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人的反思史

中国人的反思史

一个崇尚光明的民族

也敢于击落阳光

01.千古

中国人永远不缺探索与抗争的精神

因而

我们从不缺乏英雄

也从不缺乏成为英雄的人

他们以先驱的身份带领无数的人一起

在这片大地上描摹自己的构想

中国人的反思史

浙江省博物馆,良渚文化玉琮王,神人兽面像象征征伐或主宰

夏,商,西周,东周,

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

每一个朝代

都有英雄所及之处

中国人的反思史

山东嘉祥武氏祠,经典的大禹治水汉画像石刻

在长达近三千年的时代进程中

这些被冠以“英雄”称谓的人

事实上扛起了民族的尊严

他们尊崇的“德行”

他们品评的“言语”

他们参与的“政事”

他们创作的“文学”

都在产生之初便注定影响后世

成为中国历史中极具人格魅力的一段佳话

中国人的反思史

传为唐吴道子所绘先师孔子像,《论语·先进》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便是孔子对为人的主张

所以中国人并非没有信仰

只是我们的历史

写满了人的赞歌

这些从人群中走出来的英雄

就是我们的信仰

因沉淀而名垂千古,因崇尚而源远流长

他们活跃在典故中

他们被传颂在戏曲中

他们被引用在文章里

他们依然会出现在中国人的一言一行中

中国人的反思史

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而这把剑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之一

千年轮转

我们依然会为这些人和事心生感慨

这跨越历史长河的共鸣

成为中国人独有的精神延续

我们有过百家争鸣的乱世

我们有过合纵连横的韬略

我们有过一统天下的王朝

我们有过思想道义的争辩

我们有过封狼居胥的战功

中国人的反思史

汉茂陵博物馆,马踏匈奴石刻,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墓中石刻

这些历史代代相传

其中的主人公都是应运而生的时代英雄

在这煌煌史册上熠熠生辉

但这千古江山

时间何其长远

人生不过百年

是青史中何其短暂的一瞬

并非时时刻刻都有名动天下的豪杰

也并非时时刻刻都有孵化英雄的环境

中国历史之中

有盛世的光明

也有无序的黑暗

02.迭起

英雄的历史并非一蹴而就

是历朝历代沉淀而来

而经过沉淀后

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往往伴随着困乱的历史时期

列举中国历史最为群星璀璨的时代

我们永远绕不过三国

英雄代代有

但唯独那段汉末的纷争我们口耳相传

他们带来的群雄纷争太过耀眼

以至于这场乱世中的豪杰

甚至功盖此后盛世

成为一个民族的气节

中国人的反思史

“三国

出现过一批名副其实的铁血英雄,

播扬过一种烈烈扬扬的生命意志,

即便是再冷僻的陋巷荒陌,

也因震慑、崇拜、窥测、兴奋而变得炯炯有神”

——余秋雨

可能他们经历过大汉

可能他们不满黎民受苦

可能他们只是完成了

圣贤教诲中那独有的英雄气

但这生命意志

却满溢了整个中华文明的精神匿藏

中国人的反思史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汉丞相诸葛亮,已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品格象征

以至于当这些英雄纷纷离世之后

我们经历了漫长的神州陆沉

以至于我们忍受了一场

可能是中国人第一次体味的精神痛苦

英雄的遗产被悉数盗掘

志士的气节被悉数折辱

载誉后世的文人大夫悉数离世

中国人的反思史

两晋朝代更迭频繁,官宦冗杂,挂印无数,其中氏族兴起,但却常常不问人间疾苦

汉末到魏晋

是中国人被迫完成一次精神的反思

文明发展于此短暂的止步

但时代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跃迁

失去引领者的痛苦

驱使中国人发掘精神世界

中国人的反思史

苦于报国无门的魏晋名士,常常投身宗教的精神寄托中,魏晋三教兴起,玄学大盛

魏晋南北朝

没有口耳相传的英雄之气

却拥有中国历史平时难以涉及的背面

那是一种独立于时间之外的人格之美

让“中国人”的精神形象愈加丰满

而英雄这个词汇

也逐渐脱离了纲常的束缚

开始有了更为多面化的呈现

03.世说

魏晋时期的多元化

体现在了人对自身精神世界的不同追求

帝王将相、隐士僧侣

名士佳人、贩夫走卒

这些活跃在汉末魏晋时期的大小人物

才是一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谁说英雄只在正史?

这些人都不像前朝那些英雄

拥有那么多的人生高光时刻

他们只不过是在尽力演绎自己的角色

中国人的反思史

洛神赋图卷首描绘闲散驭手,是那个时代不同阶层生活的刻画

后英雄时代

当历史陷入了无序

没有了崇高的思想矫正道德高点

魏晋的名士便经历了长期的思想斗争

所信仰的被朝野践踏

所熟稔的被弃如敝履

所挂名的分文不值

所谋求的终而不得

这漫长无序的精神苦楚

激发了许多不容正史记载的琐事

我们叫它风流

中国人的反思史

上海博物馆,唐 孙位 高逸图残卷(竹林七贤图),刻画了魏晋士大夫“高逸风度”的共性与的个性

风流

即身处精神世界

抗争情绪也依然存在

时代并非没有英雄

只不过他们以不同的形式名动天下

嵇康、阮籍、王羲之、谢道韫

苻坚、尔朱荣、高欢、谢安

因为有了这些人

这个时代才不至于沉溺于悲愁之中

中国人事实上进入了一种文化自觉

中国人的反思史

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书圣王羲之便是魏晋时代以书法名动天下的大家

出门有了兴尽而返

恣意有了穷途之哭

望雪有了柳絮风起

礼佛有了疲为津梁

平淡有了喜愠无色

育人有了兰芝玉树

如果说孔孟带来了中国人的精神内核

那魏晋时人

便是精神内核的具象化

便是对圣人之言的发问与反思

便是对英雄的追思与置评

便是对中国人这三个字所代表意义的探求

中国人的反思史

明 仇英 赤壁图卷,苏轼泛舟赤壁,便是对三国英雄的追思,对天地人生的发问

秦淮河旁乌衣巷

会稽山阴有兰亭

竹林中会面的好友

朝堂上存废的金銮

刑场上哀鸣的七弦琴

这些都是魏晋

是鏖战之后的明争暗斗

是门阀氏族中的世态炎凉

是不满时政的弃官归隐

是无奈而寄托的美酒新醉

是无意之间丰富了中国人的内心

为整个民族泼洒出更为缤纷的色彩

04.新语

”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

”虚谈废务,浮文妨要”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

这些话

是否真的是魏晋名士所言

已不能再追索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追忆那个时代

“补正史之阕”

或许是1600年前

南朝那位叫刘义庆的贵族与他的门客

所获得的最高殊荣

中国人的反思史

刘义庆与其门客编撰世说新语,记录魏晋时代,从此成为堪比正史的文学作品

他们在创作这一段段故事的时候

或许与故事中的主角有思想共鸣吧

而这些言语是出自魏晋还是刘义庆

也已不影响我们体味其中内涵

记言则玄远冷峻

记行则高简瑰奇

拥有如此高评价的一本书

却只想用最为简练的语言

最为朴实的对话

告诉你生而为人

如何处世

这些在黑暗中跋涉的魏晋名士

为整部中华历史

完成了一次自觉人格的补全

这曲后英雄时代的挽歌

和《广陵散》一道

散落在中华大地上

成为中国人精神中的傲骨

中国人的反思史

抚琴,已成为历朝历代文人雅士寄托清清思必须之物

这本书也和所录的魏晋事迹一道

成为作为中国人永远无法绕过的

精神史,文化史,反思史

自魏晋以后的中华大地

也出现了更为多元化的风尚

隋唐时

我们学会了博采各邦国之精华

诗人皆有各自心性

出仕与归隐

边塞与田园

都可以成为生活的选择

中国人的反思史

上阳台帖,李白传世唯一真迹,大唐的风度与浪漫,就藏在这字里行间

辽宋时

我们把心声寄托词曲

琴棋书画都可随心而动

家国与征伐

勾栏与朝堂

都可以成为抒情的选择

中国人的反思史

瑞鹤图,汴梁宋宫宣德门也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借鉴

明清时

我们已经能从小说中描绘众生

思想活动已渗入字里行间

可能成语俚语中不经意的一句

便代指一个王朝兴衰

山水庭院都可怀古

折戟沉沙都能吟诵

中国人的反思史

《松林六逸图》,描绘唐代李白、孔巢父、韩淮、裴政、张叔明、陶沔等号称“六逸”的文士结社徂徕山的故事

我们怀古

是因为此时此景古人也曾经历

我们追思

是因为而今不见古人的俱怀逸兴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经由魏晋而来的精神沉淀

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心性

越千年之久

越发香醇

05.谓人

我们的历史

是写着我们的历史

在记载神明的传说中

我们也敢于击落驮着神明的銮驾

更何况在世俗中与黑暗抗争

中国人的反思史

三星堆博物馆一号青铜神树上,分立九只金乌(传说中金乌即太阳),似乎印证了后羿射日的传说

那种黑暗中也敢窥伺天地的目光

穿越千年而来

成为中国人苦难人格的奠基

成为每一段历史中不可或缺的抗争斗志

中国人的反思史

河洛古国遗址中,北斗九星图案,即反映了早早起明中人们对自然的艰难探索

我们花了上下五千年的时间证明

神话的虚无缥缈

我们经历了多少朝代的更迭

才发现中国人才是历史的缔造者

中国人的反思史

一说永乐年间紫禁城营建之初,蒯祥为主要工程负责,见证明清历史的紫禁城,也由匠人一手打造

对世俗的反思

对官宦腐败的抗争

对家国社稷始终保有责任

对纲常伦理与圣人之言的挑战

对自我内心世界的不断发掘

构成了中国英雄

也同样构成了中国人

中国人书写的历史

就是中国人的反思史

中国人的反思史

谢缵泰根据瓜分狂潮的晚清危机时局创作了《时局图》,中国近代史也是一大反思历程

历史上每一次反思

无不深入肌骨,透彻心扉

而每一次恍悟

都伴随着震彻时代的最强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以疏狂为凭依的风流

以生命为代价的愤懑

成为五千余年来

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基本构成

历史给予我们太多耀眼的盛世

但依然教会我们战战兢兢

依然让我们看过王朝的废墟

这些反思与抗争

每一次都是

盛世的序章

参考文献: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全三册)复旦大学出版社

刘义庆:《世说新语》

李修建:《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形象的美学研究

曹元媛:《世说新语》人物形象分类及其文化意蕴研究

余秋雨:《遥远的绝响》

-END-

文案编辑丨禹涵

图片编辑丨禹涵

文章封面丨仇英[明]

图片来源于

中外各大博物馆与考古遗址对外发布图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