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醫生提醒:老人若早上經常吃紅棗,用不了半年,身體或有這4變化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适請線下就醫。

是不是很多人都覺得,紅棗是個百搭又百補的好東西?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早上一碗小米粥、一把紅棗,或者幹脆泡幾顆紅棗當早茶,覺得對身體好得不得了。可我得提醒一句:你真以為紅棗就是人人适合的“天然補品”?

你真以為早上一吃紅棗,就能把一身毛病都“補”回去?我在醫院工作了大半輩子,見過太多老年人以為自己在養生,結果一不小心,反倒是越養越虛,甚至養出一些變化來了。

下面我就挑最典型的4個變化,一條條跟你講清楚,讓你吃得安心,也吃得有分寸。

消化功能變“遲鈍”

我曾接診過一位六十出頭的老人,他身體不胖,胃口也不算大,但一直覺得自己“氣虛”,老說沒精神,腿腳發軟。後來從某個健康節目學來一個方法,說早上起來吃幾顆紅棗,能補氣、健脾、調養腸胃,于是就養成了每天清晨空腹吃五到十顆紅棗的習慣。

一開始确實感覺胃口好了點,人也精神了些,他就更是天天堅持不落。可三四個月後問題來了,他開始頻繁感覺腹脹,吃什麼都感覺“堵”,胃口越來越差,排便也不通暢,還總放氣。

他來找我看診時,我問得細一點才知道,這位老人其實早上不僅吃紅棗,還喜歡搭配花生、核桃一起嚼,覺得這樣“營養全了”。

但他不知道,紅棗的皮纖維特别粗糙、含糖量高,核桃花生又是高油脂,這兩樣東西一湊到一起,對于一個早上腸胃還沒完全“啟動”的老人來說,簡直就像讓腸胃一大早就上高速。

這種高負擔的組合不僅讓胃酸分泌紊亂,還會讓膽囊、胰腺過早、過猛地參與消化,時間一長,腸胃本來就弱的老人更是容易被拖垮。

後來我讓這位老人把紅棗從早上挪到了下午茶時段,配點溫開水煮熟後吃,數量減到3顆以内,一個月後他就明顯感覺肚子輕松多了,排便也順暢了。養生最怕的是“養偏了”,你以為是在補,其實是在累。特别是老年人,腸胃功能本就差,你一早就給它上“重菜”,它哪受得了?

血糖不知不覺爬高

我遇到的另一位老人就更典型了。他身體還算硬朗,血糖平時也沒有異常,從沒查出糖尿病,結果就是覺得自己沒事,每天早上一泡就是十來顆紅棗,有時候還加點蜂蜜水一起喝。

他說自己喜歡那種“甜絲絲”的感覺,一喝完就精神倍增,哪知道有一天體檢一查,空腹血糖8.3,糖化血紅蛋白也過了7,一下子從“正常人”變成了“糖前期+早期糖尿病”。

他一臉錯愕,說自己平時也不吃蛋糕、不喝飲料,怎麼會血糖高?我就跟他說:“你每天那十顆紅棗,含糖量可比一罐飲料還高。”

很多人都誤解了紅棗的“天然”标簽,覺得它是“果糖”,不是白糖,是以不傷身。但實際情況是,不管是葡萄糖、果糖還是蔗糖,進入體内後最終都要經過胰島素的調節來完成代謝,而糖尿病的關鍵就是胰島素調控系統失靈。

尤其對于老人來說,胰島素敏感性本來就在下降,如果還長期在清晨這個“胰島工作最薄弱”的時間段大量攝入糖分,那就等于把胰島逼上了懸崖。就像你一早讓一個還沒睡醒的人去跑馬拉松,跑不了幾步就崩了。

這位老人後來接受了現實,開始規律控糖,紅棗也改成了煮湯裡點綴幾顆,血糖才慢慢穩住。他也跟我說:“以後再也不敢把紅棗當‘無害’了。”甜是甜,但身體記得的不是味道,而是你給它的代謝壓力。

皮膚開始幹癢脫屑

有一位老太太,體質偏燥,冬天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手腳發冷,于是聽人說紅棗可以“補氣血、養陽氣”,就開始天天早上一小把紅棗泡水喝。

她是那種特别精細的人,還講究要加姜片、枸杞、紅糖一起煮。她覺得自己喝了以後“臉色好了”,可沒過幾個月,皮膚出了問題,手腳開始幹裂、脫屑、甚至抓癢,睡覺也開始不踏實了。

她一開始以為是春天皮膚過敏,搽了一堆潤膚膏也沒用。我給她檢查後排除了皮膚病,基本可以确定是體内“内熱”過盛,代謝紊亂、肝火上升引起的反應。

她不了解,明明是養生怎麼“上火”了?我告訴她,紅棗本身性溫偏熱,而且含糖量高,糖分代謝過程會加劇體内的代謝負荷,尤其是對于本身就體質偏熱或者肝脾功能不協調的老人來說,就像火上加油。

有實驗表明,紅棗中含有的某些天然皂苷類成分,在腸道代謝過程中會與某些代謝物反應形成促炎因子,導緻皮膚屏障功能下降,特别是老年人皮膚水油分泌本就減少。

若再加上“内火”堆積,就很容易表現為幹癢、脫屑、瘙癢難耐。而且紅棗中果糖代謝也會導緻皮膚膠原結構受損,加速皮膚老化。

我讓她停了紅棗水,換成玫瑰花+淡竹葉泡水,一個月後皮膚明顯改善,人也不再那麼煩躁了。她自己都說:“補太猛了,反而身體先受不了。”紅棗不是錯,是得看體質看時節,更不能天天當成“日常飲料”來喝。

夜裡反而睡不好

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老人,常年睡眠不好,晚上總醒,一直試圖找“天然的安神法子”。有一天他看到文章說紅棗能安神,就改成每天早上吃紅棗,想着白天補氣養血,晚上就不容易“虛煩失眠”。

可他越吃睡得越糟,晚上躺床上翻來覆去,白天反而更犯困,越補越覺得累。他很納悶,明明說紅棗是好東西,怎麼吃了反而更睡不着了?

我跟他說,其實紅棗是有安神作用,但它的安神作用來自于多糖和某些植物堿對中樞神經的溫和調節,這種作用不會立即生效,更重要的是——它必須在合适的時間吃。

你一大早吃,它的能量代謝峰值會出現在中午到下午,結果就是晚上還沒“過勁”,你大腦反而更活躍,怎麼能睡好覺?

而且對于老年人來說,高糖攝入在清晨會打亂全天血糖節律,讓交感神經過早興奮,進而影響褪黑素分泌,這就是為啥有人越補越睡不踏實。

我建議他把紅棗換成晚飯後溫水煮服幾顆,再加一小塊蓮子芯,一周後他自己說:“晚上居然能一覺到三點多了。”那對于睡覺淺的人來說,已經是大進步了。吃紅棗想安神,不是錯,而是吃對時間才能發揮作用。錯了時間,它就成了折騰神經的“興奮劑”。

願你明白這個道理後,不隻是“知道紅棗補”,更能“懂得怎麼吃”。養生從來不是吃得多,而是吃得對、吃得巧。身體不是你說“養”就養得好,它隻聽你怎麼過每一天。别等吃出問題了,才知道那顆紅棗,原來也有“鋒利的一面”。

以上内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适,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關于經常吃紅棗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讨論!

參考資料:

[1]朱道媛.紅棗的營養價值及保健功效分析[J].現代食品,2023,29(20):142-144.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