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裡條件還不錯,讓孩子讀國際高中,将來出國,有這個必要嗎?

作者:愛思考的魏老師

摘要:家庭經濟條件不錯,想讓孩子讀國際高中,将來出國留學,有這個必要嗎?花這麼多錢又是否值得?

前段時間,有個一線城市的粉絲家長,跟我聊到一個問題,他說道:

“孩子現在讀國中,家裡經濟條件還可以,現在是想提前考慮一個事,就是孩子将來讀高中的時候,是否有必要讀一些針對出國留學的國際高中,然後去考一些國外的名牌大學呢?還是就安安分分地在國内考個211、985名校就好了?未來哪一種情況在國内更容易就業呢?

因為看到周圍有個别朋友,已經把孩子送到了國際高中,當很多同齡人還在國内備考時,他們的孩子已經申請到了國外名校。甚至有極個别家庭,把手裡的房子賣了,都要供孩子出國留學。”

這位家長所提的問題,雖然代表不了大多數家庭,但在一、二線城市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中,也是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共同問題。今天,我就這個話題,說一些我的觀點和建議,供正在有同樣困惑的家長們參考。

我還是想把結論說到最前面,我的觀點就是:在當今這個時代,當今的中國社會,假設家庭經濟實力足夠,絕大多數家庭中的絕大多數孩子,其實都沒有出國留學的必要。适合出國的隻是極少數孩子,這個機率大緻在千萬分之一。

為什麼我會有此結論,且聽我細細道來。

家裡條件還不錯,讓孩子讀國際高中,将來出國,有這個必要嗎?

第一,孩子自己如果想學,其實在哪都一樣學,與去哪個學校根本無關。

關于這個原理,我前些天剛講過,學習,與上學、聽課、讀書、寫作業沒有太大的關系。這裡就不重複了。

很多人一聽完這個結論,可能立馬就想反駁了,說:“好多高精尖技術和高深理論,你不依靠名校、不依賴名師,自己就能悟出來?”

對于這種質疑,我想說的是,無論是上了哪裡的名校、哪個階段的名校,國内的還是國外的,高中或者大學,那都是因為本人優秀在先,然後才去了名校,而不是因為去了名校才開始變得優秀。

名校能使一個原本就優秀的人變得更優秀,這個不假;但是名校不可能把一個原本不優秀的人變得優秀,這個很難。

也就是說,真相其實是,優秀的人在哪裡學都會很優秀,并不會因外界的學校、老師等客觀因素而改變最終的結果。如果還不太懂的,可以先去看一下我本月11号、14号的那兩篇文章。

第二,不管哪個家長,對孩子的最終期望其實都是完全一緻的——希望孩子日後能在社會中更好地、幸福地生活。

這個思路,各位家長務必提前捋清楚。這也是我以前的作品中曾多次提到過的理論,教育的終極目标,是要讓一個人在社會中更好地、幸福地生活。

幸福地在社會中生活,其實主要與兩項技能有關,那就是職業技能與生活技能。職業技能,大部分都是靠工作之後慢慢學習和培養的,而生活技能則是靠生活中解決各種生活問題來鍛煉的。

顯而易見,在哪個學校上過學,與培養職業技能和生活技能的關系都非常小,短期來看貌似有大影響,但如果把時間拉長到一個人的一生來看,其實基本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我以前的作品中也說了很多次了,無論哪個人,一生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大部分都來自于生活和工作,而不是來自于學校。

家裡條件還不錯,讓孩子讀國際高中,将來出國,有這個必要嗎?

第三,站在國家層面來看,中國目前已經是全世界社會主義國家中發展最好的了。

注意,這裡我要重點強調“社會主義”,因為資本主義的下一階段必然是社會主義,關于這個理論,我就暫且不展開細說了,大家政治課中都學過,沒學過的網上也都能查得到。

我在這裡主要想強調的是,中國的國民幸福指數其實在全世界已經算是最高的了。

雖然說在某些技術、某些産業方面,大陸還仍然落後于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從全行業來看,中國已經是全世界行業發展較均衡,全行業綜合水準最高的國家了。

這裡說的全行業,當然不僅僅指高新科技行業,還包括很多與普通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比如,高鐵、移動支付、基建工程、網絡購物等等。

是以,大多數行業,其實還是中國最好。極少數的高精尖技術,有朝一日,我相信也會超越那些資本主義國家的,這是遲早的事。

第四,外國的那些高科技産品,核心技術再牛,主要銷量還得靠中國。

千萬别以為德國、美國掌握了一些核心技術就很牛、很了不起,核心技術研發出來做成産品,照樣要想辦法銷售出去,不然就虧大了,因為核心技術的研發成本非常高。

而中國在全世界來講,可以說都是那些核心技術團隊的衣食父母,畢竟那些外國的高科技産品在中國市場銷量才是最大的。

那些資本主義國家的核心技術,由于養了一大堆進階研發人員,成本相當高,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賺錢,他們靠自己國家的那點銷量,根本養不起那些核心研發團隊。

我在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這幾個國家都有同學或朋友,有的是在那邊上學呆過好多年,也有的是已經在外國長期定居。他們給我回報回來的資訊就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僅僅隻是少數精英階層過的好,普通老百姓絕對沒有在中國的幸福程度高。

因為那些資本主義國家,好多社會資源都被上面的精英階層壟斷了,下面的普通老百姓很少有逆襲的機會,即使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天賦異禀、有成為科學家的潛質。中國其實還是相對來說比較公平的,起碼沒有把普通人的所有上升通道都截斷。

如果把國家比喻成一個人的話,美國、德國、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就相當于是某一兩個方面專業技能特别出色的專才,而中國就屬于是很多方面技能都很出色的通才。

專才的特點是先快後慢,前期比較快,但沒有後勁;通才的特點是先慢後快,後勁十足。比喻不一定十分準确,但道理八九不離十吧。

家裡條件還不錯,讓孩子讀國際高中,将來出國,有這個必要嗎?

第五,千萬别以為,去了國外的名校,就能學到多少尖端知識或技術。

這種想法放到上個世紀可能還勉強能成立,到了現在,絕對會讓你失望的。

一來,一個國家最尖端的技術知識,一定是存在于國家的研究院裡或跨國大企業養的研發團隊裡。

這些擁有尖端技術知識的科研人員精力也是有限的,他們的主要精力還是在研發技術方面,而不是去大學裡教書、講課,即使去,也是偶爾的事情,不可能經常在大學裡搞教學。況且,絕大多數的科研人員,其實都不擅長教學或講課。

二來,要想學到高精尖技術,必須要在上面說的那些大企業的研發團隊裡工作才行。

别以為在國外名牌大學讀過幾年,就一定有機會到那些研發團隊裡工作,這種機率非常地小。原因主要就是,好多高精尖技術,涉及到商業機密,起碼很具體的資料和細節輕易不會讓外國人知道。

除非你加入了外國籍,并且還得自身非常出色,自己就已經掌握了新的理論體系,并開辟了全新的技術領域,甚至研究出了新的科研成果。這個難度絕對不是一般的難度。

第六,大多數出國留學過的人,拿到的那個文憑,放到當今這個時代,已經起不到什麼鍍金的作用了。

這個要展開說,也說來話長了。一句話概括就是,大多數出國留學回來的人,那一紙文憑隻能證明一些應試能力,懂得一些更進階的理論,但這并不能保證在日後的工作中就有很強的創新能力。

極少數有一些含金量的國外知名大學文憑,也至少得讀完博士,在國外博士後工作站工作過,才有資格說自己有一定的實力,比如國内的顔甯、饒毅、施一公等人。但這種人太少了,基本上就是千萬分之一的機率吧。

并且,事實的真相其實是,這些人其實在哪學都會成為專家,是因為優秀而去了國外知名大學,而并不是去了國外知名大學才變得優秀。

是以,絕大多數人即使出國留學過,回來也沒啥太大的優勢,究其根本原因,不是說他們在國外沒好好學習,而是因為目前的社會,各行業平均生産力水準已經很高,再想提高、有突破的話,對一個人的綜合能力要求會非常地高,這可不是随便在外國上幾年大學就能具備的素質。

家裡條件還不錯,讓孩子讀國際高中,将來出國,有這個必要嗎?

第七,前面說了這麼多,其實并沒有全盤否定出國留學的意思。

如果自己的孩子有成為科學家的顯著潛質,那麼去國外讀一所名牌大學,至少讀完博士,還是可行的。但這種孩子的機率最多千萬分之一吧。

其實對于絕大多數家庭的孩子來說,出國,其實對日後的找工作起碼沒多大的意義。但是,在家裡不差錢的前提下,可以把出國留學看作是多一種人生經曆,老了以後多一份回憶,這樣想是完全可以的。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如果還有其他疑問,歡迎與我互動。你的收藏、點贊、轉發和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援。我是魏老師,咱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