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第40期|百年归来,电动汽车是如何驶入快车道的?

第40期|百年归来,电动汽车是如何驶入快车道的?

大家好,我是陈德义。最近上海的天气,终于变得越来越暖和了。而在上一周,上海的最低温度还处于零下的状态,再加上连续一个月的阴雨天气,让人觉得这个冬天时间有点长。不是说好了全球变暖吗?怎么感觉最近几年的冬天,天气有点冷啊!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感觉,于是就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全国冬季平均气温历年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1961年到2021年,气温总体是呈上升的趋势的,几十年前的冬天比现在冷太多了。

通过这次搜索,我还发现自己混淆了一个概念,就是全球变暖和天气变冷,其实是两个不同时间尺度上的事情。全球变暖说的是气候的变化,是在较长的时间内,做的数据统计产生的比较,这个统计的周期,可能是50年 100年或者几千年上万年,而天气变冷是个人的微观体感,是站在自己的区域内作的当下的判断,而没有站在更大的空间时间去对比,所以很容易出现误以为。

其实关于全球变暖,早在21世纪初科学界就确认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最近10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幅度,和最近十几万年温度的波动相比,确实太高了。而后,又在2015年左右,确认了第二个事实,就是这种异常高的升温,确实是由工业革命后人类的活动所导致的。去年10月5号,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了三位科学家,其中两位得奖的嘉宾他们的研究都与二氧化碳有关,一位是日本的气象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凭借对二氧化碳和地表温度的研究获奖,他在研究中证明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的增加是如何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的,另一个是德国的气象学家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他建立了一个将天气和气候联系起来的模型,他的方法已经证明大气温度的升高,确实是由于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引起的,所以说全球变暖它是一个事实,是获得了科学界的共识的。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世界都制定了节能减排的政策,其中在汽车这个领域,大陆响应的时间比较早,在2009年就开始布局了新能源汽车这个产业,并通过补贴大力刺激了产业的发展,到了2015年,大陆就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国。不过我们虽然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但是新能源汽车在乘用车的新车销量占比当中,还是不足5%。于是国家在2017年就颁布了双积分政策,并在2018年4月1日正式实施,这个政策简单来说,就是分为燃油车的油耗积分和新能源的达标积分,燃油车的销售油耗要达到标准,比方说油耗规定是8,但你生产的汽车油耗是9,那么这辆车的油耗分就是-1分,这是不达标的。新能源车的积分是按照销量的比例,进行积分计算的,如一辆纯电动汽车的积分是3.2分,混合动力的汽车积分是2分,按照年销量10%的积分考核,比方说一年卖100万台车,3.2分*10万台车也就是320000积分,作为考核的标准,油耗积分和新能源积分这两项考核的标准必须达标,如果不达标的话,要么向其他车企购买积分,要么就是接受处罚,比方说2020年一汽大众的油耗积分是负的,而且负的积分达到上百万,如果按照一分3000元的行情,全部购买正积分,则需要花费三十多亿元。

在这样调控政策和补贴政策的双重引导下,各个车企纷纷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生产比例,并在2021年收到了显著的成效,电动汽车的总销量达到了350万辆,占到全部新车销量近15%的份额,这份成绩单还是非常的抢眼的。新能源汽车从2009年开始布局到2020年年底,花了12年的时间,销量从0提升到了5%,而2021年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从5%提升到了15%,这说明2021年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拐点年,这一年预示着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发展的主流,特别是电动汽车它将在这新的一年当中,迎来更加猛烈的增长,这种增长一定会在未来打破汽车产业的格局,中国将从汽车产业的追赶者变成汽车产业的领跑者。

回想电动汽车的发展历史,不禁令人感叹,电动汽车和燃油车在19世纪几乎是同时问世的,而且电动汽车的发明还要早上两年,但随后因为续航、充电、价格太高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电动汽车在1920年就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而这一退出就是100年的时间,直到2021年又重新返回了汽车舞台的中央,回看这段历史,有时不禁会想这100多年来,大的车企为什么不去发展电动汽车,以及为什么没有其他的车企发展电动汽车,而是要等到特斯拉的到来才打开了这个市场,这里面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资金方面的原因,就是钱的问题,造汽车需要海量的资金,没个几百亿根本玩不转这个产业,你像恒大从2019年就宣布造车,前后花了474亿也还没有把车造出来,光是资金这一条,就把很多新玩家挡在了门外。所以我们会看到美国目前的车企,除了特斯拉以外,他们成立的时间都是在上个世纪普遍都有60年以上的历史,这是第一个方面的原因。

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是动力不足,对于那些汽车大厂家来说,不管是从他们自身的利益,还是从他们CEO或者管理层的利益来讲,制造一个自我颠覆的产品,都是得不偿失的,既然这个行业进入的门槛这么高,而他们的工资和奖金,又是和销售额以及利润挂钩的,为什么要和自己过不去呢?何况整个汽车工业体系的背后,还有石油公司的利益,政府税收的利益等等,看不见的力量,所以也没有必要和他们对着干,这是第二个方面的原因,动力不足。

第三个方面的原因,是出于汽车安全及优势方面的考量。汽车跟手机不一样,你可以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但汽车不行,你的汽车必须是安全的,而且要在价格上、性能上、面子上,能够超越同等价位的燃油车,那样才会有市场,但这个实在是太难太难了。作为初创的公司。你去做教育市场的事情很容易成为这个行业的先 ,所以最终这些因素,汇总到一起,才会造就这100年当中,神奇的现象,就是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去打破电动汽车这个市场,那么电动汽车又是怎么会发展起来的呢?

我个人觉得也主要是缘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气候方面的原因,就是开头说的,因为全球变暖,所以有了碳中和的目标,而中国要想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就要进行能源的跨代升级,为什么是跨代升级呢?因为一般能源的升级的顺序,是从木材到煤炭,到石油到天然气,到可再生能源,但是这样的升级对中国来说,不仅时间跨度大,设备更新换代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所以中国就从目前的煤炭、石油直接跨到了可再生能源,而可再生能源当中,主要以太阳能为主,太阳能不仅环保而且能源的利用效率也比较高,电能充到电池里能源的利用效率可以达到90%,而不像氢能源电池利用的效率只有20%到30%,这是第一个方面的原因;第二个是技术方面的原因,技术方面的原因又可分为两块,一块是内燃机技术,作为燃油车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些技术在国外已经发展了100多年,留给其他人可突破的空间很小很小,甚至可以说没有。中国想要在这个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几乎不太可能,所以我们只能换一个赛道,这是其一;其二,是自动驾驶方面的技术,电动汽车更适合发展自动驾驶,在自动驾驶技术的早期,用的是燃油车,且不说燃油车软件上如何实现,光是在硬件上就很不方便,早期需要在传统汽车的方向盘,档杆、刹车踏板等操作设备上,安装推力或者拉力电机,模拟手和脚的操作,当电机收到指令后,再下达动作信号,最终执行动作时,其实从距离发出指令,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延时有点长,而现在的电动汽车可以直接向电动机发出指令,中间的延时很短,控制也很直接,所以电动汽车比燃油车更适合自动驾驶,这是第二个方面的原因;第三个是能源安全方面的考虑,中国现在每年进口的产品,排第一的是芯片,排第二的是石油,中国有近70%的石油依赖于进口,所以从能源安全方面的考虑,也不得不寻求新的能源。以上三个方面,说的不一定对。但是有一点,我非常坚信,那就是通过电动汽车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在碳中和实现的过程当中,将会有很大的机会,拿下能源科技的制高点。

好,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收看,如果大家还能一键三连,点赞、关注加转发,那就更加感谢了。

好,我们下期再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