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國抗疫下半場,政策優化進行時

奧密克戎出現在中國2個月後,中國防疫政策果斷地選擇了科學調整。

3月15日,國家衛健委釋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下稱《第九版》)。此時距2021年4月釋出的第八版,已有近一年的時間間隔。這期間,德爾塔、奧密克戎變異毒株陸續登場,成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中國也多次迎戰了德爾塔、奧密克戎本土疫情,且在“動态清零”的總方針下,實作了局部暴發疫情的快速清零。

但這種情況在2022年發生了變化,奧密克戎還是迅速波及了中國多個省份,并發生了感染人數遠超過去的局部疫情。這顯示,在非醫學防控措施下,未來的一段時間内,奧密克戎疫情還将會以感染人數多、波及面廣的态勢存在。與此同時,雖然因為大規模疫苗接種,減少了嚴重程度和死亡,感染者也以無症狀和輕症居多。但不能忽視的是,奧密克戎對高風險人群以及免疫空白的人群,仍具有緻命的傷害作用。

面對傳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強的奧密克戎,中國的疫情防控進入了下半場,如何在下半場打出漂亮的防疫戰,既有的防控政策正面臨着一系列的挑戰,需要實作更早、更快、更嚴、更實的優化更新。

變異病毒帶來全新防控挑戰

奧密克戎全球流行的3個多月時間裡,科學界逐漸看清了它的面目:首先,全球的疫苗對于預防奧密克戎感染的效力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比如,美國在5歲以上人群疫苗完全接種率68.5%情況下,确診病例曾日增超過80萬。

其次,關閉國門無法阻斷奧密克戎入境。南非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後,英美迅速切斷了航班,但是,奧密克戎依然迅速進入英美并成為優勢毒株。

同時,對于快速、隐匿的傳播,實作動态清零的難度大增。從北京“國際郵件”和浙江“裝置機芯”引發的局部奧密克戎疫情看,奧密克戎不單純依賴冷鍊這一傳播路徑。由于國際貿易的存在,外防奧密克戎輸入難度大。

不僅傳播快,隔代傳播時間短,奧密克戎會産生更多的無症狀感染者,一些無症狀感染者三五天核心酸就轉陰了,根本逮不着。奧密克戎的隐匿性傳播,給溯源和防控增加了難度,導緻的結果往往是:發現一個疫點時,傳播已經有了一大片。一位傳染病專家表示,今年1月到2月23日,全國發生了近25起疫情,沒有一起能夠找到原因的。

“未來一段時間内,中國可能都會處于多點、散發的狀态,感染人群會超過以往。”一位高層别流行病學專家認為。

這給目前拔根清源的防控政策帶來了挑戰。

大國抗疫下半場,政策優化進行時

3月17日,青島市崂山區麥島廣場一核酸采樣點的從業人員展示貼标,已接受采樣的市民可獲得貼标。新華社圖。

“我們過去的防控政策是有效的,也是因為原始毒株、德爾塔變異毒株的流行病特征,在隔代傳播的時間以及傳播速度上,給了我們一定的防控空間和時間。”一位傳染病專家表示。

從原始毒株到德爾塔,傳代間隔從4、5天,變成了3天左右。而奧密克戎的傳播速度更快,有研究顯示,奧密克戎毒株BA.1亞型的傳播速度比德爾塔毒株快77%,BA.2的傳播速度又比BA.1快66%。

目前奧密克戎變異株已經成為大陸境外輸入以及本土疫情的優勢毒株,近兩個月奧密克戎BA.2亞分支所占的比例也明顯增加,傳播力進一步增強。目前,奧密克戎已經波及中國内地28個省份,日新增感染者從1月9日的139例,激增到3月14日的5275例。

“是以,我們不得不針對目前疫情特征進行政策的調整,雖然抉擇的難度很大,但依然要做。”這位傳染病專家說,如果還按照原來的管控和診療措施,難度太大,要力争更小的成本,擷取最大的成果。

但是,未來戰法該如何調整?

新戰法之一:社群封控政策如何更科學

在認真研究德爾塔、奧密克戎等變異毒株傳播特點和病例特征,深入分析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新版診療方案認為,感染後或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後可獲得一定的免疫力,曾接種過疫苗者及感染奧密克戎者以無症狀及輕症為主。

截至3月14日,中國完全接種疫苗的比例已達87.9%。在這樣高比例獲得疫苗免疫基礎的人群中,感染者以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為主,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表示,臨床特異性的治療需求顯著降低,更多的隻要給予對症處理與病情觀察即可。

“如果還是按照過去的病例模式來管理,醫療機構将不堪重負,要麼選擇加大醫療機構服務能力,要麼改變病例管理規則。這是目前疫情特點所決定的,我們必須要改變的地方。”上述傳染病專家表示。

正是基于這些新特點,《第九版》做出了相适宜的調整,對病例實施分類收治,要求“輕型病例實行集中隔離管理,隔離管理期間應做好對症治療和病情監測,如病情加重,應轉至定點醫院治療。”

同時,《第九版》将出院标準的核酸檢測Ct值從40降為35,減少了病例的住院時間,并把“出院後繼續進行14天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修改為“解除隔離管理或出院後繼續進行7天居家健康監測”。

一位生産核酸診斷試劑的企業負責人透露,Ct值小于35才按病例來管理,這一改變可減少近30%的管控病人。

由此,醫療服務系統的壓力得到了相應的緩解,但社群封控系統仍有待改變。

在疫情防控中,很重要的一環是根據流調排查,判定出密接、次密接,并對其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

上述負責人還表示,目前有些地方的疫情中,新增病例部分出現在封控區之外,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封控後新增的病例,基本都是封控區人群。由此可見,封控政策需要研判。

兩年來,社群封控對中國新冠疫情防控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何更好适應奧密克戎的特點,進一步的研判尤顯重要。

“根據奧密克戎的特點,封一個社群還可行,但封一個區域、一個城,顯然已經不符合目前的流行病特點。”上述專家表示,如此多的無症狀感染者,傳播能力又強,甚至擦肩而過,一個噴嚏、一個咳嗽,就完成了傳播,根本不需要在一個房間密切接觸。

但如何進行更精準、更科學的封控,仍待科學研判後的調整。

新戰法之二:消除免疫空白

因疫苗的存在,奧密克戎的流行病特點發生了軌迹的改變。

多國奧密克戎所導緻的重症和死亡資料也顯示,其與是否接種了疫苗有着密切關系。

在美國奧密克戎流行期間,日增病死人數在2400人左右。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釋出的報告,未接種疫苗的人死于病毒的可能性是完全接種疫苗的人的13倍,是加強針注射者的97倍。

而在中國香港的奧密克戎疫情中,截至到3月11日的3444 起死亡病例中,91.3%未完成疫苗接種。在所有病例當中,完成兩劑接種的病死率為0.04%,未接種疫苗的,病死率為 1.25%,高達前者的31倍。如果是80歲以上年長者未接種疫苗的,病死率更是高達8.6%;如果已接種兩劑疫苗,病死率為1.57%。

大國抗疫下半場,政策優化進行時

圖檔來源:香港衛生署。

雖然目前已有的所有技術路線的疫苗,對奧密克戎感染的保護效力有所下降,不過依然能夠減少重症和死亡。

但目前,還存在免疫空白。

“中國雖然有較高的疫苗接種率,但在小于3歲的人群中,全球都沒有新冠疫苗。這将是一個全球最低的免疫窪地。”一位公衛專家表示。

這位公衛專家說,從目前奧密克戎的傳播特點看,小于3歲人群的自身免疫力尚不完善,也會導緻這個群體的感染。香港地區的奧密克戎疫情中,死亡個案有11個月的嬰幼兒,這個免疫空白,需要引起關注。

與之前變異毒株不同的是,奧密克戎帶來了更多的兒童感染和重症、死亡發生。

最新資料顯示,美國高達1/3新冠肺炎确診兒童死于奧密克戎病例激增期間。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資料顯示,今年年初以來,美國已有550名兒童死于新冠肺炎,此前22個月的死亡病例為1017人。報道稱,奧密克戎對兒童的影響可能與此前變異毒株不同。它往往會影響兒童的上呼吸道,因為上呼吸道較窄,兒童更容易受到刺激。

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科默兒童醫院兒科重症專家傑森發現,在奧密克戎擴散期間,住院患兒大規模激增。

在香港地區的奧密克戎疫情中發現,在感染病例當中,17%是17歲以下兒科病人,其中9%年僅6歲以下。

針對這個免疫空白,上述公衛專家說,希望國内疫苗企業盡快展開3歲以下兒童的研究,盡快拿出研究資料,消除中國疫苗免疫空白。

大國抗疫下半場,政策優化進行時

3月15日,醫務人員在廈門一處疫苗接種點為市民接種疫苗。新華社圖。

新戰法之三:大幅提高加強針接種率

第九版診療方案中提到,“曾接種過疫苗者及感染奧密克戎株者以無症狀及輕症為主。”

中國在全民中推行了新冠疫苗接種,對于疫情防控起到了關鍵作用。不過,仍有部分地區和人群,接種比例需要提高。根據2022年2月15日的資料,全國新冠疫苗覆寫接種率為89.9%,全程接種87.4%。但60歲以上人群接種率較低,12個省份接種率 ≤ 80%。

由于老年人感染和重症風險較高,60歲以上低覆寫率地區需要予以關注,盡快提高接種率。

其次,新出現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在疫苗主要靶點S基因上發生極大突變,造成中和抗體滴度大幅度下降和嚴重的免疫逃逸。雖然通過加強針可以大幅提高中和抗體滴度,但目前加強針的接種并不理想。

截至2022年2月15日,大陸完成基礎免疫的人群中有40.1%的人完成加強。加強免疫目前僅在18歲以上人群中開展,分年齡層來看,40-49和50-59歲人群覆寫率超過50%,60歲以上人群不足30%。另外,一些省份加強免疫整體覆寫率不足30%。

在3月15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釋出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呼籲,“奧密克戎給老年人帶來的危害還是比較大的。老年人沒有接種疫苗的要盡快接種疫苗,沒有全程接種疫苗的要盡快補種。另外接種了疫苗之後,按照規定,如果符合加強接種的人群,到了規定間隔時間,要盡快開展加強接種。”

為了應對奧密克戎疫情更新,已完成兩劑接種程式、符合加強針人群,還需要加大推進接種。根據疫苗研發專班論證意見,加強針可以選擇同源加強免疫接種和序貫加強接種,兩種組合均可以大幅提高受種者中和抗體水準,也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新戰法之四:加快新冠藥物研發

從目前來看,單靠任何一個單獨的方法顯然已經不能制定新冠流行的時間表。

非醫學防控手段的動态清零和疫苗,已經證明了在防控中的作用,但,僅靠這兩個手段已經滿足不了應對奧密克戎疫情的需求。

“接種疫苗可以減少重症和死亡,動态清零可以減少感染的範圍,但這些都阻止不了感染病例的出現,也無法避免特殊人群出現需要治療的症狀以及重症,是以我們仍然需要藥物,這三者是未來中國很重要的三把防控利劍。”一位臨床醫生表示。

《第九版》也提出,國家藥監局新近準許的PF-07321332/利托那韋片(Paxlovid)和國産單克隆抗體(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注射液)兩款特異性抗新冠病毒藥物,雙雙納入推薦治療藥物名單。

“藥物的調整,也是針對奧密克戎疫情可能會有更多感染者,以及輕症不入院治療等的布局。”上述臨床醫生表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3月17日召開會議,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勢,部署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會議強調,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作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會議還強調,加快疾控體系改革,擴大重點人群監測覆寫面,要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水準,不斷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強疫苗、快速檢測試劑和藥物研發等科技攻關,使防控工作更有針對性。

中國抗疫下半場,依然要交出一份高分的答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