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産車發動機差在哪?國産差在膝蓋,合資強在舌頭

國産汽車的發動機的發展,大緻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前面四個階段,的确是不如國外,但是現階段,至少在四缸機的範疇,各方面已經完全不輸國外了。現在還是覺得國産不行,要麼是不了解車,要麼就是軟骨病,是以說國産差在膝蓋,差在骨子裡的不自信。而合資強在舌頭,一方面人家會吹,另一方面有人會舔。

第一階段:解放前

國産車發動機差在哪?國産差在膝蓋,合資強在舌頭

中國第一輛汽車是在1956年,長春一汽的解放牌?不,那是新中國的第一輛汽車!早在“解放”之前,我們中國第一輛汽車其實是在張學良主政東北時期,在沈陽迫擊炮廠研發生産的“民生牌”75型載貨汽車。1931年5月31日下線!同年9月12日在上海參展亮相,成為最引人矚目的展品!

這款民生牌汽車技術水準在當時看其實并不差,全車共666種零件,其中464種是自制的,隻有202種是進口,國産化率70%。在當時的中國,以那樣的工業水準,這是非常值得驕傲的成績了。

國産車發動機差在哪?國産差在膝蓋,合資強在舌頭

當然,這款老車并不是我們完全自主研發——自主研發也不現實。當時是聘請了美國的專家麥爾斯擔任總工程師,逆向研發當時美國的“瑞雪”号。這款民生75型還是六缸機,不過隻有65馬力,最高時速40Km每小時。

然而,就在上海參照的六天後,918事變發生了,東北淪陷,整個沈陽迫擊炮廠都落入敵手。張學良将軍創辦民族汽車工業的雄心壯志也随之前功盡棄,毀于一旦。據說日本負責接手的企業就是豐田,而豐田當時的主業還是紡織品制造。有一種說法,豐田在接手“民生牌”後,立刻将其改名為“豐田31C型”,31指的是1931年,C指的是“China”。

國産車發動機差在哪?國産差在膝蓋,合資強在舌頭

當然,事實具體如何,我不是曆史學家,很多史料也無法考證,但事實是,民生牌汽車1931年5月下線,而豐田汽車的前身豐田自動織布機廠的汽車部1933年才成立。至少可以說明,大陸的汽車工業起步并不算晚,在90年前就已經開始研發、生産汽車了!可惜因為被侵略,成果被奪!始作俑者是誰?918剛過去還不到一周的時間,警報聲聲猶在耳!口口聲聲說勿忘國恥,有的人,真的忘了!

國産車發動機差在哪?國産差在膝蓋,合資強在舌頭

第二階段:“有”的階段(1953—1980)

有人說一汽算是起步階段,二汽是成長階段。而我總結,都是屬于從無到有的階段。長春一汽很多方面都要依賴蘇聯的援建。而東風則完全是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建設起來的。從1953年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下線,到一大四小,五個國企汽車制造廠的落成。實作了新中國汽車工業從無到有的突破。

1958年5月12日,帶着“東風壓倒西風”的寓意,代号為東風CA71的中國第一輛小轎車駛下了生産線,這款車也是逆向研發的一款法系車型。

國産車發動機差在哪?國産差在膝蓋,合資強在舌頭

這一階段還根本沒有私家車的概念,汽車的主要用途還是貨運,甚至在一些偏遠地區,畜力車還是生産主力呢。這一階段沒有别的要求,就是要有!發展的不是技術,而是規模。什麼發動機噪音、動力、油耗……統統不在考慮範圍内。是以這一時期的發動機水準當然是比較低的,歸根結底就是能用就行,能生産出來就行。有就比沒有強!再差也比牛車強。

1980年,全國生産汽車22.2萬輛,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169萬輛,其中載貨汽車148萬輛。

國産車發動機差在哪?國産差在膝蓋,合資強在舌頭

那個年代,汽車基本上都是公有,燒公家的油,是以對油耗沒有什麼需求。被當做生産工具,那麼什麼噪音、NVH也不再考慮範圍之内。汽車裡給你裝空調?想都不要想!那時候司機是技術工種,不但要開車,也得會修車。那時候我們的發動機水準的确是遠遠不如國外,而且是全方位的差。原因也很簡單,我們還處于要“有”的階段,遠遠談不到“好”。

如果沒有918,如果大陸的汽車工業可以從1931年作為開始,延續下來,到1953年,已經有20多年的曆史了,到1980年,已經有近50年的底蘊了。

第三階段:合資階段(1981-2004)

國産車發動機差在哪?國産差在膝蓋,合資強在舌頭

過了“有”的階段,汽車工業也開始從載貨的農用、商用車向乘用車轉型。這時候我們技術水準落後的問題被暴露了出來,以前的發動機對油耗、動力、排放、噪音各方面都沒有要求,可是這些大家夥,放在乘用車上根本就沒法用。雖然說大陸汽車工業已經有了點底子,但是在家用車産業方面則幾乎為零。

不得已,我們放開了市場,用市場換技術。那時候是我們求着人家。和大衆談判的時候,談了好幾年都沒談下來。我們沒辦法,又是限制進口,又是提高關稅。才逼着大衆簽字,跟請财神爺一樣給人家請了進來。

國産車發動機差在哪?國産差在膝蓋,合資強在舌頭

那時候你想買輛桑塔納,得機關開介紹信,到上海汽車制造廠接洽,人家銷售不是給你介紹車,先是給你安排招待所住下,少則半個月,多則三個月,就在招待所等着。那時候一輛桑塔納二十多萬,能在北京二環内買套100多平的房子。

一汽大衆、一汽馬自達,東風日産、東風本田、上汽大衆、上汽通用,廣汽本田、廣汽豐田、長安福特、長安鈴木、長安馬自達等等合資車企紛紛成立。然而,市場我們給了,技術卻沒換來。以大衆為例,最初就是相當于把整車拆成零部件進口,在國内組裝而已。防我們中方偷師就跟防賊一樣!其他合資車企也都是一樣,根本不容你靠前。我們在合作中處于絕對的劣勢,以至于幾乎沒有話語權。

國産車發動機差在哪?國産差在膝蓋,合資強在舌頭

2003年,日産的前總裁兼CEO卡洛斯·戈恩在東京國際車展上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中國汽車廠商在與外國汽車制造商合作時貢獻幾乎為零。其輕蔑的态度幾乎就是當時我們合資車企,中方地位的寫照。在汽車業,我覺得這是另一種國恥。

第四階段:模仿階段

市場換技術,我們換了個寂寞。而因為合資車企我們占了一半的股份,也有一半的收益。是以這些國企也樂得躺賺,缺少研發的動力。而這種情況,從1983年到2000年前後,一直持續了十多年。

一方面,外國車企也在故意誇大技術研發的難度,希望你知難而退。另一方面,也的确用領先我們不下20年的技術實力,在市場上獲得了良好的口碑。

國産車發動機差在哪?國産差在膝蓋,合資強在舌頭

我們試想,那時候的國産車是什麼樣?五六十年代我們自己的那一批商用、民用車隻追求有,不追求好。動力差油耗高噪音大,而且還愛壞。那時候國企的老司機,開貨車都有被扔在路上的時候,為什麼很多上年紀的老司機對國産深惡痛絕呢?我了解他們,被國産車傷過。而對比之下,合資車也好,進口車也好,故障率的确要比國産低得多,是以那時候說國産不如合資是對的,要承認差距。

那時候的國産車企在幹嘛?管國家要整車,搶合資!搶到了就是躺賺,那就是搖錢樹,那就是下蛋金雞!和奇瑞,也正是因為搶不到,外婆不疼舅舅不愛的,才不得已被逼到了“自主研發”的道路上。

國産車發動機差在哪?國産差在膝蓋,合資強在舌頭

而在此之前,不得不提到三菱的發動機。我之前老把國産車企分成一二三線,三線車企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還用三菱的發動機造車。不是說三菱發動機多差,但是現在還用三菱發動機,說明技術儲備不足,實力薄弱。而當時,三菱發動機的确是給我們解了燃眉之急。

當然,也不用感謝三菱,發動機都是我們真金白銀買的,而且價格也不便宜。三菱也不是不想封鎖我們,它當時也難,經營狀況不佳,國内競争不過日系三傑,中國市場上當時大衆雪鐵龍也是風頭正勁。三菱有了新産品,于是才把淘汰的老發動機賣給我們,最起碼讓我們第一批車企有車可用。

國産車發動機差在哪?國産差在膝蓋,合資強在舌頭

比亞迪、長城、東風、華晨、傳祺、東南都用過三菱發動機,有的車企,用了之後就停不下來,而有的車企,通過對發動機的拆解、研究,甚至是逆向研發,也逐漸掌握了不少發動機核心技術。

這裡解釋一下,什麼叫逆向研發,說白了就是把人家發動機拆零碎了,然後一個零件一個零件的按比例複制。然而這種山寨顯然是遠不如原版的,一是零件加工的精度不足,二來是能拆出構造來,拆不出人家用什麼工藝。很多情況都是拆完了組裝不上,即便能夠模仿出來,良品率、故障率也遠遠不如合資水準。

國産車發動機差在哪?國産差在膝蓋,合資強在舌頭

其實這一階段并沒有明顯的時間節點。因為我們從1931年的民生牌就是逆向研發人家瑞雪牌開始的,包括紅旗、東風,也都是處于學習、模仿階段。一直到2005年,奇瑞開始自主正向研發發動機,我們才算蹚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第五階段:全面發展階段

我們國産車(乘用車)的發展,應該從2000年前後開始,此前,戰争消耗了我們太多時間,建國後也走了一些彎路。後來合資階段更是引狼入室,與虎謀皮。直到2005年前後,民企長城、吉利、比亞迪,包括半國企的奇瑞,後來的廣汽長安紅旗,才開始先後走上了自主研發之路。而正是從那時候開始,國産車開始加速,開始“起飛”了。

國産車發動機差在哪?國産差在膝蓋,合資強在舌頭

當然,研發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從逆向研發到正向研發,從與國外技術團隊合作,到完全自主。我們開始了追趕的腳步。而與此同時,合資車在幹嘛?他們的研究方向并非是技術的提升,而是如何降低成本,攫取更大利潤。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個道理,當你的産品不愁賣的時候,你有動力做更好的嗎?企業都是逐利的,對于合資車企而言,降低成本才能擷取更大的利潤,而對于國産車企而言,我們必須追趕,乃至超越合資車的技術水準才能把車賣出去。是以,這一階段,國産車在發力,而合資車在減配。

國産車發動機差在哪?國産差在膝蓋,合資強在舌頭

我說日産的CVT垃圾,冷保護,打滑,故障率非常高。于是有人和我擡杠。我家鄰居的奇駿開了十多年了,還沒壞——說實話,10多年的奇駿,機械素質真就比現在的要強!日産在14年9月前後,CVT鋼帶的品質就是一個分水嶺。此前的耐用性非常不錯,而14年後就是工業垃圾。

這裡面還有一個邏輯,生産剪子、菜刀的企業一定不賺錢,因為大多數家庭,一把菜刀能用三代!鈍了磨一磨還能接着用。車企如果也讓你一車傳三代的話,也影響收益。是以說,一定會有車企會做反向研發——研究讓你的車怎麼能讓你的車在保存期限内沒問題,而出保就壞。這方面控制得最好的就是日産。

你還覺得合資車品質好——這是來自于十幾年前,乃至幾十年前形成的刻闆印象。

國産車發動機差在哪?國産差在膝蓋,合資強在舌頭

現在,發動機熱效率最高的是國産。比亞迪的骁雲1.5L自吸發動機,熱效率43%,百公裡油耗3.8L,零百加速7.3S,隻要十萬起步。而且發動機噪音幾乎聽不見。

奇瑞,為啥敢給你發動機保10年100萬公裡,甚至終身質保?人家做了200萬公裡的道路實際測試,每款發動機台架試驗至少1.7年!

長安,藍鲸發動機5500轉連續運作259小時46分,你真的還覺得國産發動機差?

國産車發動機差在哪?國産差在膝蓋,合資強在舌頭

而合資呢?燒機油的發動機是誰?一代二代的EA888、EA211,涵蓋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包括法系全系。豐田的機油乳化,拖到現在也沒解決。本田的1.5T被譽為積碳夢。日産,2.0L,2.5L自吸十多年沒變,上個新的,還是1.5T三缸機,跑沙漠真是太好玩了。

國産發動機差在哪?其實主要差在消費者的認知,差在口碑的建立。就産品而言,我們的成本效益更高,耐久度更好,品質也更穩定。當然,在大排量發動機領域,我們的确還缺乏經驗,而事實上,大排量發動機,什麼V6、V8、W12,會随着排放政策的日益嚴格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沒落,直至成為收藏品。在這方面投入研發是沒有意義的。

國産車發動機差在哪?國産差在膝蓋,合資強在舌頭

而現如今,燃油車的落寞,稍微懂點車,關注車的人都會感受得到。且不說純電技術日新月異,光就插電式混動,依舊足以吊打燃油車了。同排量,同價格之下,插混車動力更強,油耗更低,如果能充上家用電的話,用車成本更低。比亞迪的秦Plus DM-i,大機率會在年底之前登上轎車銷量排行的榜首,制約其上升的隻是産能不足而已。

全球範圍内,超過半數的跨國汽車集團都已經先後宣布停止内燃機的研發,發動機已經走到了末路。傳統汽車被新能源車取代隻是時間問題。在新能源領域,其實已經是另一個賽道了,而在這個賽道上,我們起步更早,跑得更快,已經有了不小的領先優勢。

國産車發動機差在哪?國産差在膝蓋,合資強在舌頭

不管你懂車還是不懂車,隻要懂基本的邏輯,評價車之前,請站起來說話,把舌頭收回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