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有情緒時,是教養的最佳時機

相信每個家長都為孩子的情緒失控頭疼過。孩子亂發脾氣、不講理的時候,到底該怎麼辦?那麼多養育書籍,該聽誰的?

美國腦科學權威、知名兒童發展專家丹尼爾 席格以臨床研究為依據,提出了順應大腦構造及發展特性的“全腦情緒教養法”,在美國受到了專業人士及普通父母的一緻歡迎。

孩子有情緒時,是教養的最佳時機

今天,我們将為您詳細介紹席格博士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對您把握孩子的情緒有所幫助。

我們先來看看席格博士在書中講到的1個例子:

《全腦孩子》的合著作者蒂娜 布萊森(Tina Payne Bryson)有個7歲的兒子,一天晚上,他剛回房睡覺又馬上跑進客廳,說自己睡不着:“我要瘋了!你從來沒有在半夜留紙條給我!”蒂娜非常驚訝,回應說:“我不知道你想要我留紙條呀!”兒子于是開始了一連串的抱怨:“你從來就沒對我好過!我要瘋了!我的生日還有十幾個月才到!我讨厭寫作業!”

這些話有邏輯嗎?沒有!但你肯定聽着耳熟,對嗎?因為,每個父母都有這樣的時刻。孩子不可理喻,你呢,似乎完全幫不上忙。

這個時候蒂娜的兒子被情緒控制了,講道理他聽不進去。怎麼辦呢?

孩子有情緒時,是教養的最佳時機

蒂娜是這麼做的:她把兒子拉到身邊,摸摸他的背,用安慰的語氣說:“有時候真的很難受,對不對?但你知道,我永遠不會忽略你,你一直在我心裡,你要明白你對我來說是獨一無二的。”

于是,兒子在蒂娜的懷裡解釋說,有時候他覺得弟弟得到了媽媽更多的關注,而作業占用了他太多的課餘時間。在他說話時,蒂娜能感覺到他在慢慢放松——因為,兒子能感覺到媽媽在聆聽、關注自己。然後,蒂娜簡單地解釋了兒子剛才提出的問題,最後,母子倆一緻同意明天早上再說。

這個例子裡,傳遞了三個重要資訊:

大腦是棟樓 二層25歲才能蓋好

席格博士認為,大腦就是一棟兩層小樓。上層大腦負責思考、規劃、想象,下層大腦負責管理身體運轉、生命的本能反應、以及強烈的情感沖動。

是以,下層大腦又叫“爬蟲類大腦(reptilian brain)”,從孩子一出生,就已經發育成熟了。想想也是,這部分大腦得維持生存、保護自我,急等着用,當然等不及再一點點發育成熟了。

孩子有情緒時,是教養的最佳時機

但上層大腦要到25歲才完全發育成熟。

上層大腦由各種大腦皮質組成,負責決策、思考、調節情緒、發展同理心、道德判斷等等。

是以,席格博士将孩子的大腦比喻為“正在施工的房子”,樓下已經蓋好了,樓上還在蓋呢。

這也是為什麼,案例裡蒂娜的兒子,我們看到的是孩子亂發脾氣,不講道理,非黑即白的兩極化,因為,孩子的行為很多時候都是受“爬蟲類大腦”控制的。

如果這時候家長的管教方式是打罵、威脅、恐吓,或者任何會讓孩子感到威脅、恐懼、痛苦的方式,其結果可想而知——孩子的下層大腦,會像我們的原始人祖先一樣,迅速進入危險應激模式,反應到行為上就是攻擊或逃跑(fight or flight)。

那這時候,家長該怎麼辦呢?

連結情緒,引導思考

案例中的蒂娜處理兒子情緒的過程包含兩個步驟:1、和情緒連結;2、把情緒交給上層大腦。

蒂娜稱之為“連結&引導”政策。

蒂娜的兒子經常因為不能像蜘蛛人一樣在天花闆上爬而感到極度沮喪、憤怒,在大人看來這或許荒謬可笑,但它對孩子來說真實而重要,是以,家長應該以真誠、重視的态度做出回應。而這,就是愛。

孩子有情緒時,是教養的最佳時機

是以,蒂娜在和兒子的交談中,首先承認了他的感情,包括使用非語言溝通——身體接觸、語氣表情等等。然後,蒂娜帶着兒子開動他的上層大腦,包括回答問題、承諾兒子睡覺時留張紙條給他、和他一起籌劃下次生日、想辦法讓作業更有趣等等。這些工作他們當晚做了一些,但大多是第二天做的。

但不能因為孩子無法邏輯思考,就一味縱容。如果孩子傷害他人,應該及時制止,然後等孩子平靜下來,再讨論其不當行為造成的後果。孩子情緒爆發時并不是吸取教訓的最佳時機,因為,規矩隻對上層大腦有效。

席格博士稱這種“連結情緒、引導思考”的方法為“重述&平撫(Name it to tame it)”。

孩子的情緒是教養良機

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就是教養孩子的最佳時機。

我們積極與他們情感連接配接,喚醒TA的思考和控制能力,趁機教會孩子辨認、調節情緒,思考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所造成的影響,學會用合适的方式表達自我而不傷害他人……等等。

隻有這樣,TA才能開始想事情、調節情緒、了解自己的行為、聽你講道理。

孩子有情緒時,是教養的最佳時機

是以,如果家長真的希望小朋友學會情緒調節、學會獨立思考,就要經常幫助孩子激活上層大腦。

如果用打罵、恐吓等方式不斷激化孩子的下層大腦,那樣,孩子永遠學不會思考和自我情緒調節。

一個壞消息是:你家娃正在腦子裡蓋小二樓呢,短期之内,你是不能指望TA善解人意了。

但一個好消息是:小二樓還沒蓋完,你可以幫着蓋,用你的教養,教出高情商、有同理心的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