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城市志|上海再造新名片:世界一流設計之都

設計,塑造人類現代文明;創意,驅動文明持續發展。作為全球超大型城市的上海,正向着創意設計産業的新高度邁開大步。

2月17日上午,上海建設世界一流“設計之都”推進大會在友誼會堂召開,上海多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建設世界一流“設計之都”的若幹意見》,提出上海到2025年将基本建成設計産業繁榮、品牌卓越、生态活躍、氛圍濃郁的“設計之都”,到203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設計之都”。

目标很明确,時間也并不久遠,上海有這樣的實力和底氣。

建築與景觀:創意靈感的實體載體

在設計之都的建設上,上海其實一直在路上。

嚴格意義上講,自2010年加入聯合國“創意城市網絡”以來,上海已用12年的時間籌建“設計之都”。當然,從更大的次元上說,自改革開放以來,無數次先行先試,無不是在為這座城市夯實創意設計的地基。

在上海,有着肉眼可見的設計之美。提起上海,很多人腦海裡都會浮現起陸家嘴和外灘。

浦江西岸,萬國建築博覽群記錄着城市的曆史風貌;浦江東岸,陸家嘴“三件套”和東方明珠又見證着高速發展的城市現狀。一江之隔,兩種建築風格;一座城市,兩處時代印記。這本身就是一種别樣的時代設計。

沿着浦江漫步,又有另一番風味。2017年底,黃浦江兩岸45公裡岸線公共空間的全線貫通,為上海的母親河繡上花邊。

這條狹長的岸線,凝結着上海各區獨特的創意設計:楊浦将老工業遺迹儲存開發;徐彙打造亞洲最大文化載體群落;浦東建構東岸“氧氣庫”;黃浦濱江依托外灘建築群成為“世界視窗”;虹口北外灘更成為市民遊客節假日必選的熱門打卡地。

公共空間的景觀設計,不僅展現在黃浦江這條主動脈,更可見于城市中大大小小的“血脈”。

對于二十年前的我來說,離家最近、過節必遊的公園,是四公裡以外的世紀公園。即便因為課業繁忙無暇出遊,隻是趴在窗台上看着公園内時而燃放的高空煙花,已是一種享受。

現如今,小區兩側的街道被改造成微型公園,步道、座椅、綠化一應俱全。步行五分鐘,走過兩個路口,又能在家門口更為寬敞的文化公園裡跑步健身。“一步一景,移步換景”,課本裡經常出現的寫作手法,真實地存在于我的身邊。

建設“設計之都”,上海已用可閱讀的建築和多用途的景觀,構築起創意靈感的實體載體。

文化與時尚:設計裡的人文氣息

上海曾被譽為“東方巴黎”。

兩座城市之間的類比,直覺地反映在城市地标的連線:塞納河對應黃浦江,香榭麗舍大街對應南京路,埃菲爾鐵塔對應東方明珠……但流于表面的類比,既顯得生搬硬套,又恰恰忽視了地标背後兩者真正的相通之處——城市的人文氣息。

香榭麗舍大街的香豔、盧浮宮的奢華、聖母院的典雅,共同譜寫了巴黎人的浪漫;在上海,錯落有緻的文化場館、絢爛缤紛的時尚活動,乃至鑲嵌在街頭巷尾的咖啡館,都使這座城市香氣襲人、光彩奪目。

上海力争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需要一批具有國際水準、展現上海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設施載體,為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做大做強文化“碼頭”、做實做優文化“源頭”提供有力支撐。

近些年,從“攬盡上海千年曆史”的廣富林文化遺址,到重新揭幕的上海大世界,再到不久前開館的浦東美術館,以及建設中的上海圖書館東館、上海博物館東館、上海大歌劇院……

上海正在通過建築設計帶動文化産業,将曆史照進現實,将海派文化推向世界。

文化場館拔地而起,文化産業蓬勃興起,上海處在全球文化交融的中心位置,招徕四方賓朋。每年舉行的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時裝周,以及衆多藝術大展,彙集頂尖藝術家及作品,吸納前沿的藝術設計理念與思潮,在魔都掀起陣陣的時尚風暴。

與此同時,市民群衆的熱情參與、積極回報也在另一個層面上烘托出這座城市濃烈的文藝氛圍,讓創作設計的靈感火花得以生生不息。

工業與資訊:設計賦能的科技成果

在高速發展的資訊化時代,設計已不局限于藝術,而是上升到更高的層面,具有多元的功能。

《上海建設世界一流“設計之都”的若幹意見》即指出,上海要以工業設計和數字設計賦能先導産業,加強內建電路設計,聚焦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産品和技術設計,突破人工智能核心算法設計;引領重點産業,推動電子資訊、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新材料等産業設計能力全面提升……

這其實就是在以設計賦能科技,以創意引領産業。将設計與科技完美融合,也是上海近年來的一貫追求。

每年5月,上海科技節如約啟幕。曆時三十載的科技節,如今成為創新成果釋出會、科技産品展示廳、科技工作者的節日、公衆的科技嘉年華。

每年金秋,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滬召開。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與中國兩院院士共聚浦江之濱,共議目前全球面臨的重要命題,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科技發展出謀劃策。

連續四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期舉辦,上海成為各國優勢産業傑出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

舉辦科技節、科學家論壇、博覽會,是為了凝聚科學共識、激發設計靈感、共享科技成果,也是為了承接節日展會的溢出效應,将展品化為商品,将理念落于實際,以人才驅動科技發展。

打造世界一流的“設計之都”,上海有三個具體的目标——更美的環境、更潮的氛圍、更酷的産品。當然,要實作更美、更潮、更酷,上海需要一個更強的大腦。

我們常用“繡花針般的工夫”來形容上海的城市治理,這是因為上海體量大、人口多、産業密集、要素豐富,要系統性地解決任何城市難題,必須拿出足夠細緻的方案,采取足夠精密的手法。

建築大廈,需要考量每一尺高度的安全隐患;布置景觀,需要思忖每一寸土地的利用價值;工業開發,需要計算每一個零件的裝配參數。每一尺、每一寸、每一個,都是設計的産物,也是“設計之都”的磚石。

感慨于上海之大,也可用心體會上海之細。未來的數年,我們不妨共同關注、參與“設計之都”的進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