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孩“一絲不挂”被媽媽帶着逛超市,路人好心提醒被怼,令人唏噓

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随着時代發展,以及物質條件的優渥,作為家長,我們在養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已經不單單隻是保障孩子的溫飽,而且還會把重心放在“心理成長”與“認知發展”上。

但令人無奈的是,并非所有家長都有這樣的覺悟。

甚至有的家長在帶娃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神操作”,讓人大跌眼鏡,覺得匪夷所思。

女孩“一絲不挂”被媽媽帶着逛超市,路人好心提醒被怼,令人唏噓

01.女孩“一絲不挂”被媽媽帶着逛超市,路人好心提醒卻被怼

在網上沖浪時,無意間就刷到一則文章。

說實話,當時看到時,不禁瞠目結舌,内心湧現出一萬個不了解。

這則文章的内容其實很簡單,但所呈現的資訊,卻讓人倍感尴尬與氣憤。

有位網友在逛超市的時候,看到一位媽媽帶着5歲左右的小女孩也在閑逛。

隻是讓人不解的是,這位媽媽穿着得體、十分精緻,但反觀跟在身旁的小女孩卻“一絲不挂”,身上沒有半點布片遮掩。

這一幕引得周圍人群紛紛側目,不少人從這對母女身旁走過時,也忙不疊的尴尬躲避。

甚至有人懷疑小女孩身旁的大人并非是親生母親,差點選擇報警。

女孩“一絲不挂”被媽媽帶着逛超市,路人好心提醒被怼,令人唏噓

當然,也有理智的好心人上前提醒和勸說,認為這樣帶孩子出門,容易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誰成想,這位媽媽油鹽不進,不但不以為然,而且面對路人的好心提醒,直接回怼說:

她還這麼小,沒什麼,再說了,我愛給她怎麼穿就怎麼穿,你們管的可真寬。

一嗓子驚退了周圍的好心人,也诠釋了什麼叫做“夏蟲不可語冰”的真正含義。

說實話,在過去那個年代,因為家家戶戶的兄弟姐妹比較多,再加上比較貧困,大多孩子連一件自己的衣服可能都沒有。

就像嶽雲鵬相聲段子裡說的那樣,家裡的一條褲子,都是每天換着穿。

是以那時候,還能瞧見不大點的孩子,不穿衣服在河邊、路上瘋玩。

但如今,像是這種情況,早已經不複存在了。

一方面,家家戶戶的生活條件都好了起來,另一方面,家長也都知道孩子雖小,但也有羞恥心和自尊心。

像如此堂而皇之的讓孩子不穿衣服的出現大衆場合,讓人難以想象,唏噓不已。

更關鍵的是,這種行為不單單會引起周圍人驚詫異樣的目光,還可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一系列的隐患與影響。

女孩“一絲不挂”被媽媽帶着逛超市,路人好心提醒被怼,令人唏噓

02.公共場合不注重給孩子穿衣,會有哪些影響?

雖說像這位媽媽和女兒的情況,屬于個例。

但是目前來說,給孩子穿着過于“特立獨行”的也不在少數。

那麼如果在不注重給孩子得體穿衣的情況下,帶其出現在公共場合,那麼可能會有3點影響伴随其中。

①存在安全隐患

這世上有好人,就有壞人。

作為家長,我們不能因為好人的存在,就排除了壞人可能給孩子帶來傷害的可能性。

說白了,很多事情,都是“幸運者偏差”。

就比如這幾年,網上常有一些“欺淩”兒童的事件,我一直不以為然,覺得這些事情離我們很遠。

直到兩年前,我媳婦機關的一個上司,他的女兒就被同小區的一個男性帶走施暴,等到大家發現孩子時,已經無力回天了。

當時這件事情鬧的很大,也給我們很多家長敲響了警鐘。

是以在孩子穿着打扮這件事情上,看似是小事,但如果不夠得體,就會激起壞人的犯罪欲望,為孩子埋下一定的潛在危險。

如果這種事情成為了孩子受傷害的導火索,一旦發生了狀況,再去後悔自責,就真的于事無補了。

女孩“一絲不挂”被媽媽帶着逛超市,路人好心提醒被怼,令人唏噓

②給孩子容易造成心理陰影

有人說:孩子從出生那天開始,就具備了羞恥心和自尊心。

這話雖有誇張之嫌,但也直截了當的告訴我們,養育孩子,一定要尊重他們成長發育中的需求。

雖然很多時候,孩子對待某些事情,都是懵懂狀态。

但是他人異樣的眼光、指指點點的嘲笑和吐槽,孩子的身體和内心是能夠感受到的。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是以變得自卑、怯懦,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更關鍵的是,很多時候穿着不得體的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性别認知模糊,這種情況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

③影響孩子的社交

雖說“以貌取人”,有失偏頗。

但人與人社交關系的建立,最初都是通過對方的外貌、穿着打扮進行評判的。

一旦給自家孩子穿的過于特立獨行,就會讓孩子變成其他夥伴眼中的“異類”。免不了被嘲諷和取笑。

是以說,穿着打扮上的得體,既是一種禮貌,也是社交建立的基礎。

女孩“一絲不挂”被媽媽帶着逛超市,路人好心提醒被怼,令人唏噓

03.養育孩子,既要“養”也要“育”

在過去,可能父母養育孩子,重點都會放在“吃飽穿暖”上面。

畢竟一家子好多人,父母早出晚歸、奔波忙碌,很難在孩子的事情上面面俱到。

但如今,我們很多家長都明白,養育孩子,滿足溫飽隻是最基本的責任,除此之外,更重要的還要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果自己穿戴整齊,而不顧及孩子的臉面和尊嚴,任其在衆人的議論和異樣的目光下獨自生存。

那這樣的養育,又哪裡看得到半分責任?

是以在我看來,所謂養育,既要“養”,也要“育”。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就是他們塑造性格、健全心理的主要來源,我們不單單要給孩子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且也要通過自身的一言一行、生活的點點滴滴,給孩子傳輸正确的三觀和家庭教育。

隻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在身心都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健康幸福的成長。

女孩“一絲不挂”被媽媽帶着逛超市,路人好心提醒被怼,令人唏噓

我們無法想象那位媽媽為何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但是作為旁觀者,仍然能感受到那位小女孩身上的惴惴不安。

是以,不要試圖蒙住孩子的雙眼、無視他們的心理發展特征,可能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善良。

也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