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城市志|上海再造新名片:世界一流设计之都

设计,塑造人类现代文明;创意,驱动文明持续发展。作为全球超大型城市的上海,正向着创意设计产业的新高度迈开大步。

2月17日上午,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推进大会在友谊会堂召开,上海多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若干意见》,提出上海到2025年将基本建成设计产业繁荣、品牌卓越、生态活跃、氛围浓郁的“设计之都”,到203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设计之都”。

目标很明确,时间也并不久远,上海有这样的实力和底气。

建筑与景观:创意灵感的物理载体

在设计之都的建设上,上海其实一直在路上。

严格意义上讲,自2010年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以来,上海已用12年的时间筹建“设计之都”。当然,从更大的维度上说,自改革开放以来,无数次先行先试,无不是在为这座城市夯实创意设计的地基。

在上海,有着肉眼可见的设计之美。提起上海,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起陆家嘴和外滩。

浦江西岸,万国建筑博览群记录着城市的历史风貌;浦江东岸,陆家嘴“三件套”和东方明珠又见证着高速发展的城市现状。一江之隔,两种建筑风格;一座城市,两处时代印记。这本身就是一种别样的时代设计。

沿着浦江漫步,又有另一番风味。2017年底,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的全线贯通,为上海的母亲河绣上花边。

这条狭长的岸线,凝结着上海各区独特的创意设计:杨浦将老工业遗迹保存开发;徐汇打造亚洲最大文化载体群落;浦东构建东岸“氧气库”;黄浦滨江依托外滩建筑群成为“世界窗口”;虹口北外滩更成为市民游客节假日必选的热门打卡地。

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黄浦江这条主动脉,更可见于城市中大大小小的“血脉”。

对于二十年前的我来说,离家最近、过节必游的公园,是四公里以外的世纪公园。即便因为课业繁忙无暇出游,只是趴在窗台上看着公园内时而燃放的高空烟花,已是一种享受。

现如今,小区两侧的街道被改造成微型公园,步道、座椅、绿化一应俱全。步行五分钟,走过两个路口,又能在家门口更为宽敞的文化公园里跑步健身。“一步一景,移步换景”,课本里经常出现的写作手法,真实地存在于我的身边。

建设“设计之都”,上海已用可阅读的建筑和多用途的景观,构筑起创意灵感的物理载体。

文化与时尚:设计里的人文气息

上海曾被誉为“东方巴黎”。

两座城市之间的类比,直观地反映在城市地标的连线:塞纳河对应黄浦江,香榭丽舍大街对应南京路,埃菲尔铁塔对应东方明珠……但流于表面的类比,既显得生搬硬套,又恰恰忽视了地标背后两者真正的相通之处——城市的人文气息。

香榭丽舍大街的香艳、卢浮宫的奢华、圣母院的典雅,共同谱写了巴黎人的浪漫;在上海,错落有致的文化场馆、绚烂缤纷的时尚活动,乃至镶嵌在街头巷尾的咖啡馆,都使这座城市香气袭人、光彩夺目。

上海力争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需要一批具有国际水准、体现上海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载体,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文化“码头”、做实做优文化“源头”提供有力支撑。

近些年,从“揽尽上海千年历史”的广富林文化遗址,到重新揭幕的上海大世界,再到不久前开馆的浦东美术馆,以及建设中的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

上海正在通过建筑设计带动文化产业,将历史照进现实,将海派文化推向世界。

文化场馆拔地而起,文化产业蓬勃兴起,上海处在全球文化交融的中心位置,招徕四方宾朋。每年举行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时装周,以及众多艺术大展,汇集顶尖艺术家及作品,吸纳前沿的艺术设计理念与思潮,在魔都掀起阵阵的时尚风暴。

与此同时,市民群众的热情参与、积极反馈也在另一个层面上烘托出这座城市浓烈的文艺氛围,让创作设计的灵感火花得以生生不息。

工业与信息:设计赋能的科技成果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设计已不局限于艺术,而是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具有多元的功能。

《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若干意见》即指出,上海要以工业设计和数字设计赋能先导产业,加强集成电路设计,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产品和技术设计,突破人工智能核心算法设计;引领重点产业,推动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设计能力全面提升……

这其实就是在以设计赋能科技,以创意引领产业。将设计与科技完美融合,也是上海近年来的一贯追求。

每年5月,上海科技节如约启幕。历时三十载的科技节,如今成为创新成果发布会、科技产品展示厅、科技工作者的节日、公众的科技嘉年华。

每年金秋,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沪召开。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与中国两院院士共聚浦江之滨,共议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命题,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发展出谋划策。

连续四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举办,上海成为各国优势产业杰出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

举办科技节、科学家论坛、博览会,是为了凝聚科学共识、激发设计灵感、共享科技成果,也是为了承接节日展会的溢出效应,将展品化为商品,将理念落于实际,以人才驱动科技发展。

打造世界一流的“设计之都”,上海有三个具体的目标——更美的环境、更潮的氛围、更酷的产品。当然,要实现更美、更潮、更酷,上海需要一个更强的大脑。

我们常用“绣花针般的工夫”来形容上海的城市治理,这是因为上海体量大、人口多、产业密集、要素丰富,要系统性地解决任何城市难题,必须拿出足够细致的方案,采取足够精密的手法。

建筑大厦,需要考量每一尺高度的安全隐患;布置景观,需要思忖每一寸土地的利用价值;工业开发,需要计算每一个零件的装配参数。每一尺、每一寸、每一个,都是设计的产物,也是“设计之都”的砖石。

感慨于上海之大,也可用心体会上海之细。未来的数年,我们不妨共同关注、参与“设计之都”的进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