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為什麼喜歡拖拉磨蹭?了解背後原因,是讓孩子告别拖延的前提

文|凝媽悟語

“上了一年級可麻煩了,還要寫作業,真愁人!孩子寫作業天天磨蹭,還要彈琴、讀書、學英語,每天晚上都幹到11點,第二天7點多就要去上學,這麼晚睡覺,又睡這麼短時間,還能長個子嗎?”

孩子為什麼喜歡拖拉磨蹭?了解背後原因,是讓孩子告别拖延的前提

碰到一個鄰居,聊起孩子上學的事,她就說了這一番話,甚是懷念孩子上幼稚園的輕松自在。

是啊,上幼稚園,沒有硬性任務,上學時間也相對寬松,沒把拖拉磨蹭當回事。上了國小就不一樣了,完成老師的作業、完成家長的提高作業、完成興趣班的作業,還要按時去上學,生活一下子緊張起來,孩子拖拉磨蹭的問題也日益突出。

我家大寶也是很磨蹭,和同學家長聊起來,也是紛紛唉聲歎氣,吐槽孩子磨蹭。

大家都想不通,這屆孩子怎麼這麼難帶,快點做事,快點玩不好嗎?非要拖拉到沒辦法再幹。

孩子為什麼喜歡拖拉磨蹭?了解背後原因,是讓孩子告别拖延的前提

我們都會下意識地把責任推到孩子身上,數落、催促孩子改變,但是問題卻日益突出,孩子依然如故。

後來,我聽了王樂教授(佛羅裡達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的講座,才知道:孩子拖拉磨蹭是自然行為,自律是習得行為。

我在聽講座的過程中,也是恍然大悟:懂得孩子拖拉磨蹭的背後原因,就能了解孩子,放下焦慮,找到更有效的解決方法。如果隻是看孩子磨蹭就着急上火,單純從孩子身上下手,要求他改變,是行不通的。

是以,我在這裡分享幾個觀點,希望家長們在遇到孩子拖拉磨蹭時能放平心态,坦然面對。

孩子為什麼喜歡拖拉磨蹭?了解背後原因,是讓孩子告别拖延的前提

孩子拖拉是大腦的錯

諾貝爾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中提到,人的大腦有兩個系統,系統1和系統2。

系統1是原始系統,位于邊緣系統,掌管感情和獎勵回路,喜歡快樂,被稱為快樂小猴。系統2是進化系統,位于大腦前葉,是理性的思考決策系統,喜歡做艱難的事情,被稱為理性決策者。

當系統1占上風的時候,人們就喜歡做一些讓自己感到開心的事情。當系統2占上風的時候,人們就能夠做一些讓自己感到為難的、有挑戰的事情。

孩子為什麼喜歡拖拉磨蹭?了解背後原因,是讓孩子告别拖延的前提

對于孩子來說,大腦發育不成熟,系統1處于領先地位,系統2就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孩子會優先玩樂,而逃避一些困難的事情。

因為孩子玩的時候會感到開心,不用催自己就幹。寫作業、完成家長任務,自己不喜歡,需要克服困難,就拖着不做。

成人其實也會拖延,隻是大腦進化得更成熟一些,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也是看了一個多小時社交網站,看看有沒有新鮮事,有沒有好玩的事,做這些事不用費腦子,感到愉悅,是以不想停下來。但是因為想到一定要把這篇文章寫完,不能拖到明天去做,就開始放下手機,打開電腦,碼字。

是以,大腦的結構問題導緻孩子會拖延,孩子的能力不夠強大,需要幫助。

孩子為什麼喜歡拖拉磨蹭?了解背後原因,是讓孩子告别拖延的前提

孩子拖拉是大人的錯

我們以為孩子拖延,是孩子不夠自律,不夠積極進取,實際上是我們的一些做法不到位,導緻孩子拖延。我們要扪心自問一下,下面這些事做對了嗎?

1、有沒有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我們常常用時間衡量孩子是否拖拉,隻要孩子沒有在規定時間内做事,就是拖拉。但是孩子的時間觀念不會自然習得,需要大人去教。如果我們并沒有讓孩子認識時間,了解時間的緊迫感,就不能埋怨孩子不遵守時間。

孩子為什麼喜歡拖拉磨蹭?了解背後原因,是讓孩子告别拖延的前提

2、有沒有了解孩子畏難情緒,有沒有額外布置家庭作業?

孩子都會遵循快樂原則,如果孩子感到不快樂,肯定會拖拉磨蹭,但卻往往不被重視。

比如老師布置的作業有難度,孩子内心恐懼,就會用拖延來對抗,我們隻看到他拖延,但是沒有詢問、了解他的感受。

我們總是要求孩子寫作業準确無誤,字迹工整漂亮,孩子可能害怕犯錯或者做不到,内心焦慮,遲遲不動筆。

如果家長額外給孩子布置任務,孩子認為一天到晚沒有休息時間,有束縛感、壓抑感,内心不快,就會拖到沒有時間完成。

孩子為什麼喜歡拖拉磨蹭?了解背後原因,是讓孩子告别拖延的前提

3、有沒有包辦行為,總是替孩子做事?

有時候,家長比孩子還急,看到孩子還沒做,就幫助孩子掃清障礙。

比如,孩子作業寫不完,家長幫忙做,或者幫忙找理由,向老師求情。讓孩子打掃衛生,孩子沒來得及打掃,家長看不慣幫忙打掃。

孩子一看,拖着是個好辦法,可以逃避任務,何樂而不為呢?

4、有沒有總是催促孩子?

孩子拖拉磨蹭,我們肯定不能忍受,就會一遍遍地催促,讓孩子感到厭煩,做出故意拖拉的對抗行為。同時,也失去了自主感,等着家長催才開始做。

5、教育方式是否前後一緻?

我們對孩子的管教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有時候嚴厲有時候寬松。

比如同樣是寫作業,嚴厲的時候要求孩子必須8點前做完,中間不能休息。寬松的時候要求孩子9點做完也可以,中間自由放松一下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每個家長多多少少都會存在上面這些問題,我們都不會完美家長,是以也不能要求孩子完美。想要孩子不拖延,我們需要停止上面的錯誤做法,改正教育方式。

孩子為什麼喜歡拖拉磨蹭?了解背後原因,是讓孩子告别拖延的前提

克服拖拉是持久戰

如果孩子拖延的習慣已經很久,我們沒有及時通過一系列行為去改變,隻想催促孩子,讓孩子立即改變,那是不可能的,我們需要做好長期準備。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三元說認為,每個人都有三個“我”: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就是原始的我,喜歡享受快樂。“自我”就是現實的我。“超我”就是理想的我。

“自我”在不停地調節“本我”和“超我”。

孩子為什麼喜歡拖拉磨蹭?了解背後原因,是讓孩子告别拖延的前提

比如,孩子拖着不寫作業,卻想玩一會兒,就是“本我”控制了他的行為,先玩高興再說,其他事都放到腦後。孩子開始寫作業了,就是“超我”控制他的行為,作業必須要做了,要不然完不成就會被批評。

孩子是喜歡快樂的,“本我”比較強勢,“超我”比較弱勢,需要大人提供必要的幫助,讓他積累一些經驗,練成肌肉記憶,才能戰勝“本我”。

如果家長縱容了孩子拖拉的行為,孩子雖然浪費了時間,但是最終寫完了作業,第二天沒有被批評,孩子就會因為這個僥幸繼續拖拉。

孩子為什麼喜歡拖拉磨蹭?了解背後原因,是讓孩子告别拖延的前提

也就是說孩子沒有體驗到拖拉帶來的後果,“自我”調節經驗不足,沒有能力在特定的時間調節成“超我”,就不會改變自己的行為。

如果家長給孩子規定一個時間,逾時不能寫作業,孩子拖拉時間長,完不成作業,第二天就被批評,經曆多次之後,孩子的“自我”就增長了一些經驗,在規定的時間必須和“本我”抗衡。

孩子的拖拉不隻是寫作業,還有很多,諸如吃飯、睡覺、上學等等,讓孩子長記性,各種事情不拖拉,需要家長保持長期耐心,逐個幫助解決。

孩子為什麼喜歡拖拉磨蹭?了解背後原因,是讓孩子告别拖延的前提

結語

孩子拖拉磨蹭,是個普遍現象,我們在解決孩子的問題之前,需要先了解背後的原因。了解原因之後,去了解孩子,反思自己的行為,才能找到更有效的解決方案。否則,就是治标不治本了。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幹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