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迎來開學,家長重擔在肩。
新學期成績面臨重新洗牌,這是孩子的機會;但萬事開頭難,如果開學進入狀态過慢,一學期就隻能行駛在慢車道。
缺少規則的,重塑家庭規則意識。
缺少陪伴的,多進行有效溝通(不是唠叨)。
新學期,父母要做孩子最好的教練,把孩子管好、教好。

01
先管束,後自覺
孩子之是以是孩子,就在于他沒有自覺性,而且你不可能真正建立起他的自覺性。
這樣說絲毫沒有貶低孩子的意思。
小孩子可以自覺地吃喝玩樂,但不可能自覺地學習。
因為動物性的表現是本能,毫不費力;而人性的表現卻需要一定的理性和意志力,要吃點苦頭才可以形成習慣。
是以孩子自覺性的建立,需要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
教育正常的話,自覺性至少也要到十五六歲,才能初步建立起來。
在此之前,孩子都不可能自覺地學習,都必須有成人的陪伴、督導和管束。
孔子“十又五而至于學”,十五歲可以看作孔子自覺性的初步建立,從此他才能夠自主學習。
孟子少年時代也逃學,不過他回家一進門,就被老媽一個雷霆萬鈞的動作——“斷機杼”唬得目瞪口呆,從此乖乖讀書。
孩子本質上是一個感性的情緒化的存在,他哪有那麼大的自覺性和自制力呢?
孩子沒有理性,當他的行為逾越規範時,如果沒有人給他指出來并進行糾正,他就永遠沒有理性。
小孩子意志薄弱,當他遇到困難要退縮時,如果沒有人鼓勵他或強制他做下去,他将永遠意志薄弱。
孩子需要适當的強制,這種強制不是對他的壓迫,而是在他意志軟弱的時候幫他克服困難,獲得高層次的體驗,他是以變得更加堅強。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個沒有任何強制的環境中,他将永遠不能成長。
他雖然長大了,但心智一定還隻停留小孩的水準,受不住任何挫折。
該訓的時候訓一下,隻要你訓得适時适度,孩子會因為你訓他而感到輕松!
如果你看到一個“自覺”的孩子,那多半是父母長期陪伴、正确督導和嚴格管束的結果。
孩子就是這樣,他需要父母的管束,他必須在父母的引導下才能真正生出自驅力,成為一個積極樂觀的人。
02
管孩子從來都展現在細節上
一樣的學習環境,一樣的老師,一樣的學習夥伴,為什麼一個班孩子的成績能有如此大的差距?
孩子間的差距,是由于家庭環境、教育氛圍不同,一點一點拉開的。
孩子的習慣、意志、心态,都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隻有家庭教育發揮主力功效,學校教育才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同在一個班的方一凡和英子,成績天差地别。
方一凡因為成績太差,被老師建議留級一年,童文潔氣得對兒子一頓狂罵,然後心急火燎地找到好閨蜜,英子的媽媽宋倩,希望她能幫兒子分析一下成績,輔導一下功課。
宋倩說她,早不知道操心,現在才開始着急。
童文潔說,我怎麼沒操心?他成績不好我就花錢給他找老師,這還叫不操心?
英子媽媽在英子的學習上,從來都是盡心盡責的。
她親自輔導女兒功課,用大資料分析女兒的成績變化,英子的好成績,那裡面有多少宋倩的心血啊。
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是童文潔,總以為在孩子學習不好時就給孩子找老師,孩子考試考差了教訓孩子一頓。
總是苦口婆心地要孩子好好學習,讓孩子自覺一點,他們認為這就是對孩子的學習上心了。
但事實是,孩子就是孩子,他們自律性很差,沒有幾個孩子能管住自己,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能夠自覺,更多的是需要家長的限制。
從來沒有天生自覺的孩子,隻有長期陪伴在側的家長。
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離不開父母的“狠心”。
沒有任何一項知識和技能,是不需要通過長期乏味的練習和持之以恒的堅持去獲得的。
當孩子不想寫作業時;當孩子不想練琴時;當孩子不想堅持好習慣時,家長要做的,是積極引導和鼓勵,甚至狠心逼孩子一把,讓孩子懂得學習和堅持的意義,而不是聽之任之。
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不忍心,其實是在逃避責任。
而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所逃避的每一個責任,都可能面臨将來加倍付出的風險;而父母在培養孩子中所付出的每一份心血,将來都有可能得到加倍的補償。
03
新學期父母趕緊轉變身份
▼把自己調整為農人——多一點精心
我們先把自己當作農人。
家庭是土壤,孩子是我們播下的種子。
種子需要我們精心地種植、施肥、除草、打藥、收割。
當然,我們也不能揠苗助長,必須學習、觀察,了解“種子”生長的規律,避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把自己調整為理發師——多一點狠心
一個好的理發師,總是大膽果決與細膩謹慎相融,大刀闊斧與精雕細琢相輔。
做父母的,針對孩子不願意早起、不願意做難題等問題,也需要整體思考:孩子為什麼不願意靜靜坐下來花時間想難題?
如果是孩子自身惰性的原因,我們就需要像理發師一樣,大刀闊斧,狠心一點,該定規則的定規則。
像理發師修葺頭發一樣去修葺錯誤,用心修正,是我們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
▼把自己調整為魔術師——多一點恒心
魔術師的特點是心理素質過硬,手上動作要快,具備一些實體、化學等專業知識,善于利用道具或者手法,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靜心審視自己的孩子:他到底是自覺的,還是不自覺的?他在哪些方面差,差的原因是什麼?他需要我們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分析後再制定逆襲方案,多一點恒心,請相信:
您的孩子有了您的呵護,就會發生奇迹般的改變!
04
父母的執行力
才是孩子逆襲的關鍵
1. 認識篇:組織一場家庭會議
全家人舉行一場家庭會議,幫助孩子複盤寒假學習過程,理性分析這段時間的得失,并進行自我修正。
2. 夢想篇:重定一個完整目标
重新幫助孩子回顧自己的夢想,為了實作這個夢想,制定相應的遠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并思考什麼樣的行動可以讓目标看得見。
3. 承諾篇:共商一個行動契約
父母和孩子共同商定一個全家人的行動契約,每個人到底怎麼做,做好了怎麼獎勵,沒有做好怎麼懲罰,真正地做到落實。
4. 魄力篇:電子産品大清理
把影響孩子心智的電子産品,遊戲工具等,進行一次大清理,由父母保管,并定好限時玩耍的時間。
5. 溝通篇:讀懂孩子的情緒
由于某些特殊經曆和感受,有些孩子可能會對上學感到“焦慮”甚至“恐懼”,家長要正确做好溝通和引導工作,了解孩子産生的這些情緒,分析産生的原因,給予有針對性的鼓勵和支援。
6. 生物鐘篇:全家一個作息時間
很多孩子在假期形成了晚睡、晚起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果不及時調節,開學的第一個月通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佳的狀态,影響孩子的學習适應。
家長們不妨和孩子一起執行統一作息時間表,一起準點起床,到點全家關燈,用有規律的作息,更好地适應新學期緊張的學習生活。
7. 陪伴篇:做一個旁聽生
坐在孩子旁邊,和孩子一起學習,了解上課内容。讓孩子親眼看到父母學習的認真和專注,發揮身教的作用。
8. 正回報篇:每天高效一分鐘
為了拉近親子關系,可以每天來一個“一分鐘傾聽、一分鐘贊美、一分鐘鼓勵、一分鐘矯正”,發現孩子的優點就贊美,發現孩子的問題就引導。
9. 監督篇:每天一次大檢查
每天堅持真正落到實處地檢查孩子作業,檢視群資訊,關注孩子表現,兌現家庭契約。
社會很現實,也很殘酷,更多時候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強者生存。
我們保護不了孩子一輩子。
管教孩子成為一名強者,長大後,他們一定感激你曾經所有的“絕情”。
花盆裡長不出參天松,庭院裡練不出千裡馬。現在的“逼”和“管”,不過是另一形式的幫助。
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讓孩子過上更理想的生活,讓孩子未來有更多的選擇權。
願每個孩子,将來都有勇氣征服星辰大海。
願每個孩子,将來都有情懷細數滿天繁星。
綜合自|網絡
整理|學習控
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删除
BLA BLA TIME
( 互 · 動 · 時 · 間 )
現在的“逼”和“管”,其實是付出與幫助。
我知道你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