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40期|百年歸來,電動汽車是如何駛入快車道的?

第40期|百年歸來,電動汽車是如何駛入快車道的?

大家好,我是陳德義。最近上海的天氣,終于變得越來越暖和了。而在上一周,上海的最低溫度還處于零下的狀态,再加上連續一個月的陰雨天氣,讓人覺得這個冬天時間有點長。不是說好了全球變暖嗎?怎麼感覺最近幾年的冬天,天氣有點冷啊!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感覺,于是就在網上搜尋了一下,全國冬季平均氣溫曆年的變化,從圖中可以看出,1961年到2021年,氣溫總體是呈上升的趨勢的,幾十年前的冬天比現在冷太多了。

通過這次搜尋,我還發現自己混淆了一個概念,就是全球變暖和天氣變冷,其實是兩個不同時間尺度上的事情。全球變暖說的是氣候的變化,是在較長的時間内,做的資料統計産生的比較,這個統計的周期,可能是50年 100年或者幾千年上萬年,而天氣變冷是個人的微觀體感,是站在自己的區域内作的當下的判斷,而沒有站在更大的空間時間去對比,是以很容易出現誤以為。

其實關于全球變暖,早在21世紀初科學界就确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最近100年來,全球平均氣溫的上升幅度,和最近十幾萬年溫度的波動相比,确實太高了。而後,又在2015年左右,确認了第二個事實,就是這種異常高的升溫,确實是由工業革命後人類的活動所導緻的。去年10月5号,2021年諾貝爾實體學獎被授予了三位科學家,其中兩位得獎的嘉賓他們的研究都與二氧化碳有關,一位是日本的氣象學家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憑借對二氧化碳和地表溫度的研究獲獎,他在研究中證明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準的增加是如何導緻地球表面溫度上升的,另一個是德國的氣象學家克勞斯·哈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他建立了一個将天氣和氣候聯系起來的模型,他的方法已經證明大氣溫度的升高,确實是由于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引起的,是以說全球變暖它是一個事實,是獲得了科學界的共識的。

于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全世界都制定了節能減排的政策,其中在汽車這個領域,大陸響應的時間比較早,在2009年就開始布局了新能源汽車這個産業,并通過補貼大力刺激了産業的發展,到了2015年,大陸就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的産銷國。不過我們雖然取得了這麼好的成績,但是新能源汽車在乘用車的新車銷量占比當中,還是不足5%。于是國家在2017年就頒布了雙積分政策,并在2018年4月1日正式實施,這個政策簡單來說,就是分為燃油車的油耗積分和新能源的達标積分,燃油車的銷售油耗要達到标準,比方說油耗規定是8,但你生産的汽車油耗是9,那麼這輛車的油耗分就是-1分,這是不達标的。新能源車的積分是按照銷量的比例,進行積分計算的,如一輛純電動汽車的積分是3.2分,混合動力的汽車積分是2分,按照年銷量10%的積分考核,比方說一年賣100萬台車,3.2分*10萬台車也就是320000積分,作為考核的标準,油耗積分和新能源積分這兩項考核的标準必須達标,如果不達标的話,要麼向其他車企購買積分,要麼就是接受處罰,比方說2020年一汽大衆的油耗積分是負的,而且負的積分達到上百萬,如果按照一分3000元的行情,全部購買正積分,則需要花費三十多億元。

在這樣調控政策和補貼政策的雙重引導下,各個車企紛紛提高了電動汽車的生産比例,并在2021年收到了顯著的成效,電動汽車的總銷量達到了350萬輛,占到全部新車銷量近15%的份額,這份成績單還是非常的搶眼的。新能源汽車從2009年開始布局到2020年年底,花了12年的時間,銷量從0提升到了5%,而2021年隻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從5%提升到了15%,這說明2021年将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拐點年,這一年預示着未來新能源汽車,将成為汽車發展的主流,特别是電動汽車它将在這新的一年當中,迎來更加猛烈的增長,這種增長一定會在未來打破汽車産業的格局,中國将從汽車産業的追趕者變成汽車産業的領跑者。

回想電動汽車的發展曆史,不禁令人感歎,電動汽車和燃油車在19世紀幾乎是同時問世的,而且電動汽車的發明還要早上兩年,但随後因為續航、充電、價格太高的問題無法得到解決,電動汽車在1920年就徹底退出了曆史舞台,而這一退出就是100年的時間,直到2021年又重新傳回了汽車舞台的中央,回看這段曆史,有時不禁會想這100多年來,大的車企為什麼不去發展電動汽車,以及為什麼沒有其他的車企發展電動汽車,而是要等到特斯拉的到來才打開了這個市場,這裡面可能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資金方面的原因,就是錢的問題,造汽車需要海量的資金,沒個幾百億根本玩不轉這個産業,你像恒大從2019年就宣布造車,前後花了474億也還沒有把車造出來,光是資金這一條,就把很多新玩家擋在了門外。是以我們會看到美國目前的車企,除了特斯拉以外,他們成立的時間都是在上個世紀普遍都有60年以上的曆史,這是第一個方面的原因。

第二個方面的原因是動力不足,對于那些汽車大廠家來說,不管是從他們自身的利益,還是從他們CEO或者管理層的利益來講,制造一個自我颠覆的産品,都是得不償失的,既然這個行業進入的門檻這麼高,而他們的工資和獎金,又是和銷售額以及利潤挂鈎的,為什麼要和自己過不去呢?何況整個汽車工業體系的背後,還有石油公司的利益,政府稅收的利益等等,看不見的力量,是以也沒有必要和他們對着幹,這是第二個方面的原因,動力不足。

第三個方面的原因,是出于汽車安全及優勢方面的考量。汽車跟手機不一樣,你可以小步快跑,快速疊代,但汽車不行,你的汽車必須是安全的,而且要在價格上、性能上、面子上,能夠超越同等價位的燃油車,那樣才會有市場,但這個實在是太難太難了。作為初創的公司。你去做教育市場的事情很容易成為這個行業的先 ,是以最終這些因素,彙總到一起,才會造就這100年當中,神奇的現象,就是沒有一家公司願意去打破電動汽車這個市場,那麼電動汽車又是怎麼會發展起來的呢?

我個人覺得也主要是緣于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氣候方面的原因,就是開頭說的,因為全球變暖,是以有了碳中和的目标,而中國要想在2060年之前,實作碳中和的目标,就要進行能源的跨代更新,為什麼是跨代更新呢?因為一般能源的更新的順序,是從木材到煤炭,到石油到天然氣,到可再生能源,但是這樣的更新對中國來說,不僅時間跨度大,裝置更新換代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是以中國就從目前的煤炭、石油直接跨到了可再生能源,而可再生能源當中,主要以太陽能為主,太陽能不僅環保而且能源的利用效率也比較高,電能充到電池裡能源的利用效率可以達到90%,而不像氫能源電池利用的效率隻有20%到30%,這是第一個方面的原因;第二個是技術方面的原因,技術方面的原因又可分為兩塊,一塊是内燃機技術,作為燃油車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這些技術在國外已經發展了100多年,留給其他人可突破的空間很小很小,甚至可以說沒有。中國想要在這個賽道上實作彎道超車,幾乎不太可能,是以我們隻能換一個賽道,這是其一;其二,是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電動汽車更适合發展自動駕駛,在自動駕駛技術的早期,用的是燃油車,且不說燃油車軟體上如何實作,光是在硬體上就很不友善,早期需要在傳統汽車的方向盤,檔杆、刹車踏闆等操作裝置上,安裝推力或者拉力電機,模拟手和腳的操作,當電機收到指令後,再下達動作信号,最終執行動作時,其實從距離發出指令,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延時有點長,而現在的電動汽車可以直接向電動機發出指令,中間的延時很短,控制也很直接,是以電動汽車比燃油車更适合自動駕駛,這是第二個方面的原因;第三個是能源安全方面的考慮,中國現在每年進口的産品,排第一的是晶片,排第二的是石油,中國有近70%的石油依賴于進口,是以從能源安全方面的考慮,也不得不尋求新的能源。以上三個方面,說的不一定對。但是有一點,我非常堅信,那就是通過電動汽車及新能源産業的發展,中國在碳中和實作的過程當中,将會有很大的機會,拿下能源科技的制高點。

好,以上就是本期節目的全部内容。感謝大家的收看,如果大家還能一鍵三連,點贊、關注加轉發,那就更加感謝了。

好,我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