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媽媽,别人不跟我玩”,你的回應,決定孩子一生的社交能力

當孩子離開媽媽的懷抱,投入到群體中時,我們難免會聽到這樣一句話:“媽媽,别人不跟我玩。”

這時候,除了心疼,你會怎麼回答呢?

我之前見過一位媽媽,聽到女兒的哭訴後,她立馬安慰孩子說:“沒關系,咱們還不稀罕跟她們玩呢,走,媽媽給你買糖吃。”

這位媽媽的做法,無疑是在助長孩子驕縱的性情。這會讓孩子覺得,一旦社交出了問題,那都是别人的錯,跟自己關系。

當然,如果孩子遇到的朋友,跟他志趣或者觀念差異太大,我們可以鼓勵他尋找更适合自己的小朋友,但也不要诋毀那些孩子。我們可以讓孩子分辨行為的對錯,但不要養成攻擊别人的習慣。

“媽媽,别人不跟我玩”,你的回應,決定孩子一生的社交能力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有“社交牛逼症”,不管跟誰他都合得來。但有些孩子,卻總是碰壁,難得交到一個朋友,還經常鬧沖突。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社交能力差,是怎麼回事?

《兒童社交心理學》一書指出:孩子的社交能力差,大多是不懂社交規則和秩序。

其實仔細觀察那些社交能力差的孩子,除了天性膽小不愛社交外,其餘的孩子,幾乎會有以下這些共性:

●别人對他好,他覺得理所當然

小朋友間的分享和幫助,是互相的。隻有懂得禮尚往來,友誼才能建立起來。畢竟,孩子雖小,但誰也不傻。有些孩子在家裡習慣被家人“伺候”,他把别人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是以,當有小朋友為他付出時,他也覺得這是應該到。時間一久,别的小朋友就不願意跟他玩了。

●驕縱

有些孩子,性格特别自大,他覺得自己高高在上,而别的孩子都不如他。這樣的孩子,慢慢就隻能自己玩,而被其他人“孤立”了。

“媽媽,别人不跟我玩”,你的回應,決定孩子一生的社交能力

●不懂合作

隻要有團體,就必然有合作,孩子也不例外。當一群孩子玩耍時,他們會有分工,也會有合作。而有些孩子,并不懂得合作,隻顧自己,不看重團體。慢慢的,當别的孩子擰成一股繩時,他就慢慢被排外了。

●愛罵人、打人

孩子們都不喜歡不講禮貌的人,尤其是愛講髒話還愛動手打人的人。很多孩子,并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一着急,就用語言或者肢體攻擊别人。這樣的孩子,缺乏社交技巧,往往會被“嫌棄”。

●不懂分享

一個孩子,如果他願意分享出自己的零食和玩具,那他也常能換得别人的零食和玩具,而且他大機率會是一個受歡迎的人。但有些孩子,會把自己的東西看得特别重。你可以分享給我,但我絕不能把我的東西讓出去。久而久之,别的小朋友也就不願意跟他玩了。

“媽媽,别人不跟我玩”,你的回應,決定孩子一生的社交能力

我們看看那些社交能力差的孩子,幾乎能在上面幾點中找到他們。

當孩子的朋友不願跟他玩時,有可能是他們發生了沖突,但孩子沒有足夠的社交能力去解決。我們與其心疼孩子,不如教給他社交技能,讓他自己去解決沖突,發展出友誼。

是以說,當孩子抱怨别人不跟他玩時,我們的反應,能決定他一生的社交能力。

二:如何給孩子社交啟蒙?

當孩子開始接觸小朋友,發展自己的社交圈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進行社交啟蒙。

具體該怎麼做呢?

其實,給孩子社交啟蒙,有5個要素。我們隻要幫孩子掌握了這5個要素,孩子就能發展出高社交能力。當交朋友遇到挫折時,孩子能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解決,而不需要我們大人介入。

要素一:學會表達自己

兒童社交心理學認為:學會表達,是孩子建立人際關系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有些孩子,在與小朋友們玩時,他想要什麼,自己不敢開口說,而是躲到大人的懷裡,要爸爸媽媽出面。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不要責怪,也不要強行把孩子推出去。我們可以牽着孩子的手,陪他一起走到小朋友面前,然後蹲下身來,鼓勵他自己開口表達。如果孩子做到了,我們要及時鼓勵:“看,寶寶你做到了,是你自己開口跟朋友借到了這個玩具。媽媽相信你以後也能做到!”

剛開始我們可以陪他幾次,後來就放手鼓勵孩子獨自面對。有了正向的鼓勵,孩子才會慢慢放開自己,一步步變得勇敢起來。

“媽媽,别人不跟我玩”,你的回應,決定孩子一生的社交能力

要素二:學會關心别人

關心别人,也屬于情商的一種。孩子除了要關心自己,還要關心身邊的夥伴。如果夥伴不小心受傷了,孩子要懂得去關心安慰他,而不是在一旁幹看着。能關心和愛别人,孩子自己也會收到很多關愛,這樣的孩子,在社交時,才是開心幸福的。

我們在生活中,要多引導孩子分享,也要多教他去體察别人的情緒,培養共情能力。

“媽媽,别人不跟我玩”,你的回應,決定孩子一生的社交能力

要素三:學會傾聽

《小豬佩奇》中有一個片段:蘇西和佩奇說話,剛開口,佩奇就說她幹了啥。等佩奇說完,蘇西想接着說,可話還沒講完,佩奇又開始念叨起自己的事情來。這時候,蘇西生氣了,說佩奇隻顧自己說啊說,一點都不懂得尊重别人。

在與人交往時,傾聽真的非常重要。如果孩子隻顧自己,完全不給他人表達的機會,那别人也不願意聽他講。

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可以多和孩子交流,跟他講講我們遇到的事情,培養他傾聽的能力。學會傾聽,其實也是在鍛煉孩子的耐心,培養他的共情能力。

“媽媽,别人不跟我玩”,你的回應,決定孩子一生的社交能力

要素四:培養興趣愛好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能幫助他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當一群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小朋友們在一起時,他們會有更多的共同話題,也能快速拉近距離,建立良好的關系。

要素五:學會分享

我們平時有好吃的,不要讓孩子獨享,而是可以和孩子一起吃。這樣孩子才會形成“分享”的意識,不然,他會以為一旦有好東西,都必須先給他。

另外,帶孩子出門時,我們也可以詢問孩子,可以帶些什麼零食,遇到小朋友時,能一起分享。這樣能培養孩子主動分享的意識。

“媽媽,别人不跟我玩”,你的回應,決定孩子一生的社交能力

寫在最後:

孩子社交,是他人生中的必修課。當他遇到挫折時,最終隻能依靠自己解決。我們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能做的,就是教給他社交技能,然後放手,相信他自己能處理好。

“媽媽,别人不跟我玩。”你家孩子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嗎?

【圖檔來自網絡,侵立删】

作者簡介:布谷媽媽,一個善觀察、愛思考、有辦法的媽媽。交流育兒經驗,分享心理知識,喜歡就關注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