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顧樂信集團工作經曆

入職樂信的使用者增長部門快兩年時間了,一直非常繁忙,應付頻繁疊代的需求和合作方技術支援。不至于996,但是995是肯定的。我沒有獲得任何成就感,也沒時間提升技術能力或者其他軟實力。和我以往經曆的公司不同,樂信有比較嚴格的KPI考核,以及人員的職級劃分。職級越高的人工資越高,工作強度和壓力也越大。

入職樂信的使用者增長部門快兩年時間了,一直非常繁忙,應付頻繁疊代的需求和合作方技術支援。不至于996,但是995是肯定的。我沒有獲得任何成就感,也沒時間提升技術能力或者其他軟實力。和我以往經曆的公司不同,樂信有比較嚴格的KPI考核,以及人員的職級劃分。職級越高的人工資越高,工作強度和壓力也越大。這是國内中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主要管理模式。

一、公司概況

1.主要業務

公司主營業務是小額貸款、分期電商,旗下重要的産品是分期樂商城(現已改為買鴨)、樂花卡、桔子理财。由于央行對P2P的的嚴厲整頓,桔子理财已對外宣稱停止營運。

2.部門劃分

公司的部門劃分,總體按照業務和職能劃分,比如樂花卡部門、融資部門、消費金融部門、使用者增長部門。

3.管理團隊

創業核心成員是原騰訊财付通的人,管理層主要也是騰訊挖過來的人,風投資金來自京東等風投機構。

4.辦公環境

主要職場位于南山科技園的中國儲能大廈,屬于甲級寫字樓。周圍交通便利,有公交和地鐵。吃飯比較貴,一葷一素至少也要16元。在江西、武漢、上海均有職場,主要是線下使用者營銷類的職員。

二、基本福利

  • 薪資級别:在深圳網際網路公司裡有競争力,比一般的中小公司高,但是跟BAT肯定不比。
  • 免費早餐:9點半之前微信掃碼開啟熱櫃,免費領取價值10元的早餐,現已經停止供應。
  • 晚餐補貼:晚上8點後,通過工牌領取晚餐20元補貼。
  • 年終獎:根據部門整體績效和個人績效,至少也有1個月工資。
  • 商業保險:每年為已轉正員工購買商業保險,保費100元左右,保額不清楚。
  • 團建費用:具體數額不太清楚,兩個月聚一次餐是夠的,滿足人均150元的消費場所。
  • 理療按摩:每周三周五可以預約理療按摩
  • 教育訓練:提供了針對技術、管理、營銷等職位的教育訓練課程。主要是内部同僚作為講師進行分享,講師可以獲得積分,有利于職級晉升。

三、工作環境

工作模式

回顧樂信集團工作經曆

主要采用TAPD進行項目的疊代管理,産品經理提出需求,開發人員來實作,這也是國内的主流工作模式。

四、技術架構

主要技術棧

  • 開發架構:Spring、Dubbo、Mybatis
  • 存儲元件:Redis、MySQL
  • 消息隊列:Rocket MQ
  • 版本管理:gitlab
  • 持續內建與版本釋出:自研“樂效”,底層基于jenkins

五、面試流程

一共6輪面試,流程如下:

  1. 直接上級:面試官是應聘崗位的直接上級。如果應聘成功,由此人直接管理。這一輪面試最關鍵,面試的問題會很多很細緻。
  2. 技術總監:面試官是用人部門的技術總監。如果是基層崗位,面試的問題會偏技術,重要性次之。
  3. 其他部門技術負責人:為了防止内部腐敗,讓外部門交叉面試,面試内容主要是技術問題,重要性次之。
  4. 部門經理:面試内容主要是職業規劃和行業看法,表現不是太差就行。
  5. 研發副總裁:面試内容主要是職業規劃和行業看法,隻是走過場。
  6. HR:最後一關,談薪資和過往工作經曆。

六、存在的問題

浪費技術人力

許多合作商戶要通過開放API或者SDK接入樂信貸款業務。在接入過程中,開發人員需要頻繁應對技術支援,配合商戶調試或者答疑,嚴重影響日常開發需求的效率。

解決方案:

  1. 輪流值班,每個工作日安排指定的研發人員進行技術支援,其他人盡量不被幹擾。
  2. 招聘和教育訓練專職的技術支援人員,問題解決不了再上升到研發人員。

技術中台效率低

公司核心業務件由技術中台收攏。當

業務部門重度依賴技術中台接口時,一旦發生問題,需要層層定位後回報到技術中台。但是技術中台響應非常緩慢,人手也一直欠缺。

七、一些感悟

持續改善研發工具

樂信的内部OA、研發系統都非常完善,并且有專門的團隊持續改善。這些系統極大的提升了内部工作和交流效率。舉個例子,所有的内部管理系統可以接入同一個權限管理元件,避免重複造輪子,也友善讓公司人員申請不同系統的權限。

KPI是雙刃劍

之前工作經曆,都沒有遇到過KPI,在樂信體驗了一把。這是新時代的壓榨方式。KPI的内容是對目前工作的升華和拔高,但是又不能填日常工作。日常工作肯定要完成,那麼KPI的東西必須加班才能做玩。

這是一把雙刃劍,靠加班完成KPI,業績固然好看,但是加班太多人員離職率也高。

作者:編碼磚家

公衆号:編碼磚家

出處:https://www.cnblogs.com/xiaoyangjia/

本文版權歸作者和部落格園共有,任何人或團體、機構全部轉載或者部分轉載、摘錄,請在文章明顯位置注明作者和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