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玫瑾:母親在家庭中的地位越高,對孩子的發展越有益處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在一個完整的家庭當中,父親與母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俗話說父愛如山,這句話實際上表達的是父親在家庭當中的地位,尤其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父親起到的作用和占據的地位都是較為隐忍的。

雖然說父愛與母愛對子女來說是缺一不可的,但是父愛與母愛不同,父親的愛通常不會表現得特别明顯,而是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默默地愛着自己的孩子。

與父愛有着明顯的不同,母親在子女成長的過程中可謂是存在感極強。

由于女性的感情更加細膩,對子女更加有耐心,并且懂得了解,是以,母親通常在子女的成長過程當中占據着更加重要的位置,也更容易成為子女傾訴與擷取情感的首要對象。

李玫瑾:母親在家庭中的地位越高,對孩子的發展越有益處

著名教育學家卡爾·威特(Karl Witte)曾經明确的表示過:“良好教育的開端在于擁有一個賢良淑德的妻子。”

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告訴,我們在一個家庭當中,妻子的品行和地位通常會影響和決定孩子的成長。通常來說,母親的地位越高,對孩子的成長越有利。

大陸著名心理學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用自己身邊的一個例子,證明了上述的觀點。在李教授的一次同學聚會中,遇到了兩個之前關系不錯的老同學,這裡我們稱他們為同學甲和同學乙。

在聚會開始之前同學甲身着各種大牌服飾,佩戴各類寶石飾品,并且拿着限量版的手提包,手機也是線下最為昂貴的款式,随着富有節奏的高跟鞋聲,同學甲款款踱步走進了宴會廳。

李玫瑾:母親在家庭中的地位越高,對孩子的發展越有益處

随着同學甲的到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她的身上,經過一陣寒暄大家得知,同學甲這一身豪華的裝扮。是她的老公專門為她準備的,話裡話外都在炫耀自己老公的财力雄厚。

正當同學甲略帶諷刺地與同學乙交流時,一個電話打了進來,雖然同學甲沒有打開免提,但是幾乎所有人都聽到了電話那頭的大聲喝斥。

這時,同學甲瞬間沒有了剛才的氣勢,連連點頭應和着電話對方的人。挂斷電話,她就表示自己家裡有點急事要先回去了,然後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相比于同學甲,同學乙與她完全不同,同學乙穿着十分樸素,但是卻給人一種很舒适的感覺,她的行為舉止大方得體,在與其他同學攀談的時候也是輕言細語,十分有禮貌,并沒有過于誇張或張揚的表現。

李玫瑾:母親在家庭中的地位越高,對孩子的發展越有益處

對于同學甲的“嘲諷”,同學乙也毫不在意,隻是一笑了之并沒有表示什麼。

在聚會的過程中,李教授從其他的同學口中得知,其實同學甲在家中的地位很低,她的丈夫是很成功的商人,性格強硬,是以,衆人眼中的“闊太太”,其實在家中的狀況并不好過。

并且,同學甲的兒子也不服從她的管教,甚至不把她放在眼裡,是典型的富二代性格。

而同學乙在大學畢業之後,就與丈夫組成了一個十分幸福的家庭,兩人畢業于同一所大學,都是進階知識分子,二人的孩子也十分有教養,不僅在學校中的成績很突出,在各種方面也表現出了比同齡孩子更加優秀的能力。

李玫瑾:母親在家庭中的地位越高,對孩子的發展越有益處

不同的母親,教育方式存在着差别

李教授還指出,不同的父母擁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母親的教育方式之間是存在着很大差别的。

高水準的母親懂得循序漸進,找到最适合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例如那些高學曆高水準的母親,會以啟發式的方式去教育子女,而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母親對孩子的教育而言,也是分不同層次的。首先,學識并不能真正的衡量一個母親是否合格。對于母親而言内涵更加重要。

所謂的内涵包括了接人待物的方式以及對于社會現實的了解,也有許多未接受過高水準教育的母親,也能夠清楚地了解生活當中的各類大事小情。

李玫瑾:母親在家庭中的地位越高,對孩子的發展越有益處

其次,有了内涵之後,就要着重注意自己的言行,母親對于孩子的教育,實際上大部分都是言傳身教。

作為母親你應該清楚地知道,你的行為舉止時時刻刻都會落到孩子的眼中,是以,在孩子的面前一定要展現出自己最有素養的一面。

最後,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母親一定要掌握好度量,一個合格而優秀的母親,并不會将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孩子的身上,也不會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會做出任何越界的事。

總而言之在一個家庭當中,母親的地位,對于子女的發展會起到決定性作用。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