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在超市捏壞一顆櫻桃,店員要求99元一斤賠償,奶奶的做法亮了

作者:飯飯媽媽育兒

很多人在逛超市的時候,都喜歡帶上孩子,有些是因為孩子沒人帶,不帶沒辦法,有的則是在購買生活物資的同時,想要給孩子買一些孩子喜歡的東西。

不過,在帶孩子逛超市的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情況。

孩子在超市捏壞一顆櫻桃,店員要求99元一斤賠償,奶奶的做法亮了

孩子捏壞超市“精品櫻桃”,店員要求99元一斤賠償,奶奶的做法絕了

這天,小豆丁的奶奶想要去超市采買一些生活物資,由于孩子沒人帶,于是奶奶便帶着小豆丁一起去了超市。

聽到要去超市,小豆丁是非常地興奮,因為平時自己的父母是不帶自己上超市的。

一老一少到了超市之後,小豆丁立馬就興奮起來,因為超市裡面的東西很多,幾乎什麼樣的東西都有,這讓年齡尚小的小豆丁大開眼界,似乎到了“藏寶洞”一般,兩隻眼睛都能放出光來。

不過,這時候的小豆丁因為初到陌生環境的原因,還是乖乖地守在奶奶身邊,跟着奶奶逛。

孩子在超市捏壞一顆櫻桃,店員要求99元一斤賠償,奶奶的做法亮了

過了一會兒,當小豆丁逐漸熟悉了超市的環境,就有點耐不住了,于是趁奶奶一個不注意,自己就跑到水果區去了。

奶奶自然是看到小豆丁跑到水果區去了,不過,由于體能原因,加上自己剛好在挑選蔬菜,也就沒有跟着孫子過去,想着将手中的蔬菜稱好再過去。

結果,就在奶奶正在稱蔬菜的時候,就聽到水果區那邊傳來了動靜,扭頭一看,發現一名超市從業人員正拉着小豆丁,似乎在說什麼。于是,奶奶就馬上趕了過去。

“你們家孩子把櫻桃捏壞了,需要賠償。”超市從業人員指着一盒櫻桃對小豆丁的奶奶說道。

孩子在超市捏壞一顆櫻桃,店員要求99元一斤賠償,奶奶的做法亮了

小豆丁的奶奶看了看,發現這盒櫻桃最上面那顆,确實有被捏過的痕迹,于是奶奶便向小豆丁求證,而小豆丁也表示,确實是自己捏壞的。

自己家的孩子弄壞了東西,自然要賠,于是奶奶便心平氣和地詢問賠償方式。

結果,店員以“已經打包好,打好價格”的理由,要求奶奶将這盒櫻桃全部買單。

奶奶一聽就不幹了,因為這是一盒“精品櫻桃”,一盒要99元。于是便對店員說:“我孫子隻捏壞一個,我隻買這個被捏壞的。”

店員見到孩子奶奶的反應,有些不悅說:“不行,要賠償整盒”。

孩子在超市捏壞一顆櫻桃,店員要求99元一斤賠償,奶奶的做法亮了

而奶奶繼續說道:“這都是散裝稱重的,又不是整體包裝的,如果你繼續要求我整盒買單,我可要投訴了。”

确實,所謂的“精品櫻桃”,其實就是店員自己用保鮮膜和打包盒打包的散裝櫻桃。

聽到奶奶說要投訴,店員似乎也意識到奶奶不是“軟柿子”,于是隻好同意奶奶隻賠償壞的那一個。

而奶奶的行為,也得到了在場顧客的一緻肯定。不得不說,這位奶奶做法太解氣了。

孩子在超市捏壞一顆櫻桃,店員要求99元一斤賠償,奶奶的做法亮了

為什麼孩子在超市會出現“亂捏東西”的行為?

很多家長在帶孩子逛超市的時候,都發生過類似的情況,一些家長就覺得孩子這是“不聽話”、“做壞事”的行為,其實,孩子在超市“損壞東西”的行為,并非惡意。

孩子的行為,主要受到三個原因影響,分别是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以及欠缺的生活知識。

好奇心和探索欲,讓孩子對周圍的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他們通過觸摸、感覺、操作和實驗來了解和認識事物。

亂捏東西可以讓他們更直覺地感受到物體的質地、形狀和大小,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而生活知識的缺乏,會導緻孩子無法正确地對待自己感興趣的事物。

孩子在超市捏壞一顆櫻桃,店員要求99元一斤賠償,奶奶的做法亮了

比如孩子缺乏生活常識,不知道櫻桃皮薄很軟一捏就壞,加上手部肌肉和手指靈活度的協調能力不足,在接觸櫻桃的時候,一不小心就将櫻桃捏壞了。

是以,當孩子出現此類行為的時候,父母一定要理性、客觀地對待,可别一上來就訓斥孩子,而是要仔細地詢問事情的經過,了解背後真正的原因。

我們的孩子是犯了錯,但我們并不會因為這個錯誤,而受到别人過分地“拿捏”,我們隻需要對我們的錯誤進行買單即可。

孩子在超市捏壞一顆櫻桃,店員要求99元一斤賠償,奶奶的做法亮了

帶孩子逛超市,想避免孩子闖禍,要做到以下幾點

雖說孩子毀壞東西的行為,大多都不是出自惡意,但是損壞東西确實是需要賠償的,是需要受到經濟損失的,是以,我們需要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①提前跟孩子講清楚超市的購物規則

在帶孩子逛超市之前,一定要給孩子普及一定的超市秩序知識,比如明确告訴孩子超市的東西之後結賬之後才是自己的。

同時,在超市不能随便地拆包裝,更不要随便品嘗和拿捏水果等等。

提前通過這些教育,幫助孩子建立對超市的一些基本規則的認知,進而避免孩子因無知,而“毀壞”超市物品。

孩子在超市捏壞一顆櫻桃,店員要求99元一斤賠償,奶奶的做法亮了

②帶孩子逛超市要牽好孩子的手

在帶孩子逛超市的時候,為了確定孩子的安全和遵守超市規則,家長最好全程牽好孩子的手。

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孩子獨自跑去亂拿超市的東西,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和沖突。

一些家長可能會表示,去超市需要選購物品,可能難以做到全程牽孩子的手。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可以采用其他替代方法來達到監督和限制孩子行為的目的。

例如,将孩子放入帶有寶寶座椅的購物車内,這樣既能確定孩子的安全,又能讓家長在選購商品時更加放心。

另外,帶孩子去逛超市時,父母也要随時留意孩子動向,畢竟超市的人還是比較多的,如果監護不到位,孩子很容易走失或者發生其他意外。

孩子在超市捏壞一顆櫻桃,店員要求99元一斤賠償,奶奶的做法亮了

③孩子逛超市,避開高峰期

超市一般早上和晚上的人流量會比較多,家長帶孩子去逛超市要盡可能地避開這個人流高峰期時段,可以選擇中午的時候帶孩子去逛超市,比如下午3點左右,帶孩子去逛超市能更為輕松、安全地享受購物與親子時光。

别看帶孩子去逛超市是一件小事,其實挺累的,比如要照看孩子的安全,又要擔心孩子不懂事做出錯誤的行為,一些家長想想就覺得頭疼,甚至是以不願意帶孩子去逛超市。

其實,超市是一個充滿多元化的“小型社會”。如果孩子在超市裡表現得特别懂事,那麼孩子在外面社會上的表現也差不了。

孩子在超市捏壞一顆櫻桃,店員要求99元一斤賠償,奶奶的做法亮了

帶孩子逛超市,裡面藏着被我們忽略的教育契機

1)讓孩子學會選擇和取舍

這個世界的誘惑太多,是以,學會取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門必修課。

一些有經驗的家長在帶孩子逛超市前,為了避免孩子亂花錢,就會提前和孩子約定好能賣幾種東西,總額不能超過多少等等約定。

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這樣孩子就能排除衆多的誘惑,選擇他真正需要的東西,慢慢地孩子就會懂得權衡利弊,作出明智的選擇。畢竟學會舍棄,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勇氣。

孩子在超市捏壞一顆櫻桃,店員要求99元一斤賠償,奶奶的做法亮了

2)拓展孩子對不同物體的認知

1歲前的孩子對于外界的認知主要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來感覺,繪本和玩具确實是他們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

然而,超市作為一個現實生活中的“大型實驗室”,其豐富多彩的商品彙聚地,無疑為孩子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學習機會。

在超市裡,孩子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物品,從食品到日用品,從玩具到家居用品,每一種物品都有它獨特的形狀、顔色、質地和用途。

孩子在超市捏壞一顆櫻桃,店員要求99元一斤賠償,奶奶的做法亮了

隻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就可以利用這些物品來引導孩子觀察、觸摸、感受,進而拓寬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總之,超市是一個充滿教育契機的地方,隻要家長善于利用,就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豐富多彩、充滿趣味的學習環境。

孩子在超市捏壞一顆櫻桃,店員要求99元一斤賠償,奶奶的做法亮了

3)培養孩子對物品的歸納和分類能力

超市是一個培養孩子的分類和歸納能力絕佳的好地方,貨架上的物品都是按照類别顔色整齊擺放的,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更直覺的學習環境。

比如來到食品區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各種食品分類,比如肉類、水果、蔬菜、零食、飲料等,讓孩子對物品有一個大概得認識。

之後,在家也可以讓孩子學着給家裡的物品進行分類,慢慢地孩子自理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孩子在超市捏壞一顆櫻桃,店員要求99元一斤賠償,奶奶的做法亮了

4)增加孩子的識字量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提到,孩子到了3歲左右,開始對文字産生興趣,此時是引入識字的較好時機。

家長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各種場景,如閱讀繪本、逛街時指認商店招牌等,來自然地引導孩子識字。

而超市就是一個既有趣又實用的學習場所,超市中商品種類繁多,涵蓋了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孩子在超市中可以接觸到各種領域的詞彙,如食品、日用品、玩具等,這有助于他們拓展詞彙量,豐富語言表達。

孩子在超市捏壞一顆櫻桃,店員要求99元一斤賠償,奶奶的做法亮了

并且,孩子在這裡還可以看到各種實際使用的文字,将識字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進而更容易了解和記憶,這對于他們的大腦發育和認知能力的提升非常有益。

結語

家長們在帶孩子逛超市的時候,可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孩子,這不僅是對公共秩序的維護,更是對孩子健康成長和人身安全的考量。

那麼,你經常帶孩子去超市嗎?你帶孩子去超市時,是否會放任孩子“撒歡”?還是會讓孩子一直跟在身邊呢?

(本文圖檔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