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民心理健康學校】“熊”孩子到底是不是多動症?

孩子的成長,

時時刻刻都牽動着父母的心,

父母努力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

希望他們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

但總有一些問題,

很多父母常常深感無能為力。

例如,孩子學習時老是注意力不集中,

經常小動作不斷,

做事沒耐心,

經常丢三落四......

那這些表現是不是多動症呢?

針對孩子的這種情況,

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本期《市民心理健康學校》邀請

無錫市精神衛生中心

兒少精神科負責人李志佳副主任醫師,

來和大家聊一聊

“兒童多動症”的相關問題。

【市民心理健康學校】“熊”孩子到底是不是多動症?

1

什麼是多動症?

多動症的全稱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神經發育障礙,起病于童年期,影響可延續至成年,其主要特征是與發育水準不相稱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動沖動。該疾病的全球兒童發病率約為7.2%。

2好動的孩子就一定是多動症嗎?正常好動孩子和多動症孩子的差別是什麼?

兒童在某一時刻難以集中注意力和控制行為是正常的。但正常好動兒童和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好動的目的性和自我控制是有明顯差别的,具體如下:

正常好動兒童:行為有目的性,好動多表現在特定的情景下,如課後遊戲、戶外活動等,在需要安靜或有紀律限制的場合多能保持不動,在學習、夥伴交往和家庭中表現良好。

多動症患兒:行為表現比較唐突,沖動不能自控,破壞性大,令人不了解。在教室、操場、家庭多個場合表現得與年齡不相稱。

【市民心理健康學校】“熊”孩子到底是不是多動症?

患有多動症的孩子可能會注意力不集中,扭動或坐立不安,愛做小動作,滔滔不絕且喜歡打斷他人說話,做事馬虎、粗心大意,健忘或愛丢東西,沖動魯莽、難以控制沖動行為(可能在不考慮結果的情況下采取行動),對他人具有破壞性行為,很難抗拒誘惑,過于活躍,無法完成需要精神集中的任務,輪流、分享或等待有困難,與他人相處有困難等等。

【市民心理健康學校】“熊”孩子到底是不是多動症?

3

兒童多動症的原因有哪些?

1.遺傳因素:大約40%的多動症患兒的父母、同胞和其他親屬,在童年也患過此病。

2.腦組織損害:兒童常見的腦組織損害有妊娠時病毒感染、服藥、新生兒窒息、産傷,多種原因所緻的腦缺氧、腦損傷等。

3.心理因素:這是導緻兒童多動症的一個重要原因,影響兒童心理的常見因素有對孩子過分苛求、粗暴或過度溺愛、父母家庭關系不和諧等。

4.微量元素:有相關研究表明,兒童多動症的産生與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中毒有關,如缺鐵、鋅、鎂和錳元素,以及鉛中毒都與多動症發病有關。

4

多動症如何治療?家長應該怎麼做?

1.心理治療:主要有行為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兩種方式。行為治療指利用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原理,及時對患者的行為予以正性或負性強化,使患者學會适當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為來替代不适當的行為模式。認知行為治療的主要着眼點,則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認知問題上,通過改變患者對己、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态度來改變心理問題。

2.藥物治療:藥物能改善注意缺陷,降低活動水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習成績,短期内改善患者與家庭成員的關系。

3.行為管理和教育:教師和家長需要針對患兒的特點進行有效的行為管理和心理教育,避免歧視、體罰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法,恰當運用表揚和鼓勵的方式,可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自覺性。

4.針對父母的教育和訓練:給父母提供良好的支援性環境,指導他們掌握解決家庭問題的技巧,學會與孩子共同制定明确的獎懲協定,有效地避免與孩子之間的沖突和沖突,掌握正确使用陽性強化方式鼓勵孩子的良好行為,使用懲罰方式消除孩子的不良行為。

【市民心理健康學校】“熊”孩子到底是不是多動症?

多動症并不是這麼可怕,

我們家長需有一個正确的認識,

不要太過焦慮,

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幫助孩子逐漸走出多動症的困擾,

健康茁壯成長,

擁有美好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