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人的反思史

中國人的反思史

一個崇尚光明的民族

也敢于擊落陽光

01.千古

中國人永遠不缺探索與抗争的精神

因而

我們從不缺乏英雄

也從不缺乏成為英雄的人

他們以先驅的身份帶領無數的人一起

在這片大地上描摹自己的構想

中國人的反思史

浙江省博物館,良渚文化玉琮王,神人獸面像象征征伐或主宰

夏,商,西周,東周,

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

每一個朝代

都有英雄所及之處

中國人的反思史

山東嘉祥武氏祠,經典的大禹治水漢畫像石刻

在長達近三千年的時代程序中

這些被冠以“英雄”稱謂的人

事實上扛起了民族的尊嚴

他們尊崇的“德行”

他們品評的“言語”

他們參與的“政事”

他們創作的“文學”

都在産生之初便注定影響後世

成為中國曆史中極具人格魅力的一段佳話

中國人的反思史

傳為唐吳道子所繪先師孔子像,《論語·先進》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便是孔子對為人的主張

是以中國人并非沒有信仰

隻是我們的曆史

寫滿了人的贊歌

這些從人群中走出來的英雄

就是我們的信仰

因沉澱而名垂千古,因崇尚而源遠流長

他們活躍在典故中

他們被傳頌在戲曲中

他們被引用在文章裡

他們依然會出現在中國人的一言一行中

中國人的反思史

湖北省博物館,越王勾踐劍,卧薪嘗膽的故事家喻戶曉,而這把劍就是這段曆史的見證之一

千年輪轉

我們依然會為這些人和事心生感慨

這跨越曆史長河的共鳴

成為中國人獨有的精神延續

我們有過百家争鳴的亂世

我們有過合縱連橫的韬略

我們有過一統天下的王朝

我們有過思想道義的争辯

我們有過封狼居胥的戰功

中國人的反思史

漢茂陵博物館,馬踏匈奴石刻,漢骠騎将軍霍去病墓中石刻

這些曆史代代相傳

其中的主人公都是應運而生的時代英雄

在這煌煌史冊上熠熠生輝

但這千古江山

時間何其長遠

人生不過百年

是青史中何其短暫的一瞬

并非時時刻刻都有名動天下的豪傑

也并非時時刻刻都有孵化英雄的環境

中國曆史之中

有盛世的光明

也有無序的黑暗

02.疊起

英雄的曆史并非一蹴而就

是曆朝曆代沉澱而來

而經過沉澱後

最為脍炙人口的名篇

往往伴随着困亂的曆史時期

列舉中國曆史最為群星璀璨的時代

我們永遠繞不過三國

英雄代代有

但唯獨那段漢末的紛争我們口耳相傳

他們帶來的群雄紛争太過耀眼

以至于這場亂世中的豪傑

甚至功蓋此後盛世

成為一個民族的氣節

中國人的反思史

“三國

出現過一批名副其實的鐵血英雄,

播揚過一種烈烈揚揚的生命意志,

即便是再冷僻的陋巷荒陌,

也因震懾、崇拜、窺測、興奮而變得炯炯有神”

——餘秋雨

可能他們經曆過大漢

可能他們不滿黎民受苦

可能他們隻是完成了

聖賢教誨中那獨有的英雄氣

但這生命意志

卻滿溢了整個中華文明的精神匿藏

中國人的反思史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漢丞相諸葛亮,已成為中華民族特有的品格象征

以至于當這些英雄紛紛離世之後

我們經曆了漫長的神州陸沉

以至于我們忍受了一場

可能是中國人第一次體味的精神痛苦

英雄的遺産被悉數盜掘

志士的氣節被悉數折辱

載譽後世的文人大夫悉數離世

中國人的反思史

兩晉朝代更疊頻繁,官宦冗雜,挂印無數,其中氏族興起,但卻常常不問人間疾苦

漢末到魏晉

是中國人被迫完成一次精神的反思

文明發展于此短暫的止步

但時代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精神躍遷

失去引領者的痛苦

驅使中國人發掘精神世界

中國人的反思史

苦于報國無門的魏晉名士,常常投身宗教的精神寄托中,魏晉三教興起,玄學大盛

魏晉南北朝

沒有口耳相傳的英雄之氣

卻擁有中國曆史平時難以涉及的背面

那是一種獨立于時間之外的人格之美

讓“中國人”的精神形象愈加豐滿

而英雄這個詞彙

也逐漸脫離了綱常的束縛

開始有了更為多面化的呈現

03.世說

魏晉時期的多元化

展現在了人對自身精神世界的不同追求

帝王将相、隐士僧侶

名士佳人、販夫走卒

這些活躍在漢末魏晉時期的大小人物

才是一個時代最真實的寫照

誰說英雄隻在正史?

這些人都不像前朝那些英雄

擁有那麼多的人生高光時刻

他們隻不過是在盡力演繹自己的角色

中國人的反思史

洛神賦圖卷首描繪閑散馭手,是那個時代不同階層生活的刻畫

後英雄時代

當曆史陷入了無序

沒有了崇高的思想矯正道德高點

魏晉的名士便經曆了長期的思想鬥争

所信仰的被朝野踐踏

所熟稔的被棄如敝履

所挂名的分文不值

所謀求的終而不得

這漫長無序的精神苦楚

激發了許多不容正史記載的瑣事

我們叫它風流

中國人的反思史

上海博物館,唐 孫位 高逸圖殘卷(竹林七賢圖),刻畫了魏晉士大夫“高逸風度”的共性與的個性

風流

即身處精神世界

抗争情緒也依然存在

時代并非沒有英雄

隻不過他們以不同的形式名動天下

嵇康、阮籍、王羲之、謝道韫

苻堅、爾朱榮、高歡、謝安

因為有了這些人

這個時代才不至于沉溺于悲愁之中

中國人事實上進入了一種文化自覺

中國人的反思史

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摹本,書聖王羲之便是魏晉時代以書法名動天下的大家

出門有了興盡而返

恣意有了窮途之哭

望雪有了柳絮風起

禮佛有了疲為津梁

平淡有了喜愠無色

育人有了蘭芝玉樹

如果說孔孟帶來了中國人的精神核心

那魏晉時人

便是精神核心的具象化

便是對聖人之言的發問與反思

便是對英雄的追思與置評

便是對中國人這三個字所代表意義的探求

中國人的反思史

明 仇英 赤壁圖卷,蘇轼泛舟赤壁,便是對三國英雄的追思,對天地人生的發問

秦淮河旁烏衣巷

會稽山陰有蘭亭

竹林中會面的好友

朝堂上存廢的金銮

刑場上哀鳴的七弦琴

這些都是魏晉

是鏖戰之後的明争暗鬥

是門閥氏族中的世态炎涼

是不滿時政的棄官歸隐

是無奈而寄托的美酒新醉

是無意之間豐富了中國人的内心

為整個民族潑灑出更為缤紛的色彩

04.新語

”損有餘,補不足,天之道也”

”虛談廢務,浮文妨要”

”大人豈見覆巢之下,複有完卵乎”

”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

這些話

是否真的是魏晉名士所言

已不能再追索

但這并不妨礙我們追憶那個時代

“補正史之阕”

或許是1600年前

南朝那位叫劉義慶的貴族與他的門客

所獲得的最高殊榮

中國人的反思史

劉義慶與其門客編撰世說新語,記錄魏晉時代,從此成為堪比正史的文學作品

他們在創作這一段段故事的時候

或許與故事中的主角有思想共鳴吧

而這些言語是出自魏晉還是劉義慶

也已不影響我們體味其中内涵

記言則玄遠冷峻

記行則高簡瑰奇

擁有如此高評價的一本書

卻隻想用最為簡練的語言

最為樸實的對話

告訴你生而為人

如何處世

這些在黑暗中跋涉的魏晉名士

為整部中華曆史

完成了一次自覺人格的補全

這曲後英雄時代的挽歌

和《廣陵散》一道

散落在中華大地上

成為中國人精神中的傲骨

中國人的反思史

撫琴,已成為曆朝曆代文人雅士寄托清清思必須之物

這本書也和所錄的魏晉事迹一道

成為作為中國人永遠無法繞過的

精神史,文化史,反思史

自魏晉以後的中華大地

也出現了更為多元化的風尚

隋唐時

我們學會了博采各邦國之精華

詩人皆有各自心性

出仕與歸隐

邊塞與田園

都可以成為生活的選擇

中國人的反思史

上陽台帖,李白傳世唯一真迹,大唐的風度與浪漫,就藏在這字裡行間

遼宋時

我們把心聲寄托詞曲

琴棋書畫都可随心而動

家國與征伐

勾欄與朝堂

都可以成為抒情的選擇

中國人的反思史

瑞鶴圖,汴梁宋宮宣德門也可以成為藝術創作的借鑒

明清時

我們已經能從小說中描繪衆生

思想活動已滲入字裡行間

可能成語俚語中不經意的一句

便代指一個王朝興衰

山水庭院都可懷古

折戟沉沙都能吟誦

中國人的反思史

《松林六逸圖》,描繪唐代李白、孔巢父、韓淮、裴政、張叔明、陶沔等号稱“六逸”的文士結社徂徕山的故事

我們懷古

是因為此時此景古人也曾經曆

我們追思

是因為而今不見古人的俱懷逸興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迹,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随化,終期于盡”

經由魏晉而來的精神沉澱

已經成為了中國人的心性

越千年之久

越發香醇

05.謂人

我們的曆史

是寫着我們的曆史

在記載神明的傳說中

我們也敢于擊落馱着神明的銮駕

更何況在世俗中與黑暗抗争

中國人的反思史

三星堆博物館一号青銅神樹上,分立九隻金烏(傳說中金烏即太陽),似乎印證了後羿射日的傳說

那種黑暗中也敢窺伺天地的目光

穿越千年而來

成為中國人苦難人格的奠基

成為每一段曆史中不可或缺的抗争鬥志

中國人的反思史

河洛古國遺址中,北鬥九星圖案,即反映了早早起明中人們對自然的艱難探索

我們花了上下五千年的時間證明

神話的虛無缥缈

我們經曆了多少朝代的更疊

才發現中國人才是曆史的締造者

中國人的反思史

一說永樂年間紫禁城營建之初,蒯祥為主要工程負責,見證明清曆史的紫禁城,也由匠人一手打造

對世俗的反思

對官宦腐敗的抗争

對家國社稷始終保有責任

對綱常倫理與聖人之言的挑戰

對自我内心世界的不斷發掘

構成了中國英雄

也同樣構成了中國人

中國人書寫的曆史

就是中國人的反思史

中國人的反思史

謝缵泰根據瓜分狂潮的晚清危機時局創作了《時局圖》,中國近代史也是一大反思曆程

曆史上每一次反思

無不深入肌骨,透徹心扉

而每一次恍悟

都伴随着震徹時代的最強音

“王侯将相甯有種乎”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待重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阙”

“宮阙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以疏狂為憑依的風流

以生命為代價的憤懑

成為五千餘年來

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基本構成

曆史給予我們太多耀眼的盛世

但依然教會我們戰戰兢兢

依然讓我們看過王朝的廢墟

這些反思與抗争

每一次都是

盛世的序章

參考文獻: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全三冊)複旦大學出版社

劉義慶:《世說新語》

李修建:《世說新語》中魏晉士人形象的美學研究

曹元媛:《世說新語》人物形象分類及其文化意蘊研究

餘秋雨:《遙遠的絕響》

-END-

文案編輯丨禹涵

圖檔編輯丨禹涵

文章封面丨仇英[明]

圖檔來源于

中外各大博物館與考古遺址對外釋出圖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