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最近,我發現了兩大鐵律——

對沒孩子的家庭或單身來說,提升幸福感的東西,門檻可太高了,比如一套全款房、出國旅遊、黑珍珠餐廳;

對有孩子的家庭,幸福的門檻就低了,隻要:一個沒人催的衛生間,或一張打滿分的成績單。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可這道小小門檻,卻不知道絆倒了多少家長。

要麼,是一輔導作業,就血壓飙升,恨不得救護車就在樓下等着;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被逼崩潰的小嶽嶽,線上雇人陪讀▲

要麼,是一輔導作業,孩子爸就消失在了廁所裡。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确實,輔導孩子學習,可能是家長做過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你付出時間和心力,換來的卻是孩子不願學習、不願寫作業,放學接孩子路上,卻又收到老師消息說,這次考試不理想,暑假就别讓他玩了;

你砸錢報班,全天輔導,架着孩子要他坐下學習,等搞完課内、課外作業,往往已經過了晚上12點;

最終換來了孩子的好成績,可你卻發現他比以前更沒動力,對考試、學習也更焦慮,甚至哭着說自己不知道為什麼在努力……

孩子痛苦,做父母的也不容易。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你會發現:

有家長花大價錢報補習班,孩子國小成績優秀,到了國中卻一路滑到谷底,這是搶跑帶來的“厭學心理”;

有媽媽全職帶娃,專心輔導學業,卻又可能“毀了”孩子的内驅力,後勁兒沒了……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要我說,這整個過程就是一個大“圈套”。套住的不僅是孩子的成績和未來,還有你和孩子、和家人的親密關系。

說這些不是為了恐吓你,而是因為:

作為國内少數幾位從事家庭治療的心理醫生,每個月我要接待的因孩子厭學來就診的家庭,不少于50個,其中不少孩子,還有抑郁、焦慮或躁狂等問題。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從事了多年的臨床工作,我太清楚了:15歲前,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感受。

對的,你沒看錯。真正影響孩子的,不是一時的學習成績,而是學習感受。

心理學家李玫瑾也說過,孩子厭學、逃學,和智力沒關系,破壞了學習感受才是禍根。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你越逼,孩子的感受就越差,越不想學,這就陷入了惡性循環,甚至親子關系破裂。

到這一步,孩子的學習力已經被毀了大半。

往後多花10倍心力,可能都難出3分效果。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忘了自我介紹,我是劉亮。

可能很多人熟悉我,因為是國内少數幾位專業從事家庭治療的精神科醫生之一;

也可能是因為,我把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和研究成果,總結成《父母做這9件事,孩子從厭學變愛學》,成年度暢銷書,家長給出了100%好評。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不過我覺得自己做得最有價值的工作,還是系統性地幫許多人解決成長困擾、親子沖突、厭學和網瘾等問題。

如果,你也在和孩子鬥智鬥勇,為孩子的厭學、叛逆問題頭痛;又或者,你想讓孩子愛學習、内驅力強,從國小一路優秀到大學。

那請你一定要聽聽,這15年來我經手過的真實案例和心血總結。

而且,你知道嗎?我研究了多年的孩子厭學和成長困擾,發現最有效,最省心的方法,其實隻有這一個。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15年心理治療經驗,

同濟大學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通路學者

代表作《父母做這9件事,孩子從厭學變愛學》

作為家庭與婚姻治療心理醫生,我在平日的臨床心理工作中,每個月至少要接待50個被厭學問題困擾的家庭。

有經過幾次家庭治療,或個體心理咨詢就成功返校,并逆襲考入重點名校的學生。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些經過幾十次咨詢、耗時幾年的孩子。

比如,乖巧懂事的15歲男孩小優。

從幼稚園上補習班開始,就沒讓大人操過心。他成績優秀,穩定在學校的年級前三,體育成績好,人緣也不錯,妥妥的“清北苗子”。

然而,到了國中,一連串的暴擊來了:

一次考試失利,小優焦慮、自責、抑郁,再也不願去上學了;

家長催他、跟他講道理,孩子就一句“我累了”;

更開始沉迷遊戲,你罵他,他哭着說找不到學習的意義…

一次咨詢,小優偷偷跟我說,“我閉着眼都能考前十,但還是覺得,假如不是爸媽拼命雞,我的人生可能不會一團糟。”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紮心,太紮心了。

這些年來,研究了來這我這裡就診的無數高分厭學的孩子,我發現了一個殘酷的真相——那些厭學的孩子背後,都站着至少1個拼命的家長:

周末寒暑假全年無休;

補習班拼命報,家長陪跑不缺席;

熬夜做作業到十一二點是家常便飯…

最後,把孩子成績提上去的,是操碎了心的家長;可差不多“毀了”孩子學習感受的,同樣也是我們。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懂了小優的苦惱後,我教他的父母調整了做法。

幸好,小優的變化也是立竿見影:

父母列出了50個小優的優點,在成績之外看到了兒子的優勢;

小優不再抗拒和父母溝通,學會了坦誠表達想法;

學習上也不要父母來催了,主動完成作業。

現在,小優已經重回學校,經過一段努力後,成績又是年級前三。更大的不同是,不再是父母催着他學,他有了内驅力,真正為自己而學了。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這15年來,我見過無數家長,把孩子雞進了名校,卻換來孩子焦慮、抑郁和不快樂;也幫過不少家長,及時挽回了孩子的學習感受和親子關系。

這也是今天我在這裡,分享這門《從根源上解決厭學問題》課的原因。

我想幫你和孩子,走出厭學陷阱和雞娃圈套,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把成績好的優勢延續到初、高中,成為自信快樂的孩子。

但我更想告訴你,想要養出一個優秀、愛學、内驅力強的孩子,其實不用家長那麼拼命和痛苦。

學習評估:找準孩子四大厭學根源

營造環境:助力孩子願意溝通且情緒穩定

抗壓能力:支援孩子自信、自律

學習目标:提高孩子學習内驅力

90%父母還在“頭痛醫頭”的誤區裡

教你做好這件事,從根源上解決孩子厭學問題

多年來,我最痛心和不忍心看到的一個事實是:

不管是在國内還是國外,都沒有專門針對厭學的現成的心理治療方式可供借鑒。

而那些套用西方理論,揉進中國教育方法裡的嘗試,無一不遭到了失敗。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我常覺得,這一代中國父母,真是太辛苦了。

可結果偏偏不如人意:

一邊是為了孩子筋疲力盡,留下滿腹困惑和無奈的家長;一邊是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最後學業無成,空留一身彷徨的孩子。

于是,我在同濟大學讀完醫學博士後,去哈佛大學做通路學者,又去德國訪學進修家庭治療方面的臨床研究,想梳理出真正有效的家庭治療方法。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值得安慰的是,我總結的這套方法,确實幫到了不少家庭。

比如,@荞麥

12歲兒子頭砸玻璃,重度沉迷遊戲

終于回到學校,認真學習

2個月前,我在接診時第一次見到了荞麥。

她眼睛浮腫,頭發蓬亂,沒化妝,還沒開口就先哭了個稀裡嘩啦:

“兒子石頭從小成績優秀,3歲開始學薩克斯,拿過大賽第二名。可到了12歲,成績直線下滑,考到了8級的樂器放棄了,沉迷上了電子遊戲。

“孩子爸前後摔了3部手機,2部iPad,砸了一台電視機。可兒子要麼不理睬,要麼頭砸玻璃反抗,我真沒辦法了……”

第二次咨詢時,我和石頭聊了一場。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接着,我給他們定制了一套家庭治療方案,要荞麥照着試一個星期:

“三一六要一接受”,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

“情緒和壓力緩沖墊”,幫孩子應對外界壓力;

“優勢發現法”,幫孩子告别網瘾,激發現實價值感。

這套組合拳,也是家庭治療法有效的關鍵所在:幫助孩子不再厭學,不是強迫他們愛上學習,而是從根源上去解決問題。

前幾天,荞麥微信告訴我,兒子自己收起了所有遊戲裝置,主動聯系老師确定了周一返校。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這樣重新找回學習内驅力的孩子,還有很多。

13歲的明睿,從确診“空心病”,到告别抑郁、厭學,前後隻花了1個月的時間;

初二的新瑜,不再疲于演戲,讨好老師、照顧父母後,成績突飛猛進,連續幾次拿了班級前十,再也不做“刻苦”型學渣。

……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在上萬家長和孩子身上驗證過有效的方法,你試一次,也能找回孩子内驅力,養出成績好、又自律的好孩子:

打消厭學四大攔路虎:不再你磨破了嘴,孩子還在抗拒多看一頁書;

釋放強大抗壓力:高效學習,分分鐘進入學習狀态,不再焦慮、抑郁,害怕失敗;

激活内驅力,讓孩子愛學樂學:從根源上解決厭學問題,讓學業、課外興趣,都成為孩子樂于挑戰的新能力。

感受下幹貨滿滿的大綱,

幫你從根源上解決孩子厭學問題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家有中國小孩子,

這可能會是你唯一需要的1門學習課▼

1) 系統性解決孩子厭學問題

課程融合了劉亮博士多年來在醫學、心理學、家庭治療方面的綜合研究成果,從根源上剖析孩子厭學問題,為中國家庭排憂解難。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2)真實案例,比對十多年實踐經驗

每節課融入真實典型的案例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家長更好了解和運用。

3)附贈精華筆記,更易學

随堂附贈獨家精華筆記,提煉幹貨知識,學完馬上就能用。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如果你也有過這些困惑:

孩子不想學怎麼辦?孩子成績上不去怎麼辦?孩子叛逆和拒絕溝通怎麼辦?……

如何從“厭學”轉變到“愛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