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媽媽什麼性格,孩子就什麼命!

每個孩子生來都是天才,但在一些父母不當的教育方式下,越教越難管。

慢慢變成:

軟硬不吃、說什麼都不聽;

經常哭鬧、尖叫、發脾氣;

經常頂嘴,甚至撒謊;

膽小、自卑、自信不足;

沉迷手機電視、不愛學習,寫作業拖延;

朋友圈裡集合着國中沒上完的農村婦女和博士畢業的高校教師,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有白丁。透過千姿百态的炫娃,其實我已經隐約看得見這些孩子十幾年後的模樣。你信不信,有媽可拼的孩子,注定會在奮鬥路上省去許多波折和艱辛。

精神分析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說:

“孩子仰望父母的臉,看到的是孩子自己。”

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美好的世界裡,不僅承擔着養育的責任,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成人成才。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的性格特點、行為作風等,無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相比于承擔着養家糊口重任的爸爸來說,媽媽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更長。

是以媽媽是什麼樣的性格,對孩子命運的影響更加長遠。

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說:“一位好媽媽抵得上一百個教師。”

媽媽正向積極的性格,才會給孩子帶來更開闊幸福的未來。

不知大家是否留心過很多名人傳記中是怎樣描寫母親的:

母親溫柔、賢淑、善解人意,她始終默默地為孩子奉獻而毫無怨言,母親堅強、善良、有主見,好像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倒母親……

這些文字是不是很熟悉?就是這樣的母親才可能培養出了那麼出色的孩子。

因為孩子在幼小時對母親有着本能的依賴。

是以,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然而,在一個家庭裡面,父親常常是決定母親性格、語言和行為的那個人。

控制欲強的媽媽

養不出有主見的孩子

美國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

我們總以為,不讓孩子順從規則,就會出現放縱和混亂。

可事實上,這種“逼迫孩子順從”的方式,隻會制造更多挑戰。

多少媽媽曾犯過這樣的錯?

原本隻是想引導孩子遵守規則,卻用力過猛,在不知不覺中全面掌控孩子的人生。

在電視劇《女心理師》中,女孩蔣靜來找心理師賀頓咨詢,她說自己患上了神經性厭食症。

原來蔣靜有一個性格特别強勢的媽媽,對蔣靜的要求特别高。

每天練習鋼琴必須10個小時,手指彈出血來了都不讓停。

不僅如此,媽媽還控制着蔣靜的社交,不允許她私自戀愛,交什麼樣的男朋友都要讓她把關。

劇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媽媽一邊給蔣靜梳頭發,一邊不容置疑地說:“你現在還小,等你長大了,就知道媽媽的用心了。”

媽媽給了蔣靜無微不至的照顧,但更事無巨細地操控了蔣靜的人生。

導緻她長大後沒有主見,更是以生了病,人生過得一團糟。

因為既要料理家務,又要關心孩子的學習,很多媽媽整天忙得不可開交。

為了省點事更省點心,就會用指令式的方式要求孩子。

久而久之,媽媽越來越強勢地操控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卻沒有意識到,孩子在媽媽編織的樊籠中,已經沒有了對未來的渴望。

我們要明白,孩子的人生應該由他們自己來把握。

媽媽越是懂得放手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孩子才越能擁有蓬勃的生命力。

脾氣暴躁的媽媽

養不出好情緒的孩子

進化論的創始者達爾文說:

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脾氣,就等于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電視劇《隐秘的角落》中,男孩朱朝陽的媽媽,離婚後獨自養家養兒子。

生活的重擔讓她的脾氣變得暴躁,一言不合就将火撒在兒子身上。

有一天晚上,媽媽端來熱牛奶讓朱朝陽喝。

朱朝陽說現在還不想喝,等一會兒再喝,媽媽卻非要他現在就喝,朱朝陽當然不肯。

這個時候,媽媽一把按着朱朝陽的頭,咬牙切齒地想要把牛奶都灌進兒子的嘴裡,吓得朱朝陽瑟瑟發抖,不明白媽媽為什麼要這麼對他?

本來就内向不愛說話的朱朝陽,變得更加沉默不言。

以至于他後來被卷進更大的風波中,情緒起伏特别大,甚至一度差點崩潰。

媽媽原本是孩子最依戀的人,但是随時可能大發雷霆的媽媽,會讓孩子整天活在戰戰兢兢中,生怕自己哪裡做得不好惹惱了媽媽。

就像朱朝陽那樣,即使遭遇了巨大的波折,他卻從來都不跟媽媽說一句,

就是因為他不敢說,所有的事情隻能自己一個人扛。

等到孩子小小的身體扛不住的時候,情緒必然會徹底崩塌,而媽媽卻仍然有可能會責怪孩子,質問孩子為什麼不早點說?

脾氣暴躁的媽媽,養不出情緒穩定的孩子。

隻有當媽媽真正懂得,多接納多包容孩子的意願,少指責少批評孩子的錯誤,才能讓孩子願意與媽媽敞開心扉。

易怒父母易養出15種性格的孩子

1. 不斷道歉

因為父母脾氣太差,有些孩子會一直道歉,生怕引爆父母火爆的脾氣。

在這樣家庭裡長大的孩子,随時都會保持警惕,變得小心翼翼。

一位名叫Jodie B.的孩子在采訪中說道:

“我現在喜歡獨自做事,因為如果和别人一起,在我做什麼的時候,發現别人在看表,我會立刻開始恐慌,覺得自己耽誤了别人的時間,不停道地歉。”

“看表檢查時間明明是個普通的事情,但對于我來說,會可怕到讓我立刻打開道歉開關。”

另一位名叫Natalie J.的孩子也說:

“我會為了所有正常的事情道歉。有不同的意見,我會道歉;忍不住哭泣,我會道歉。”

“我竭盡全力取悅所有人來維持和平,我不願意站出來引人注意,因為如果我在家裡這麼做了,我就會被父母的怒氣炸飛。”

2. 想得太多

父母情緒容易失控,會導緻孩子想的太多。

因為父母爆發時,孩子就會想,是不是我又犯錯了,我哪裡做的不對又讓媽媽不開心了?

這樣的想法,會讓孩子陷入到焦慮當中,深受父母的壞情緒所折磨。

一位孩子在采訪中說道:

“每件事情,我都會想東想西,細緻到焦慮。因為我在努力為下一件讓媽媽感到失望的事情做準備。”

3. 特别害怕讓人失望

這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這樣的孩子,總是極力讨好别人,照顧别人的感受,考慮别人的需求,生怕别人失望。

這樣性格的孩子,活得好累,活得沒有自我!

名為Rye B.的孩子說:

“因為害怕惹上麻煩,或者惹人生氣,是以會盡量不說話,盡量不做任何事情。”

“即使是在和最親密的朋友相處,也會覺得必須要在得到對方允許之後才可以開口,可以行動。”

4. 控制欲

情緒易怒的家庭,還會培養出有控制欲的孩子。

有些孩子會覺得 “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控制欲,因為我覺得要對每個人的感受負責”。

這樣的孩子,總是試圖将一切控制在自己可掌控的範圍之内,以免稍有疏忽就讓父母不滿。

Murphy M.說:

“我父親脾氣暴躁,而我母親永遠都是受害者。是以我試圖對每一件小事都無微不至的管理,以免他爆發,以免我母親受苦。

現在,一旦事情不再我的控制範圍,我就會感到十分焦躁,因為覺得情況一定會變糟糕。

因為如果我不能控制一切,那麼一些事情就可能會讓某些人不高興,這讓人筋疲力盡,而且沒有人會愛我。”

5. 照顧所有人

在易怒家庭成長的孩子,簡直就是曆經了風雨,懂得照顧好父母的情緒。

是以,他們在外面與人打交道,也會懂得照顧别人的情緒與感受,甚至自然地成為了知心大哥、大姐的角色。

Chloe L.說:

“我會自然而然的照顧每一個人,因為我這一生之中,一直都必須這樣做。但當我試圖照顧自己的時候,我就崩潰了。”

6. 難以抉擇

在電視劇《小歡喜》中,陶虹飾演的宋倩一角,既是一位控制欲超強的媽媽,也是一位脆弱敏感的母親。

她可以因為一部電影和女兒大哭大吵;

也可以搗毀喬衛東為女兒創造的秘密基地;

也可以為了把女兒留在身邊,而斷掉她報考南大的路,導緻喬英子長期失眠,崩潰跳河。

她處處為喬英子設計前程,替女兒選擇人生,導緻女兒一邊提防着母親,一邊陷入到無盡的痛苦抉擇中。

是以,喬英子才會失眠一個多月,南大成了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很難做出選擇,或者發表任何意見。因為整個童年、青少年、甚至20多歲,我都不被允許自己決定任何事情。”

一位孩子在采訪中如是說道。

7. 忽視自己的感受

因為父母易怒,是以孩子盡量把自己隐藏起來,避免與父母發生正面沖突。

他們忽視自己的感受,因為生活中的痛苦太多,孩子必須如此,才能不那麼痛苦。

Jodi A.就說:“我會把所有的情緒都藏起來,而不是釋放出來。”

另一位孩子也說:“我必須忽視自己的感受,和别人接觸對我來說很困難。”

8. 永遠取悅别人

一位孩子說:“我父親在身體和情感上都會虐待我,而現在,我不會談論自己的感受,而是永遠在嘗試取悅别人,即使這意味着傷害自己。”

另一位孩子也說道:

“我永遠奉承别人,我永遠小心翼翼地想好每一句說出口的話,我永遠在取悅别人。

因為如果不這麼做,我也許就會面對嚴重的抑郁情緒,或是突然的暴怒。”

9. 覺得自己是生活中的配角

有網友說:“無論我付出多少,我都是被抛棄的那一個。”

這樣的孩子,最終把自己活成了生活的配角。

因為,他們無法把結果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面對父母的壞情緒,我們很難按照自己意願去生活。

10. 沒有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都是父母給的。

有一次,尹建莉老師在節目裡做嘉賓;

主持人問她:你父母說過什麼話,讓你覺得,對你傷害最大?

她回答:

我媽氣急之下對我說,我就當沒養你這個女兒,以後老了我也不指望你養,我自己過。

随後,另一位主持人提議在現場做一次調查,看看有多少人聽過父母說這樣的話。

沒想到,在場98%的聽衆表示有類似的經曆。

11. 覺得别人的行為總是有深意的

孩子的這種性格,和“想得太多”相似:

有孩子說:

“别人的一句無心之談,或是一個微小的肢體動作,都會引起我的警覺,讓我覺得他在暗示什麼,讓我浮想聯翩。”

“我經常會覺得這些小線索是為了讓我面對生活崩潰,讓我做好準備,我甚至已經習慣了這麼做,無法改變。”

12.拒人于千裡之外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

情緒易怒的父母,總是把孩子推開,隔離自己;

在父母影響下的孩子,也總是拒絕與父母,乃至他人交流、好好相處。

對此,有孩子說:

“當我抑郁的時候,我會把所有人都推開,因為我媽媽就是這麼做的。

我正在努力學習如何讓人們進入我的生活,但這真的很難做到,因為我根本不會如何與人正确的交流。”

13. 玻璃心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就是典型的玻璃心,遇到小事就一驚一乍,一點都不穩重。

而有些孩子呢,在這種情緒影響下,也會變得敏感脆弱,對什麼事都不能很好控制情緒。

14. 幫别人收拾殘局

在電視劇《流淌的美好時光》中,鄭爽飾演的女兒易遙,就是一個經常幫母親收拾殘局的人。

媽媽因婚姻失敗,而終日酗酒,脾氣變得異常暴躁。

她整日喝的醉醺醺的,經常丢三落四,和鄰裡大吵大鬧,還動不動地就指責易遙,朝她發火。

而易遙呢,隻能每次都替她收拾殘局:向鄰裡道歉,把母親丢在外面的啤酒貨車拉回來,清理好因嘔吐而混亂不堪的家...

15. 善解人意

這位心理醫生得出的這點結論,我倒是沒想到。

其中,一位孩子說:

“其實在這樣的家庭裡成長并不完全是壞事啦,我意識到,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學會了如何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

“在我還隻有3歲的時候,我媽媽哭了,我去給她買了她房間裡的毛絨玩具熊。”

以上15種性格表現的孩子,多數都是在情緒脆弱父母影響下的不良表現。

這些特點,值得每一位父母反思...

你願意自己的孩子這樣嗎?

想必所有的父母,都不想因為自己的情緒,而傷害到孩子。

對孩子來說,父母情緒失控的時候,就是一場恐怖電影。

從某種意義上說:父母的情緒平和,是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

孩子的好脾氣,來自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與言傳身教的引導。

父母為人處事的方式、情緒的表達、對生活的态度……無一不影響着孩子一切行為習慣的養成,包括情緒管理。

溫柔堅定的媽媽

是孩子成長的好命運

曾有句話說,人生最要緊的,不是你站在什麼地方,而是你朝什麼方向走。

對于不谙世事的孩子來說,溫柔而又堅定的媽媽,一定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最好的領路人。

前段時間熱播的《小敏家》中,周迅飾演的劉小敏,因為不堪忍受家暴、賭博和出軌的丈夫,毅然選擇離婚離開江西九江。

到北京打拼十多年後,劉小敏終于站穩了腳跟。

想考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兒子金家駿,跟着外婆來到媽媽身邊生活。

劉小敏說話溫柔輕聲,哪怕金家駿因為爸爸的事情誤解她。

她也沒有擺一點臉色,反而主動跟兒子溝通,堅定地表達自己的人生态度。

為了鼓勵金家駿好好複習迎接聯考,特意請假帶着兒子去清華大學參觀。

母子倆騎着自行車,在清華園裡感受着學習氛圍。

細數那些教育的成功案例,不難發現,能夠給孩子帶來一生好命的媽媽,都做到了以下3點:

首先,做放手給孩子成長的媽媽。

美國作家阿爾伯特·哈伯德說:

“當父母為孩子做得太多時,孩子就不會為自己做太多。”

在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媽媽不斷地教給孩子生存的技能、學習的方法,孩子會懂得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給自己的未來做主。

媽媽站在孩子的身邊,做孩子堅強的後盾,可以給予孩子适當的指導。

但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生選擇,因為那是孩子的人生。

其次,做情緒穩定又溫和的媽媽。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其著作《情緒智力》中提出:

“人類的自我意識、自我限制、毅力和全情投入等能力,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比智商更為重要。”

情緒穩定,不随意發脾氣的媽媽,能夠給孩子帶來更加安定的家庭氛圍,培養孩子更加溫和的情緒能力。

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媽媽什麼樣子,孩子就會學成什麼樣子。

越是說話柔和的媽媽,越是能養出情緒正常的孩子。

第三,做為人堅定有原則的媽媽。

英國改革家塞缪爾·斯邁爾斯說:

“一個沒有原則和沒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沒有舵和羅盤的船一般,他會随着風的變化而随時改變自己的方向。”

孩子的成長不是随心所欲的,媽媽做事越是堅定有原則,越是能夠帶着孩子朝着既定的方向一起努力前行。

媽媽能夠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引導孩子找到成長的優勢所在,能夠讓孩子少走彎路,更能助力孩子未來一帆風順。

在電影《神秘巨星》中,飾演尹希娅媽媽的演員梅·維賈說:“在每個孩子的人生裡,媽媽才是真正的巨星。”

媽媽是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的人,更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孩子與媽媽朝夕相處、日夜相伴,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之下,孩子受到媽媽的影響當然最深刻也最長遠。

是以,什麼樣性格的媽媽,就會養出什麼樣命運的孩子。

想要讓孩子擁有更好的命運,那就努力做一個溫柔而又堅定的好媽媽吧。

唯有這樣的媽媽,才能帶着孩子朝着夢想的方向一路前行,一路成長!

如何做個合格好媽媽

1

進門前,忘記自己的不愉快

媽媽在進家門之前,務必提醒自己:忘掉所有機關裡不愉快的事情,現在開始承擔的是母親的角色了。孩子需要母親很快樂,千萬不要把與孩子無關的壞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因為孩子是無辜的。

一個喜怒無常的媽媽,也養不出情緒穩定的孩子。當媽媽一會對孩子贊賞有加,讓孩子覺得自己被愛,一會對孩子大聲呵斥,讓孩子覺得自己被讨厭,孩子長大後戒備心重,變得極難親近。

2

孩子的小小榮譽很重要

當孩子興緻沖沖地告訴媽媽他今天在學校得了一顆五角星或是小紅花的時候,千萬不要表現出厭煩或者不屑一顧,一定要和兒子一樣高興地表揚他。最恰當的辦法是說能不能讓媽媽看看,要與他分享這個快樂,因為這個榮譽對孩子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3

"無知"的媽媽

當孩子來問媽媽,“這個字怎麼念”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時,媽媽最好不要馬上就回答他,最差的回答是“你怎麼連這個字都不認識”。

媽媽最好看了一眼後,說,哎呀,我也不認識,我們一起查字典,好嗎?幾次之後媽媽就教會了孩子使用字典,同時,孩子查完字典認識該字後會很有成就感,多次之後就養成查閱資料不依賴媽媽的習慣了。

4

淡定、淡定、一定要淡定

當孩子告訴媽媽今天考試沒考好時,媽媽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緒,絕對不能發火或臉色陰沉,孩子這時正緊張地觀察着媽媽的臉色呢。是以,媽媽最好表現得沒什麼情緒變化,讓孩子把卷子拿出來,和孩子一起分析錯在哪兒。

要是孩子已經明白了錯在哪兒,媽媽也不必再糾纏。但最後要鼓勵他:你看,你弄明白了下次考試就不會錯了。

母親的情緒平和,即便物質不那麼富裕,孩子也是快樂的。

老舍在《我的母親》這篇文章裡充滿情感地叙述了母親的一生,他說母親給他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

他說:“母親這點軟而硬的性格,也傳給了我。我對一切人與事,都采取和平的态度。”

5

我也曾經是膽小鬼

當孩子在考試前或做什麼比較重要的事情之前表現出膽怯時,媽媽千萬不能不以為然或訓斥他膽小或表現得比他還緊張,這樣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導緻孩子無法正常的發揮。

這時,媽媽最好很輕松地對孩子說,不管你做得怎麼樣,爸爸媽媽在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還不如你呢,不要擔心。這時,孩子心裡會很有底氣和自信,他會發揮得比平時更好。

6

面對失敗,我們再堅強一點

當孩子遭受失敗或挫折時,媽媽要表現得堅強和絕不放棄,冷靜地告訴孩子失敗隻代表一時,不代表孩子終生失敗。

不要孩子還沒認為要放棄時,媽媽首先就表現得沒有什麼希望。最差的就是用刻薄的語言挖苦他,把孩子數落得一無是處,甚至新帳舊賬一起算。這樣的母親教育下的孩子會極度自卑,甚至放棄自己本應美好的前途。

7

"你必須要...."、"你應該..."

媽媽不要在孩子還沒把想說的話表達清楚時,就自以為是地搶先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管孩子是否願意,就以“你必須……”、“你應該……”的語氣指令孩子,以自己的觀點來代表孩子的觀點,而且要求孩子去執行。

媽媽千萬不能成為“專制”的代名詞。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缺乏主見,缺乏是非判斷能力。媽媽和孩子之間應建立平等的關系(平等不是無原則), 懂得互相尊重對方。

8

傷害來自于最親近的人

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說話的方式。

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就是母親,是以,母親最清楚孩子的弱點在什麼地方,假如母親在說話時經常直指孩子的弱點,以諷刺、批評或要挾,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子去做,這無疑是用最尖銳的武器在不斷刺傷孩子的痛處。孩子内心會很受傷害,因為這個傷害來自于他最親近的人。

9

" 簡短語言+沉默 ">唠叨不停

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語言的數量。千萬不要唠叨,事實上,最讓孩子害怕的是母親的沉默,是以,與其唠唠叨叨地對孩子說個沒完,不如用簡短的語言告訴孩子他所犯的錯誤所在或應該注意些什麼。

接下來,母親的沉默肯定比繼續說話更有用,不要以為孩子不懂,他雖然裝得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但實際上在觀察母親是否把所說的事當真。

而一個賢良的母親背後,往往站着一個深愛她的丈夫。丈夫愛得越堅定,妻子内心越安定,性格也就越溫和。

*本平台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内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釋出的文章、圖檔等版權歸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檔如有作者來源标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并聯系小編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