效引導和指導孩子學習呢?

是以說,疫情下的“陪孩子學習”,關鍵在于調節心态。

疫情下“居家隔離”,陪孩子學習,到底有多難?

01

很多家長會發現,在學校裡乖巧聽話的孩子,但凡被疫情“隔離”在家裡,很容易就會變得懶散、厭學和抵觸。

一方面是因為如今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說理教化,摒棄打罵責罰,在态度上也往往以和顔悅色為主,是以當孩子呆在家裡聽網課、寫作業,總覺得自己在學習和娛樂之間,還有很多可以耍賴、拖延和商量的空間。

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在學校裡聽課讀書,老師們在管教時一般是聲色俱厲,而且大多數孩子在校風班規的影響限制下,挺直身子、噤若寒蟬地不敢大聲說話,那麼我們自家的孩子,也會在“群體效應”的驅使下,看上去變得乖巧聽話。

那麼在疫情下,一些父母和孩子為了避免感染而滞留在家中“隔空相望”,停學、停工和閉店,從大環境來說是為了相應國家和社會的防疫政策,從小家庭的角度來看,既是家人身體健康的必要舉措,又是極其難得的親子相處時間,不可謂不重要。

那麼,孩子的心裡,到底在想些什麼呢?

疫情下“居家隔離”,陪孩子學習,到底有多難?

02

對于年齡尚幼,或是正處于叛逆青春期的孩子,最喜歡和最暢快的,當然是和同齡孩子在一起說笑玩樂,和頭腦相對僵化、過于急功近利的父母相處,不可避免的,會每天沉浸在有關聯考、前途和人生的沉重氛圍下。

是以說,特别是在疫情期間,父母想要和孩子在家裡“和平相處”,首要就要跳脫出平時擔憂房貸車貸和教育養老的焦慮狀态,不要把自身和家庭的經濟壓力,過多過重地壓在孩子稚嫩的肩膀上,影響了父母孩子之間的日常相處和親子感情。

首先,是要有趣。

在孩子完成日常學習任務以後,家長應該幫助孩子設計新鮮有趣的休閑活動,可以是下棋、打牌,或是做手抄報。總之不能把自己十多年如一日的工作狀态,變成孩子在“停課不停學”期間的生活狀态。

待在家裡的生活,本來就缺乏趣味、變化和新鮮空氣,身為成年人,有理由給孩子營造有趣生動的家庭氛圍。

疫情下“居家隔離”,陪孩子學習,到底有多難?

其次,是要豐富。

除了上網課、寫作業,看手機、玩遊戲,或是下圍棋、打撲克,你還能帶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

或許,和孩子每天聽一段演講、看一場電影、讀一會兒書,要遠勝過一家三口悶在家裡各自抱着手機擔憂發愁。

有學識、有才藝的家長,還可以教孩子入門一種樂器,學會一項技能,或是幫孩子梳理一下古代史或近代史。啥也不會的家長,也可以教孩子洗衣拖地,或是烹饪一道美食。

總之就是給予孩子盡量豐富的生活,避免讓孩子因為疫情反複而陷入到低落、沮喪的情緒中。

疫情下“居家隔離”,陪孩子學習,到底有多難?

最後,是要專注。

如果沒有疫情,大多數孩子的生活就是白天在學校呆10小時左右,除去中午吃飯和休息的時間,每上45分的課程,就要休息10至15分鐘,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和身心健康。然而在疫情反複期間,家長可以嘗試培養孩子在以興趣為驅動的學習中,長時間專注精神的能力。

比如你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在讀書學習時,很可能連10分鐘都坐不住,但是到了自己喜歡的畫畫、下棋或遊戲環節,可能持續幾個小時都不感覺累。

但這總歸是有益的,隻要不影響正常的作息時間和吃飯睡覺,讓孩子在“停課不停學”期間,在自己喜歡、擅長和着迷的學科上多花點時間,培養和提高自身的持久力、專注力,肯定是有利無弊。

畢竟,大多數孩子成績堪憂的主要原因,就是精力不集中、情緒太急躁。

倘若各位家長利用“居家監測”的這段時間,留意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專注力,那麼等到開學和複課以後,孩子的自學自律和考試成績,肯定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疫情下“居家隔離”,陪孩子學習,到底有多難?

03

再談一談專注。

有些家長以為,大人手裡拿着戒尺,一眼不眨地在孩子書桌旁邊盯着,孩子不敢說話、不敢喝水、不敢上廁所,這就叫做專注學習,顯然是荒謬可笑的。

學習是一項腦力勞動,既需要安靜平和的環境氛圍,也需要輕松愉悅的情緒心境。

如果隻是出于逼迫、督促和強制,而勉為其難地在書桌前寫字做題,這就不是專注,而是苦熬了。

是以說,培養孩子專注認真的學習習慣,需要從習慣、方式和情緒來着手。

疫情下“居家隔離”,陪孩子學習,到底有多難?

缺乏習慣的孩子,在他學習的時候,大人要少打擾、不打斷有什麼事情等他全部寫完再回顧、引導和批評。

方式不對的孩子,在陪他寫作業的時候,要注意從淺入深、從簡至難地給他講解,避免孩子因為聽不懂、想不通,而錯失了思考了解的最佳時機,也喪失了進一步學習的自信心。

情緒不佳的孩子,要多和孩子溝通,了解他對于各門課程的想法認識,搞清楚到底是老師教得不好,還是孩子自己不用功,然後有針對性地給孩子講清、辨明學習的價值和意義。

總之,在疫情期間“陪孩子學習”,既需要耐心和智慧,也需要愛心和信心。

隻有作為家長的我們,發自内心地尊重、相信和了解孩子,才能利用好這一段“停課不停學”的寶貴時光,讓孩子的學習相比其他同學來說:

不掉隊,還超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