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子心切的父母,請别對孩子“拳腳相加”

愛子心切的父母,請别對孩子“拳腳相加”。

喜歡恃強淩弱的,不隻是孩子。

自2021年10月23日公布,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家庭教育促進法》,本該是愛子心切,想要教育好孩子的父母,厲行恪守的準則。

但是很遺憾,父母心中的焦慮,很容易就會變成對孩子的求全責備。

有的父母碩博士畢業,算是高學曆人才,但是對待孩子卻不懂得寬容,動辄暴跳如雷、拳腳相加;有的父母身份低微,隻有一個中專文憑,但是對待孩子卻寬厚仁慈,懂得尊重孩子的情緒性格。

是以說,教育孩子的水準,不在于父母的學曆證書有多麼光鮮亮麗,而是在于父母的用心程度能否貼合實際。

總而言之,就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解決”孩子。

01

在紀錄片《零零後》中,有一個叫做池亦洋的“熊孩子”。

欺負同學、暴戾偏激、威脅恐吓,是所有家長眼裡的問題孩子,除了他自己的父母。

幸運的是,他的父母是受過良好教育,有能力和意識投資孩子教育的70後,而私立幼稚園的老師,确實有能力、有思想,能夠給予這個孩子最真誠的引導和督促。

孩子欺負同學的時候,讓他先反思;

孩子搶奪别人東西的時候,告訴他:欺負人,沒出息!

而且在孩子面前反複強調說:我不可能放棄你。

結果沒過多久,池亦洋就從調皮頑劣,變成了同學眼裡的“孩子王”。

或許是更加寬容和開明的教育方式,讓他懂得了自己在父母和老師心中的地位。因而不自覺地建立起了自己在學業生活中的自信與豁達。

你瞧,沒有一個孩子願意被人瞧不起,而打罵責罰,并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

愛子心切的父母,請别對孩子“拳腳相加”

02

誠然,就算是有一千個教育專家苦口婆心地勸說各位父母:

不要打孩子,要用心、用力地真誠陪伴孩子!

但是“落地”到現實中,依然會有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寫錯一個字就罵,看到孩子成績一退步就打,在彼時彼刻隻考慮自己的情緒沖動,而顧不上揣摩孩子的委屈困惑。

當然這也可以了解:

比如孩子在學校調皮搗蛋,家長被老師叫到辦公室劈頭蓋臉一頓罵,走出校門的時候,自然會有家長忍不住朝孩子“踢兩腳”。

愛子心切的父母,請别對孩子“拳腳相加”

比如家長在燒菜做飯,孩子在樓底下朝别人家窗戶扔石頭,這時候連忙跑下樓,哪有時間對他循循善誘?你能想到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扇他兩個巴掌,然後趕回家吃完飯、洗完鍋,再坐下來和孩子“好好說話”。

又比如“雞兔同籠”問題,不管你按兩隻腳算,還是按4隻腳算,孩子就是聽不懂。哪怕你從小到大一直是當仁不讓的年級第一、高分學霸,對于這樣的孩子你也隻能是氣不打一處來。少不了給孩子一頓“皮帶炒肉”。

是以說,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促進法》固然科學合理、面面俱到,但對于大多數普通家庭的父母來說,最重要和最困難的,實際上是如何在孩子調皮搗蛋和自己暴跳如雷之際,及時調整好情緒,以更加平和理智的心态來應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愛子心切的父母,請别對孩子“拳腳相加”

03

那些打罵孩子的父母,難道不知道自己在犯錯嗎?

肯定是知道的!

但要麼是因為情勢緊迫,來不及仔細思索和琢磨掂量,要麼是因為太過自己以為,總覺得自己的思維見識是“永遠正确的”,那麼自然不屑于選擇,對孩子來說更有利卻見效慢的教育方式。

然而每一個孩子的内心,都是敏感而脆弱的。

你無法在粗魯暴戾地傷害孩子内心的前提下,還能做到讓孩子心服口服,主動自覺地實作你對他的教育願景。

無論何時何地,你可以在孩子的思維認識中,建立起“打罵威脅”的概念,促使孩子不願意面對父母生氣、埋怨責怪的場景,在某些情況下有效地遏制孩子的不理智行為。

但是不應該不分青紅皂白、不分輕重緩急,隻要孩子一犯錯就打罵,一調皮就懲戒。

愛子心切的父母,請别對孩子“拳腳相加”

如果孩子有一天忽然發現:

不管是有意犯錯還是無意搗蛋,受到的打罵懲戒都是一樣的;

不管是用心讀書還是三心二意,考到的成績都是差不多的;

不管是取得成績還是獲得進步,在家長的眼裡自己永遠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

那麼對于孩子來說,恐怕不講道理、隻靠行動的 “棍棒教育”,也就失去了相應的教育意義和管教效果。

是以說,《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釋出和施行,對于許多父母和家庭的教育,都有着極其深刻的含義:

隻會打罵的父母,根本就不懂得教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