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八成2胎媽媽後悔“二寶”随了媽姓?

(一)随母姓的同僚深受其害。

我辦公室同僚懷二胎,他老公主動問她要不要跟她姓,她拒絕了。

一個是因為她的姓氏不太好取名字(姓“羊”,就是這個字沒有寫錯),不想麻煩。

二個是因為她就是跟她媽姓的,當别人知道她從母姓後會有很多猜測,從小這對她是極大的壓力。她雖然跟她媽姓,但是她希望她的所有孩子随她老公的姓,不想她受到的壓力再在後代身上重演。為家庭為娃娃多考慮,是否跟着爸爸姓真的這麼重要!

為什麼八成2胎媽媽後悔“二寶”随了媽姓?

(二)第二胎随母姓有哪些不好的。

1、容易被誤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這是在給孩子找麻煩。

孩子從小到大到成年,有很多很多需要填父母親資訊的時候。

填完了,别人一看,父親劉某某,母親張某某,孩子叫張某某。别人會不會以為是重組家庭,孩子是母親帶的拖油瓶?平白無故給孩子添這些煩惱。

2、影響以後小孩子社交了,别人會好奇他為什麼随媽媽姓。

沒有家族觀念了,以後肯定很多人會看不起孩子的爸爸。

我遇到過這樣的尴尬,我稱呼王姓小孩的父親為王先生,好長時間以後我才知道這位“王先生”姓謝,孩子随母姓。我想一般情況下大家都不會已知孩子姓氏以後,再向小孩的父親确認一下“您貴姓”。不論對錯,先搞清楚為什麼會這樣呢?

3. 孩子會被差別對待

這種事,盡可量的婚前掰扯明白,說清楚。

特别是家裡有些小錢的,麻煩着呢。

舉個例子,我就認識。

倆孩子,倆姓。爺爺奶奶就更偏疼孫子,大有架勢要把遺産給孫子,不給“外孫”的架勢。

一些老年人觀念很頑固,也說不聽。

不知道以後會怎樣。

4、手足不親,親情被離間

家裡兩個孩子的姓氏不同容易不親近

孩子尚小,發現自己與哥哥姐姐姓氏不同,可能會有距離感,覺得不是親姐妹或親兄弟,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會有隔閡。或者随母姓的孩子跟媽親,随父姓的孩子跟爸親,在家庭中不經意間站成了小幫派。

5、婆家娘家産生沖突

婆婆就不跟母姓孫子親了,隻把父姓孫子當親生地看,對母姓孫子就跟對待撿來的娃一樣。時間久了,爸爸也會對母姓兒子不太友善,不如對父姓兒子好。外婆剛好就反過來,這樣會在兩個家庭之間産生很多不必要的沖突,這種情感體驗會讓寶媽十分後悔,但孩子的名字定上戶口了,改起來又很難。

為什麼八成2胎媽媽後悔“二寶”随了媽姓?

(三)姓氏在傳統文化中很重要。

姓氏是傳統中華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文化現象。姓氏是宗族,姓氏是血脈,更是個性的标志。用來表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系的标志和符号。不單單隻是一個字而已,它其中包含着宗族關系,血緣親情甚至于家國情懷,也是國人心中最為重要的存在。反映了中國人對自己身份的認同。我們常說:立不改姓,坐不改名。就是這個道理。同姓的人大部分體内流淌着同樣的血脈。姓氏還是一個家族的标志。為了延續香火,每個家族都會想方多生兒子以繼承血脈。

為什麼八成2胎媽媽後悔“二寶”随了媽姓?

(四)一定要慎重,考慮清楚了再做決定。

讓孩子随母姓仿佛成了潮流趨勢,尤其是一些獨生女,或是家裡有錢的女孩,家屬和個人可能都挺想讓孩子随母姓,證明老公對自己的尊重和愛意。隻是,我個人覺得,如果老公和婆家強烈反對這事,那您還是慎重考慮下,有沒有其他的解決方法吧!最好别動氣,非去逼着老公給孩子上戶口,吵鬧着讓孩子随母姓,那樣對孩子沒太大益處,更沒大意義。

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的80後,萬裡路已走完,萬卷書未翻破,對生活的個人洞見,全在新心信芯達人。送你視野破五洲,隻需要駐足我的文章一分鐘。随手點個贊,祝您月入十萬。如有侵權,告知立删。

為什麼八成2胎媽媽後悔“二寶”随了媽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