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捧在手心裡的寶貝,在家裡都是衆星捧月一般的待遇。但是,孩子總要上學去過集體生活,父母就會有很多擔心。
學校就是一個縮小版的社會,每個孩子在班級裡都有自己的角色。老師是終極boss,班幹部就像管理者,普通的同學們也會有自己的小團夥。家長們除了關心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再有就是非常擔心孩子,是不是會被别人欺負和孤立。

當孩子說,“他們不和我玩”,家長就應該知道,孩子可能在班級裡的社交出現了一點問題。如果你不能正确地引導孩子,可能會造成孩子在學校裡人際關系緊張。孩子被孤立,除了别人的原因,也有孩子自身的一部分問題。如果我們可以正确引導孩子,就會避免孩子被孤立。如果孩子有人際交往問題,不知怎麼回答和應對,不妨看看這位爸爸教科書式的回答!
▼特立獨行的孩子容易被同學們孤立。
女兒說:“爸爸,我今天要穿新買的連衣裙去學校,同學們都會誇我好看的。”
爸爸:“不行,今天是星期一,學校要升國旗,你一定要穿校服、戴紅領巾去學校。”
孩子們的相處和大人是很相似的,我們都是穿工作服的,來了一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人,你會主動靠近她嗎?估計是想要離得遠一點,還有就是覺得他跟我們不是一類人,最好不要打交道。
是以,孩子想要不被同學們孤立,首先要學會做一個遵守學校規則的人,不要做另類的人。不管家庭條件的好壞,父母都不要把孩子打扮得太與衆不同,大衆化才是最好的融入集體生活的狀态。
▼喜歡抱怨的孩子,一般人緣比較差。
女兒抱怨:“我的水杯今天摔地上了,都是因為前面的同學太胖了,我的桌子才晃動的。”
爸爸:“前面的同學胖,你可以把空隙給他留大一點,你是不是也沒有把水杯放好呢?”
孩子摔倒了,磕到桌子了,是地不平、桌子礙事的原因,許多家長喜歡這樣哄孩子。其實,這是錯誤的示範。
一些孩子在和别人相處的時候,如果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總是喜歡從别人身上找原因。做遊戲不順利,是同伴太笨了,成績下降了,是老師講得不清楚。孩子總是喜歡抱怨,從來不懂得解決自己的問題,就會渾身充滿負能量,成為别人都讨厭的人。
當孩子抱怨的時候,父母應該認真地傾聽,然後,幫助孩子客觀地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孩子漸漸知道,抱怨不如行動和改變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
▼學習努力也很重要,好成績可以帶來好人緣。
在一個班級裡,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一般都是人緣很好的。孩子有努力學習的态度,老師也是看在眼裡的,也比較喜歡這樣的學生。
是以,一些不好好學習、學習成績很差的孩子更容易被同學們孤立。而那些學習成績好,或者是體育好、美術好,有特長的孩子更受歡迎。
學生的職責就是好好學習,全面發展自己的各項能力,也是給自己帶來愉快的同學交往關系的必備條件。
▼面對别人的欺負,要懂得自保。
女兒說:“爸爸,隔壁的男生,在我走出去的時候,總是想要伸腿絆我。”
爸爸:“那這可是很嚴重的事情,你跟老師說了嗎?如果老師沒有處理好這件事,爸爸就要去學校和這位同學談一談了。”
當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故意刁難和欺負時,家長就是孩子最大的後盾。我們可以讓孩子先和老師進行溝通,看看老師協調以後的效果好不好。
如果經過老師的教育,孩子沒有問題了,當然是最好的。如果問題不能解決,我們就一定要出面為孩子做主。在和同學們交往的過程中,教會孩子保護自己是家長必須要做的。
▼培養孩子抗挫折的能力,是必修課。
女兒:“我不想去上學了,我這次考得很差,同學們會看不起我的。”
爸爸:“一次考試代表不了什麼,隻要你努力了,下次一定會進步很大的。”
考試成績孩子們都是很在乎的,考不好怕被同學笑話。我們作為家長首先要給孩子進步的信心,讓孩子有克服困難的信心。當孩子氣餒的時候,我們就不要再批評他了,而是應該給他鼓勵和支援。
一個好家長,勝過10個好老師,是以我們趕快學起來吧,讓孩子越來越獨立,越來越有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