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上最牛的人都不讓孩子小時候用電腦和手機。真的是這樣嗎?

近日看到網友發了一篇小短文,關于孩子玩電腦和手機的,這位網友說有兩位富豪不讓自己孩子小時候玩電腦和手機,并且認為富豪們設計的電腦和手機産品是讓世界上其他孩子沉迷的,富豪的孩子可以持續地站在金字塔頂端。

下圖是這位網友的小短文:

世界上最牛的人都不讓孩子小時候用電腦和手機。真的是這樣嗎?
世界上最牛的人都不讓孩子小時候用電腦和手機。真的是這樣嗎?

  • 我身邊的孩子玩電子産品的情況

我兒子上二年級,身邊玩伴有幼稚園時期的朋友,還有現在同班同學,與我兒子經常約一起玩耍的孩子有6位,其中幼稚園時期的朋友3位,現在二年級同班同學有3位。這6個孩子我比較熟悉,因為經常見面,大部分都經常一起聚餐或者去遊樂園。

這6個孩子有2個絕不動電子産品(家長嚴格控制),有3個孩子是可以玩手機遊戲的,家長有規定的時間,平日上學隻有周末可以玩1小時,寒暑假每天可以玩1-2小時。另外1個孩子比其他孩子玩得稍多點,平日上學時不玩,周末每天可以玩好幾個小時,寒暑假每天可以玩好幾個小時,并且他的家長給這孩子遊戲裡充了不少錢買裝備。

世界上最牛的人都不讓孩子小時候用電腦和手機。真的是這樣嗎?

是以,我身邊有50%的孩子可以玩手機遊戲,但是有時間限制。33%的孩子被限制使用手機,絕不允許玩手機遊戲。16%的孩子可以玩手機遊戲,玩手機遊戲的時間比其他孩子稍多點,并且可以往遊戲裡充錢。我身邊的孩子玩手機遊戲的情況雖然不能反應所有孩子的情況,但是也接近真實。就是說被嚴格限制動手機的孩子有近三分之一。當然,國小高年級以後可能玩手機遊戲的比例會逐漸增加。

總之,普通家庭有允許孩子玩手機遊戲的,也有家庭嚴格控制不讓孩子玩的。并不是隻有這兩位富豪的孩子不玩電腦和手機,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很多被嚴格限制使用電腦和手機的(隻指用電腦和手機玩遊戲或其他娛樂)。其實在控制電子産品方面普通家庭的父母做得比富豪有過之而無不及。

世界上最牛的人都不讓孩子小時候用電腦和手機。真的是這樣嗎?
  • 世界首富埃隆·馬斯克小時候沉迷電腦

埃隆·馬斯克小時候不玩手機遊戲,因為沒有智能手機。他沉迷的是電腦遊戲,并且還自己做出了小遊戲。

去年剛成為世界首富的埃隆·馬斯克算得上是現在最優秀最成功的人了吧。他的成功不是他是世界首富,而是他的創造力無敵,有人類頂尖的創造力,可以從無變有。

世界上最牛的人都不讓孩子小時候用電腦和手機。真的是這樣嗎?

馬斯克媽媽的《人生由我》中寫道馬斯克12歲做了一款遊戲賣了500美元,還登上了當地的報紙,這份報紙他媽媽一直收藏着。馬斯克自傳《矽谷鋼鐵俠》中也記錄了這件事。由此可見,馬斯克10歲左右就玩電腦,也有可能5、6歲就開始接觸電腦,在那個年代電腦遊戲更是“洪水猛獸”,馬斯克家庭的教育理念就是“放任自流”,是以玩電腦遊戲在他的家庭不算啥。

馬斯克小時候玩電腦的時間不會少,剛成年就做出網站來了,後來賣了不少錢,為以後的事業奠定了經濟基礎。可見馬斯克小時候玩電腦遊戲沒有影響他成功,反而是由這個走向成功的。

世界上最牛的人都不讓孩子小時候用電腦和手機。真的是這樣嗎?
  • 人類史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電子人)誕生

說一個事實,2019年,人類史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電子人)誕生,它叫彼得2.0,有興趣的可以自己了解詳情。這個和孩子小時候玩不玩電腦手機遊戲有啥關系呢,我認為有很大關系。

電子人的産生可以看出未來世界的大趨勢,人類孩童玩泥巴滿街瘋跑的時代過去了,不會再回來了。未來孩童的玩法更精彩更有趣,孩子們可能是用虛拟身體在天上飛地裡鑽,也可能用虛拟身體玩泥巴,可以讓泥巴變成黃金色還可以帶各種香味,隻要你創造什麼都可以。

是以,妄想讓孩子按照過去的模式生活,不用電腦和手機,基本實作不了。

世界上最牛的人都不讓孩子小時候用電腦和手機。真的是這樣嗎?
  • 尹建莉老師的女兒圓圓

專門從事教育研究與寫作的尹建莉老師,她的女兒圓圓考上了常青藤學校,在尹建莉老師的多本著作中都提到自己女兒從小就玩遊戲,快聯考的時候自覺的減少玩遊戲的時間,備戰考試等等,這件事從側面說明從事教育研究工作的專業人士沒有覺得遊戲有損孩子成長。而且圓圓剛開始玩遊戲的時候一天要玩7-8小時,尹建莉老師也沒有太限制。

  • 我兒子玩手機的情況

上文中說了我身邊最熟悉的6個孩子玩手機的情況,我兒子比這6位小朋友玩得再多一點,也就是說我兒子在同齡孩子中玩手機的時間算時間長的。

我兒子不是隻有玩手機遊戲的時間長,他戶外運動和到處玩耍的時間也是同齡孩子算長的,隻有寫作業的時間在同齡孩子裡是最少的,他的時間是把作業的時間用來各種玩。

世界上最牛的人都不讓孩子小時候用電腦和手機。真的是這樣嗎?

我兒子從小是在繪本堆裡長大的,我給他讀過近千本圖書,還帶他到處遊玩(日常市内周邊遊玩,不是環遊世界啥的,沒有那個條件)。我家氣氛輕松,很少限制孩子。在這種情況下4歲我給配上了手機,主要是用微信和爺爺奶奶外婆外公視訊聊天,後來看到親戚家孩子玩《我的世界》,我兒子也想玩這個遊戲,我就給孩子下載下傳了,後來玩過《和平精英》和《香腸派對》,最近一年隻玩《我的世界》和看這個遊戲的解說。

這幾天我看到我兒子錄了遊戲視訊和魔術視訊,魔術視訊就是現在短視訊裡突然變出來東西的那種,用了app裡一些功能。我兒子7歲半,錄的視訊很簡單,他自己試着用app的功能做的視訊,這不就是學習嘛!現在錄短視訊養家糊口的人不也是這樣工作的嘛。

世界上最牛的人都不讓孩子小時候用電腦和手機。真的是這樣嗎?
  • 我的觀點

我想用事實說明孩子玩電腦和手機不是一無是處,電子産品不是“洪水猛獸”,該不該玩遊戲和每天玩多久無法與其他孩子保持一緻,算不算沉迷也不是看遊戲時長,隻有适合自己家庭自己孩子的才最合适。

過去孩子玩泥巴滿街跑,那個時代已經過去,當代的孩子就是喜歡電子産品,不管你怎樣陪伴孩子,不管你帶孩子讀多少書,孩子過了幼兒期後需要發展抽象思維能力的時候,就會很喜歡電子産品,嚴格控制孩子不讓玩手機,極有可能孩子一脫離父母就開始沉迷。這也可能破壞親子關系,孩子沒有能力的時候被控制,心裡不痛快也不會說,因為孩子特别明白父母不喜歡自己玩電腦和手機,這樣的事很多,這些事是孩子長大後不願意和父母同住的原因之一,這就是控制和反控制。

養孩子不能完全照古代的養法,也不能完全按照父母的經驗養,更好的做法是多關注科技、教育、兒童心理、哲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現在養孩子與科技有很大關系,因為過去的科技發展慢,人類的生活工作變化不夠大,即便是現在的智能手機都不夠颠覆,未來幾十年人類可能走向半機械化,我們的孩子可能不再是有機生命,腦機結合不會很久,那時候大腦和電腦不太容易區分,這樣往回推算玩不玩手機就會有更寬松的态度。

世界上最牛的人都不讓孩子小時候用電腦和手機。真的是這樣嗎?

我看到兒子長時間玩手機也會焦慮,但是現在焦慮的程度越來越輕了,因為我知道自己的判斷能力有限,我對世界上的事包括孩子的事知道得太少了,我不能輕易采取措施。是以我隻盡力增加認知,對孩子的事保持觀察的态度,以孩子的需求為出發點滿足孩子的真實需求。在有能力的時候多雞自己,不雞孩子。

除了滿足孩子的真實需求,我每周還會給孩子提供多次外出玩耍的時間,周中有1-2次和同學玩,每周末我們一家出門玩,盡力豐富孩子的生活。我兒子做作業的時間很少,是以比同齡孩子有更多玩耍時間,我兒子要麼是出門玩要麼玩《我的世界》遊戲,非常充實地玩耍,現在二年級依然保持輕松的狀态。

世界上最牛的人都不讓孩子小時候用電腦和手機。真的是這樣嗎?

你的孩子不需要和别的孩子生活一樣,你覺得大家怎樣過得更舒心就行了,我隻想告訴你手機沒有那麼可怕,我的孩子也在玩手機,把家庭工作搞好,豐富孩子生活,給學齡孩子減壓,這才是重要的,至于孩子玩不玩手機不是最重要的。

有很小比例的孩子屬于真正沉迷電子産品,就是那種現實生活不開心,家庭氣氛壓抑,父母給孩子的壓力太大,這類孩子玩電子産品不是為了玩,是解脫。對待這類孩子要小心,要慎重對待,防止孩子出現極端行為。對待這類孩子的方法是認同孩子,先讓孩子玩着電子産品,不要盲目控制,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變開心一點再做下一步打算。

注:圖檔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