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快樂精靈|未成年人文身後容易被标簽化登上熱搜,究竟是誰的錯?

“小豬佩奇身上紋,掌聲送給社會人”,這句人人都知道的順口溜,成為了文身标簽化的最強佐證。

對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們而言,文身在他們身上的标簽化更為嚴重,“壞孩子”“辍學青年”“不務正業”等标簽經常與孩子的文身綁定在一起。

快樂精靈|未成年人文身後容易被标簽化登上熱搜,究竟是誰的錯?

文身作為一種人體藝術,通常表達的是一種信仰、美觀和象征,這種流行于成年人中的“小衆時尚”不知什麼時候起變成了全民的“狂歡”。

毫無疑問,孩子并不應該成為文身的對象,可是當文身披上了流行的外套,孩子們又難以抵擋這種誘惑,這究竟是文身的錯還是标簽的錯?

1、文身錯在不該将手伸向未成年人

對于文身的限制,大陸已經相當嚴格,影視劇不許出現文身,很多職業不允許從業人員有文身,更不允許文身店面向未成年人,這種限制就是我們的态度。

是以,會铤而走險給孩子文身的店,其本身正規性就存疑,用料和技術是否規範讓人難以放心,這種跨界限經營隻滿足了店家的利益,卻傷害了孩子的身體,難以去除。

快樂精靈|未成年人文身後容易被标簽化登上熱搜,究竟是誰的錯?

首先,學校不允許孩子文身,一旦發現孩子就面臨洗文身,受到二次傷害;其次,孩子的成長應該有多種可能性,但是文身的出現會遏制很多存在的發展方向,限制孩子的自由成長;最後,不正規的文身容易留下安全隐患,尤其對淋巴健康有害,甚至有長達十年的潛伏期。

正确的年齡就應該做正确的事情,文身無錯,越界才是大錯。

2、标簽錯在更容易讓孩子誤入歧途

标簽化其實就是一種有色眼鏡,這是經過長時間的社會共識統一後達成的刻闆印象,而文身就是這樣一種根深蒂固的印象。

文身的标簽化是一種不必要的特立獨行,并帶有強烈的心理暗示:當身邊的人都帶着這種有色眼鏡去看待孩子,無形之中就會讓孩子對自我的認知産生偏差,甚至笃定了自己就是這樣的人,進而誤入歧途。

快樂精靈|未成年人文身後容易被标簽化登上熱搜,究竟是誰的錯?

不要小看了心理暗示的作用,對于孩子來說,這種負面的心理暗示尤其嚴重。

也不要小看了周圍的評價對孩子造成的影響,絕大多數的心理暗示都是通過外界評價獲得的。

如果你的孩子突然跟你說想要文身,不如借此機會跟孩子好好聊一聊,聊聊以後的理想,聊聊文身的原因,聊聊你的态度,這樣的溝通比強硬的禁止更有效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