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疫情下“居家隔离”,陪孩子学习,到底有多难?

疫情下“居家隔离”,陪孩子学习,到底有多难?

首先是大人不安心,昨天看见增加几个病例,这天看到自己的码都变黄了,明天还不知道能不能正常上班呢。在如此焦躁、惶恐和负责的心境下,父母连自己都做不到泰然自若,又如何能够高效引导和指导孩子学习呢?

所以说,疫情下的“陪孩子学习”,关键在于调节心态。

疫情下“居家隔离”,陪孩子学习,到底有多难?

01

很多家长会发现,在学校里乖巧听话的孩子,但凡被疫情“隔离”在家里,很容易就会变得懒散、厌学和抵触。

一方面是因为如今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喜欢说理教化,摒弃打骂责罚,在态度上也往往以和颜悦色为主,所以当孩子呆在家里听网课、写作业,总觉得自己在学习和娱乐之间,还有很多可以耍赖、拖延和商量的空间。

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在学校里听课读书,老师们在管教时一般是声色俱厉,而且大多数孩子在校风班规的影响约束下,挺直身子、噤若寒蝉地不敢大声说话,那么我们自家的孩子,也会在“群体效应”的驱使下,看上去变得乖巧听话。

那么在疫情下,一些父母和孩子为了避免感染而滞留在家中“隔空相望”,停学、停工和闭店,从大环境来说是为了相应国家和社会的防疫政策,从小家庭的角度来看,既是家人身体健康的必要举措,又是极其难得的亲子相处时间,不可谓不重要。

那么,孩子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疫情下“居家隔离”,陪孩子学习,到底有多难?

02

对于年龄尚幼,或是正处于叛逆青春期的孩子,最喜欢和最畅快的,当然是和同龄孩子在一起说笑玩乐,和头脑相对僵化、过于急功近利的父母相处,不可避免的,会每天沉浸在有关高考、前途和人生的沉重氛围下。

所以说,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父母想要和孩子在家里“和平相处”,首要就要跳脱出平时担忧房贷车贷和教育养老的焦虑状态,不要把自身和家庭的经济压力,过多过重地压在孩子稚嫩的肩膀上,影响了父母孩子之间的日常相处和亲子感情。

首先,是要有趣。

在孩子完成日常学习任务以后,家长应该帮助孩子设计新鲜有趣的休闲活动,可以是下棋、打牌,或是做手抄报。总之不能把自己十多年如一日的工作状态,变成孩子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生活状态。

待在家里的生活,本来就缺乏趣味、变化和新鲜空气,身为成年人,有理由给孩子营造有趣生动的家庭氛围。

疫情下“居家隔离”,陪孩子学习,到底有多难?

其次,是要丰富。

除了上网课、写作业,看手机、玩游戏,或是下围棋、打扑克,你还能带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或许,和孩子每天听一段演讲、看一场电影、读一会儿书,要远胜过一家三口闷在家里各自抱着手机担忧发愁。

有学识、有才艺的家长,还可以教孩子入门一种乐器,学会一项技能,或是帮孩子梳理一下古代史或近代史。啥也不会的家长,也可以教孩子洗衣拖地,或是烹饪一道美食。

总之就是给予孩子尽量丰富的生活,避免让孩子因为疫情反复而陷入到低落、沮丧的情绪中。

疫情下“居家隔离”,陪孩子学习,到底有多难?

最后,是要专注。

如果没有疫情,大多数孩子的生活就是白天在学校呆10小时左右,除去中午吃饭和休息的时间,每上45分的课程,就要休息10至15分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和身心健康。然而在疫情反复期间,家长可以尝试培养孩子在以兴趣为驱动的学习中,长时间专注精神的能力。

比如你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在读书学习时,很可能连10分钟都坐不住,但是到了自己喜欢的画画、下棋或游戏环节,可能持续几个小时都不感觉累。

但这总归是有益的,只要不影响正常的作息时间和吃饭睡觉,让孩子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在自己喜欢、擅长和着迷的学科上多花点时间,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持久力、专注力,肯定是有利无弊。

毕竟,大多数孩子成绩堪忧的主要原因,就是精力不集中、情绪太急躁。

倘若各位家长利用“居家监测”的这段时间,留意培养和提高孩子的专注力,那么等到开学和复课以后,孩子的自学自律和考试成绩,肯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疫情下“居家隔离”,陪孩子学习,到底有多难?

03

再谈一谈专注。

有些家长以为,大人手里拿着戒尺,一眼不眨地在孩子书桌旁边盯着,孩子不敢说话、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这就叫做专注学习,显然是荒谬可笑的。

学习是一项脑力劳动,既需要安静平和的环境氛围,也需要轻松愉悦的情绪心境。

如果只是出于逼迫、督促和强制,而勉为其难地在书桌前写字做题,这就不是专注,而是苦熬了。

所以说,培养孩子专注认真的学习习惯,需要从习惯、方式和情绪来着手。

疫情下“居家隔离”,陪孩子学习,到底有多难?

缺乏习惯的孩子,在他学习的时候,大人要少打扰、不打断有什么事情等他全部写完再回顾、引导和批评。

方式不对的孩子,在陪他写作业的时候,要注意从浅入深、从简至难地给他讲解,避免孩子因为听不懂、想不通,而错失了思考理解的最佳时机,也丧失了进一步学习的自信心。

情绪不佳的孩子,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对于各门课程的想法认识,搞清楚到底是老师教得不好,还是孩子自己不用功,然后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讲清、辨明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在疫情期间“陪孩子学习”,既需要耐心和智慧,也需要爱心和信心。

只有作为家长的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相信和理解孩子,才能利用好这一段“停课不停学”的宝贵时光,让孩子的学习相比其他同学来说:

不掉队,还超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