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暴發以來,新冠病毒曆經多次變異,仍在全球肆虐。目前,憑借超強的傳播能力,奧密克戎變異株在多國漸成“主流”,不斷推升全球新冠病例确診人數。
相比不少國家開始“松綁”防疫措施,中國卻從未“卸下重擔”,繼續堅持“動态清零”的防疫政策,在控制病毒傳播的同時,也為全球經濟複蘇、全球供應鍊産業鍊恢複,貢獻重要力量。中國的“防疫答卷”該如何解讀?全球“疫苗赤字”該如何解決?剛剛過去的冬天會是新冠最後一個寒冬嗎?針對這一系列熱點,日本昭和大學醫學部内科臨床感染症學部門客座教授二木芳人,最近在日本東京接受了看看新聞Knews的專訪。

近年來,作為相關領域專家,二木芳人對日本防疫政策、疫苗接種有着深入的觀察,同時還積極關注全球防疫動向,特别是中國的防疫舉措。2020年11月30日,他還參加了“上海市-橫濱市友城交流會暨防控新冠肺炎專題讨論會”的線上活動,與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交流并讨論了中日雙方在疫情防控上的經驗。
面對人類共同的威脅--新冠疫情,二木芳人提醒,各國不能馬虎大意,要團結一緻共渡難關,才能迎來人類真正的安全。
【眼下,全球正在應對奧密克戎,一些醫學界人士把奧密克戎定義為“大号流感”,認為應該放松甚至解除防控措施,您怎麼看?】
二木芳人:我們知道,奧密克戎感染力極強,打過疫苗的人或者年輕人,以及本身沒有什麼疾病的人,一般不會變為重症、死亡率也低,這是事實。但是對于老年人、自身帶有基礎疾病的人以及沒有打過疫苗的人來說,奧密克戎仍然是一種危險的病毒。最近在日本,以老年人為主的住院、重症還有死亡人數都在增加,是以還是要做好防疫工作,不能輕視這個病毒。
【和歐美一些國家寄希望于“群體免疫”不同,中國在防疫上一直堅持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的“動态清零”政策,您怎麼看待中國的防疫政策?】
二木芳人:作為防疫方式,“清零”政策是一個正确的方向,政策本身并沒有錯。但問題是并非每個國家都能做到,因為這需要強制國民嚴格遵守各種規則,對大量人群進行核酸的話,檢測能力和收容能力都要跟上,這些都是實施“清零”政策所必需的條件。
我們看到,剛剛結束的北京冬奧會,防疫工作做得非常棒,防止傳染的對策做得非常完善。我們在舉辦東京奧運會的時候,也采用了類似的氣泡式管理方式,通過積極的病毒檢測,相對地把感染者控制到最少。我們也看到,采用這種方式需要很多人為此付出巨大努力,必定是非常辛苦的,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實作。不過,日本、中國為世界作出了很好的示範,他們告訴世界,隻要努力去做、也是可以實作的。
【世衛組織資料顯示,全球新冠疫苗獲得的不平等,仍然是橫亘在全球抗疫面前的一道難題。造成全球疫苗“配置設定赤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您如何看待中國國家上司人多次呼籲推進疫苗公平配置設定的努力?】
二木芳人: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疫苗生産數量受限,很多國家着眼于優先滿足本國需要,是以出現了争奪疫苗的情況。在這一過程中,發達國家通常最先受惠,開發中國家要想平等獲得疫苗很難,加上疫苗必須低溫儲存、非常脆弱,這些都加劇了疫苗“配置設定赤字”。
對于疫苗,我認為中國上司人和世衛組織的上司人的想法都是正确的,那就是如果不能讓疫苗覆寫世界各地,這種世界級大流行是無法結束的,是以平均配置設定疫苗非常重要。首先要生産出更有效的疫苗,在此基礎之上,各國要抛開隻顧自己利益的想法,特别是為低收入國家提供強有力的援助,這種考量十分必要。
【在人類開展疫苗和藥物研發的同時,病毒也在不斷變異。要赢得人類與新冠病毒的這場戰争,最重要的是什麼?】
二木芳人:新冠病毒在不斷變異,但我們生産的疫苗和藥物追不上變異的速度。好在新冠病毒在變異過程中,雖然傳染力變強了,但相對來說,會像奧密克戎這種變異株,緻死率和重症化的威力在下降,最終演變為感冒、流感級别的病毒,也是有可能的。但在這之前,我們要盡可能學會如何更好的進行應對。
在目前全球面臨的挑戰中,我認為更需要關注的是地球環境被破壞的問題。特别是在人口不斷增加的當下,面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标,大到國家、小到企業和個人,都有各自的立場和考量,這些都關系到地球環境能否得到改善,這也可能與下一次全球流行的傳染病息息相關。因為在新冠疫情之後,我們不知道下一次世界流行病何時到來、傳染速度如何,我們應當朝着這一目标共同采取行動。
【截至目前,新冠大流行已超過2年,有傳染病學專家認為,随着全球過半人群感染奧密克戎,以及各國疫苗接種率的提高等因素,新冠大流行的終點可能就在今年。您是否認同?】
二木芳人:是啊,如果真能那樣的話就好了,但是新冠病毒太頑固了。我們采取了那麼多的對策,病毒變異還是在不斷反複,一波接一波。疫情是否能結束全看這個病毒的發展狀況。我剛才也說過,雖然一定程度上感染力變強,但有可能逐漸演變為對我們沒有那麼大毒性的病毒,可能那才會是疫情的終點吧。我個人認為,也許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終結疫情。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馬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