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農深度調查|張莊櫻桃何以“突出重圍”

五六月份的鄒城張莊鎮,是一年當中最繁忙的時候。山坡上的大櫻桃園裡,果農們幾乎在全天不間斷地采摘、裝箱。櫻桃獨有的甜美,彌漫在鄉間每一個角落,也滋潤着每一位村民的心。

鄒城市大櫻桃現種植面積3萬餘畝,其中近半在張莊鎮,有1.5萬畝,這裡有着“濟甯櫻桃第一鎮”的美譽。

從上世紀90年代的零星栽植到現如今的規模種植,張莊鎮大櫻桃逐漸建立起集生産、銷售、加工、休閑、旅遊于一體的産業體系。

一顆紅櫻桃,滋潤了心田,更鼓起了群衆的腰包。

三農深度調查|張莊櫻桃何以“突出重圍”

張莊鎮大櫻桃。

從“一點紅”到“滿山紅”

5月31日,漫步在張莊鎮的鄉間小徑,仿佛置身于一幅絢麗的畫卷中。夏日的陽光灑在漫山遍野的櫻桃樹上,一顆顆飽滿的櫻桃紅得嬌豔欲滴。

但在30年前,張莊鎮的村民還是依靠着傳統種植業謀生,經濟發展水準較低。

“山嶺薄地,一年兩季,花生地瓜。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在櫻桃種植主産區的大溝村,該村黨支部書記鄭慶慧說。

發展鄉村産業十分重要,也十分緊迫。當時的張莊鎮黨委政府通過深入考察調研,動員大溝村群衆種植櫻桃。

三農深度調查|張莊櫻桃何以“突出重圍”

每年到了櫻桃豐收季節,都會有大量遊客前來采摘。

“開始的時候大家不了解,櫻桃不當吃、不當喝,種出來儲存不了,賣不掉就隻能爛在地裡,風險實在太大。”張莊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劉慶說。

為了消除群衆的顧慮,張莊鎮帶領有想法的村民前前後後外出學習57次,并在購買櫻桃苗木時給予每棵8元的産業發展補貼。

正是看到了政府發展産業的态度,大溝村的幹部和黨員群衆積極帶頭,開始種植櫻桃。“雖然在培育過程中遇到了暴雨天、病蟲害等自然災害,但是在專家團隊的幫扶下,我們種植的紅燈籠櫻桃最終見到了收益。”果農孫玉量說,他還記得櫻桃進入盛果期的第一年,他的3畝櫻桃就掙了1萬多元,效益比13畝地的花生地瓜還多。

三農深度調查|張莊櫻桃何以“突出重圍”

張莊大櫻桃。

三十多年來,雖然也經曆過“倒春寒”絕産、減産等自然災害,但大溝村始終堅持櫻桃種植不動搖,全村213戶櫻桃種植戶,種植面積近千畝。

嘗到了産業成功的甜頭,越來越多的群衆迅速加入櫻桃種植的隊伍,最初在大溝東嶺、小煙莊北嶺沿岚濟公路南側栽植,之後便在全鎮範圍進行推廣,總面積很快就達到了1.5萬畝。

為了不斷延伸櫻桃産業鍊條,增加櫻桃附加值,2011年,在張莊鎮黨委政府的積極籌備下,成功舉辦了鄒城市首屆櫻桃采摘節,吸引了大量遊客。

持續賦能讓産業振興一路生花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在多重因素推動下,大陸櫻桃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已達到350萬畝以上。

規模上去了,張莊鎮一直沒忘了更新品種這茬事。畢竟,“一招鮮吃遍天”對大櫻桃産業并不太适用。

“早發展有早發展的好處,晚發展也有晚發展的優勢。”果農孫玉生告訴記者,他今年56歲了,種了“半輩子”大櫻桃樹,想要把視同自己孩子一樣的果樹舍棄,換上新品種,非常舍不得。況且,待新品種大櫻桃樹達到盛果期還需3至5年,這期間要不斷投入。

同村的種植戶李保生不這麼想,他說,種櫻桃要算長遠賬,“這幾天,黃蜜、美早大櫻桃跌價六七塊錢,但魯櫻5号、泰鳌加等新品種價格依然在十元以上,比起老舊品種的大櫻桃利潤還是不錯。”

在張莊鎮,越來越多的種植戶相信,市場才是推動櫻桃産業進步的最大動力。

為此,2019年,張莊鎮與中國農科院、山東省農科院、濟甯農科院、北京林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達成合作協定,強化大櫻桃産業科技和人才支撐,組建大櫻桃産業發展顧問團和專家智庫,引進了俄羅斯8号、泰鳌加、魯櫻5号、弗裡斯科、太平洋紅等更新、更容易獲得市場認可的品種。

三農深度調查|張莊櫻桃何以“突出重圍”

果農李召水告訴記者,通過嫁接,新品種也可以快速進入盛果期。

依托專家科研、經驗、學術優勢,張莊鎮黨委政府開啟了老齡果園改造工程,累計完成7000畝老果園改造提升,并免費發放新品種大櫻桃嫁接枝10萬條,引導果農接受新品種、掌握新技術,加快新老品種更替程序。

在大溝村,有着10年大櫻桃種植經驗的劉召水對記者說:“政府免費發放大櫻桃新品種,可以在原有‘老本’上接穗,使原本5年結果的大櫻桃,第3年即可上市。”

除了不斷更新品種,張莊鎮還探索發展大棚櫻桃,引進水肥一體化、智能控溫系統、櫻桃矮化密植等技術,有效解決果園澆灌困難和抵禦霜凍、暴曬等自然災害,提升櫻桃品質,實作穩産增收。

三農深度調查|張莊櫻桃何以“突出重圍”

魏莊村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内的櫻桃。

“我們這個基地有6個暖棚,1個玻璃大棚,今年我們主要種植了美早、布魯克斯、黃蜜,産量大概2萬斤。”張莊鎮魏莊村現代農業示範基地負責人王常龍說,2月份基地大櫻桃價格最高達到260元一斤,日均賣出500斤,僅大棚櫻桃就能幫村集體增收120餘萬元。

在新品種新技術加持下,張莊大櫻桃産業鍊條越做越優,已成功獲得國家有機食品認證。

“從營銷櫻桃到營銷鄉鎮”

曾幾何時,張莊鎮的村民承包了果園,都是手提肩挑上山澆水和維護,然後各憑本事銷售。“一到收獲季,村民拎着小筐上山收果,然後以較低的價格賣給商販,互相間還存在競争,辛辛苦苦幾個月,賺不了幾個錢。”鄭慶慧說,如今,電商、直播帶貨等銷售管道不斷拓展,果農的收入大幅度提高。

為了讓富民的櫻桃賣到更遠的地方、賣出更好的價格,鄒城市張莊鎮與電商平台合作,走快遞管道将櫻桃發到全國各地。京東、郵政、韻達、順豐、極兔等快遞公司均在櫻桃采摘園附近設定快遞采摘點,減少中間環節,縮短寄遞時效,最大程度保證櫻桃品質,讓大櫻桃可以第一時間送到消費者手中。

三農深度調查|張莊櫻桃何以“突出重圍”

張莊鎮連續舉辦了14屆櫻桃采摘節和2次全國櫻桃産銷對接會,不斷豐富張莊櫻桃品牌内涵。

“今年我們與鄒城本土網紅開展合作,櫻桃成熟的時候就邀請他們給我們帶貨直播。”張莊鎮副鎮長嶽超說,此外當地還與一些網紅孵化平台進行合作,開展新農人電商主播教育訓練,讓更多果農了解電商,進一步拓展銷售管道。

目前,張莊櫻桃産業發展已經進入發展快車道,從“控溫棚、冷棚、露天櫻桃”梯次上市,銷往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實作了從2月初到6月初,近120天鮮果不間斷供應。

近年來,張莊鎮以櫻桃為媒,融合當地自然風光,打造鄉村精品旅遊線路,大力發展産業鍊經濟體系,形成賞花、采果、遊覽等一站式旅遊特色項目。依托櫻桃、牛心柿、甘薯等特色農産品,全鎮先後發展起86家農家樂,每年吸引遊客100餘萬人次,村民也吃上了旅遊飯。

“我們已經連續舉辦了14屆櫻桃采摘節和2次全國櫻桃産銷對接會,但今年的櫻桃節與過去不同,除了以往的傳統‘節目’,我們還舉辦了激情音樂派對、文創集市、非遺美食等多元活動,讓遊客和市民充分享受初夏的‘甜蜜’之旅,将大櫻桃營銷更新為文旅融合活動,打造嶄新的‘文化IP’。”張莊鎮宣傳委員劉廣紅說。

“通過系列政策,從營銷櫻桃到營銷鄉鎮,推動張莊大櫻桃産業和項目向更高層次邁進,初步打造出一張高品位、有特色的鄉鎮名片。”張莊鎮黨委書記謝忠良表示,該鎮大櫻桃從栽種技術到營銷模式等全方位多元度提升,最終的目的是讓村民在綠水青山中走上鄉村振興緻富路。

大衆報業·農村大衆記者 張超 通訊員 盛超 孫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