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歲女孩怼父母:“你就是我的起跑線,你覺得這條線在什麼位置”

10歲女孩怼父母:“你就是我的起跑線,你覺得這條線在什麼位置”

現在十幾歲的小孩說話真是太犀利了,經常把父母怼得一愣一愣的。

分享幾個同僚家小孩跟他們的日常對話。

10歲女孩怼父母:“你就是我的起跑線,你覺得這條線在什麼位置”

父母:“你怎麼還不學習?現在競争這麼激烈,考不上好大學你就找不到好工作。”

孩子:“我們學校新來的老師都是985畢業的,他們考上好大學了,最後不還是回到小城市當國小老師嗎?有什麼了不起。”

10歲女孩怼父母:“你就是我的起跑線,你覺得這條線在什麼位置”

父母:“爸爸媽媽拼盡全力買了這個學區的房子,就是為了讓你有個好的學習環境,能遇到 優秀的老師。你怎麼不懂好好學習呢!”

孩子:“是我讓你買的嗎?你買這房子的時候,貌似我才5歲吧?我有能力決定我住在哪裡嗎?”

10歲女孩怼父母:“你就是我的起跑線,你覺得這條線在什麼位置”

父母在親戚面前抱怨,從小到大給小孩報了很多興趣班,錢花了不少,但一個“學出來”的都沒有。

孩子:“我資質就這樣。天賦是遺傳的,天生沒有藝術細胞。沒辦法,對不起。”

10歲女孩怼父母:“你就是我的起跑線,你覺得這條線在什麼位置”

言外之意:

孩子的智商、天賦都是遺傳的,父母都是普通人,生的孩子也大機率是普通人。

指望小孩通過幾個興趣班就變成什麼大藝術家,那還不如指望基因變異更靠譜些。

10歲女孩怼父母:“你就是我的起跑線,你覺得這條線在什麼位置”

父母:“從小到大,為了培養你不知道花了多少錢。”

孩子:“我以後會還你的。但是,還清了之後,我們是不是兩不相欠了?”

父母不敢回答。

10歲女孩怼父母:“你就是我的起跑線,你覺得這條線在什麼位置”

父母:“努力學習,将來找個好工作,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孩子:

“别做夢了。你真當時代紅利能一直持續啊?”

“好好學習,找個好工作,以及更好的生活之間,沒有什麼必然聯系。”

10歲女孩怼父母:“你就是我的起跑線,你覺得這條線在什麼位置”

“出生在富人家庭,什麼都不做,生活就很好。”

你沒看錯,“時代紅利”、“必然聯系”這樣詞彙,是一個中學女生說出來的,父母非常驚訝她是從哪裡學到的這些概念。

10歲女孩怼父母:“你就是我的起跑線,你覺得這條線在什麼位置”

父母:“國小階段也很重要,要努力學習,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孩子:“你就是我的起跑線。你覺得這條線在什麼位置?”

這句反問真是“絕殺”,同僚聽了這句話之後,好幾天都沒緩過來。

感歎現在的小孩,不論是國小生還是中學生,言辭犀利到能把大人怼得無言以對。

10歲女孩怼父母:“你就是我的起跑線,你覺得這條線在什麼位置”

看完這些父母和孩子的對話,回想起我們八零後、九零後的小時候。

我們長到十幾歲的時候,也會跟父母鬧沖突,但普遍說不出什麼犀利的話,無非就是“你煩不煩”、“你别管我”之類的。

10歲女孩怼父母:“你就是我的起跑線,你覺得這條線在什麼位置”

哪個年代的孩子其實都有所謂的“叛逆期”:

叛逆期的本質,就是家長無法接受自己的小孩突然有了“自我意識”這件事。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小孩子很小的時候,受限于他的閱曆、智力,他不會說出什麼太出格的話,也做不出太出格的事情。

10歲女孩怼父母:“你就是我的起跑線,你覺得這條線在什麼位置”

但是随着年齡的增長,閱曆的提升,現在小孩子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現在的家長很早就搞不明白:孩子的小腦瓜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可能以前的八零後、九零後十幾歲才開始“叛逆”,而現在十歲左右小孩,就足以掌握讓大人噎得說不出話的本領。

10歲女孩怼父母:“你就是我的起跑線,你覺得這條線在什麼位置”

為什麼現在零五後、甚至一零後的小孩,明明才十幾歲,說話卻那麼犀利,并且掌握了很多成年人都不太能夠熟練使用的詞彙和概念呢?

10歲女孩怼父母:“你就是我的起跑線,你覺得這條線在什麼位置”

一、現在的青少年普遍成熟的早,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

現在不像是以前的年代。

八零後九零後,小時候基本上隻能通過電視、報紙書籍等媒介,去了解外界發生的事情。

我們剛學會上網的時候也就十幾歲,并且最開始學會上網的時候,很多人都沒有電腦,更沒有智能手機。

10歲女孩怼父母:“你就是我的起跑線,你覺得這條線在什麼位置”

而現在的孩子,從五六歲甚至三四歲,字都沒認識幾個就開始用智能機了,網絡上的内容傳播得那麼快,想看什麼看什麼。

雖說有家長模式,青少年模式,可是哪個家長能24小時監控孩子正在看什麼做什麼呢。

而且青少年之間是有他們自己的資訊交流途徑的。

他們會創造出很多可以阻斷家長監視控制的方法,用隻有他們能夠了解的語言去交流。

10歲女孩怼父母:“你就是我的起跑線,你覺得這條線在什麼位置”

二、現在小孩很早就知道,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比人和狗之間的差距還大。

比如你在某音上刷視訊,往往這種對比就更強烈。

上一個視訊是一家五口擠在不到20平的小屋子裡過着貧窮的生活。

被褥薄如蟬翼,飯鍋清湯寡水。

10歲女孩怼父母:“你就是我的起跑線,你覺得這條線在什麼位置”

孩子們在這樣的條件下還得學習寫作業,光是看畫面就令人窒息。

而下一個視訊你就很可能刷到:

某富二代或者富三代家裡的狗狗,今天的晚餐是價格為5000塊的牛排。

10歲女孩怼父母:“你就是我的起跑線,你覺得這條線在什麼位置”

這些畫面足以讓一個世界觀尚未建立的孩子對人世間産生一種深深的懷疑。

他會瞬間覺得,努力到底有什麼用?

為什麼有些人生來就能享受别人幾輩子都賺不到的榮華富貴,有些人卻隻能永遠地活在最底層呢。

10歲女孩怼父母:“你就是我的起跑線,你覺得這條線在什麼位置”

這些問題你就算随便拉一個成年人來問,也沒有辦法給出一個讓你滿意的答案。

因為這種事本來就沒有答案。

但我們成年人即便知道生活的真相,也隻能接受,然後繼續去為了生活而打拼。

但青少年則不同,他們暫時還不用直面生活的壓力,在無窮無盡沒有答案的現狀之中,很容易迷失。

10歲女孩怼父母:“你就是我的起跑線,你覺得這條線在什麼位置”

讨論

為什麼現在十幾歲的小孩言語如此犀利,想法複雜悲觀?

你如何看待這個現象,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