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沒有錢的國小生江湖,“奧特曼卡片”才是硬通貨

你給孩子零花錢了嗎?有這個打算嗎?

在德國定居的經濟學博士二姐Claire,最近發現剛入國小的兒子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忍者卡片,跟班裡的其同學交換各種各樣物品,這令她大吃一驚。(忍者在德國小男孩心中的地位,相當于國内的奧特曼,為了入鄉随俗,我在标題中用了“奧特曼卡片”)

于是,她開始思考,要不要給孩子零花錢,這才發現嚴謹的德國人在“财商培養”這一塊真的相當重視——竟然有專業機構專門出了“給孩子零花錢和年齡的對照表”,精确到了比如6歲、7歲、8歲等不同年齡段,給多少,怎麼給;還貼心地提供了給娃零花錢的原則,非常詳盡。

沒有錢的國小生江湖,“奧特曼卡片”才是硬通貨

在今天的文章中,二姐會結合自己的經曆,詳細分享德國專家等給零花錢建議,不要錯過哦!

用“忍者卡片”當貨币換東西

小朋友的“财商”遠超想象

當一個人類幼崽進入國小,進入班集體,他就開始融入一個真實的小型社會。這個環境跟幼稚園完全不一樣,畢竟6歲的小朋友“鬼點子”要多特别多。

我家大哥,進入國小已經半年多,我驚喜地發現這幫沒什麼零花錢的小朋友,竟然用自己的方式開啟了“市場交易”,貨币是幻影忍者卡片,而且相當熱火朝天。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段時間,我家大哥一放學就在家翻箱倒櫃尋找“幻影忍者卡片”,視若珍寶,每天拿出來一遍遍地數,還小心翼翼地整理好,帶去學校。這些卡片以往他幾乎都沒什麼興趣,都是買雜志附贈的,随手丢在雜物箱裡。

沒有錢的國小生江湖,“奧特曼卡片”才是硬通貨

買雜志附贈的幻影忍者卡片,圖檔來自網絡

我一直不明白他怎麼會突然愛上玩“幻影忍者卡片”,直到有一次整理大哥書包時,發現了四五個未曾見過的樂高人偶,我很納悶,趕緊問他:“這些小人是哪兒來的?”,畢竟還沒開始給他零花錢。

大哥看了一眼,淡定地回答:“這些啊,我用忍者卡片跟同學換的!”

——“什麼?卡片還能換小人?”

——“對啊,卡上畫了哪個小人,就可以換一個真的小人,這是我們約定的。”

——“可我最近也沒見你帶卡片去學校啊,你哪來的卡片換小人?”

——“哎,這個嘛,我用餅幹跟他們換的卡片!”

——“啊?你居然用餅幹跟人換卡片!”

——“對呀,不光是餅幹,也可以用筆或别的玩具來換卡片,隻要兩個人說好就行!”

人類幼崽的智慧再次震驚到我,他們竟然自己建立了一種市場模式,也找到了一種通用貨币來發揮交易功能,不再是簡單粗暴的以物換物。這波“以卡代錢”的操作,玩得666!

沒有錢的國小生江湖,“奧特曼卡片”才是硬通貨

我也猛然意識到,這不是财商啟蒙最好的時機嗎?

我接着盤問:

——“你跟别人換的時候,人家一張遊戲卡可以換你什麼東西呢?”

——“就随便一個東西呀”

——“随便什麼都行嗎?一塊餅幹?一支筆?還是一個玩具?”

——“随便一個什麼都行啊,反正一張卡就換一樣東西!這樣才公平!”

好家夥,不問不知道,一問吓一跳!這出其不意的定價邏輯“一個換一個”,讓我有理由懷疑大哥會不會把家當賠光。

沒有錢的國小生江湖,“奧特曼卡片”才是硬通貨

為了讓他發現其中的問題,我繼續盤問:

——“那有人用一張普通遊戲卡換你一張金卡,你換嗎?”

——“當然不換,起碼要兩張普通卡才能換我一張金卡!”

——“那如果有人用一張金卡換一個巧克力,你換嗎?”

——“當然換,一張卡一個巧克力,可以呀”

——“那如果有人用一張普通卡換一個巧克力,你換嗎?”

——“換,不對,我想想....."

話說到這兒,大哥終于發現好像哪裡有點不對了,但又說不清楚。

我決定趁熱打鐵,拿出囤了一年的模拟貨币,帶着大哥開始玩擺攤的遊戲。

第一回合,我當賣家,大哥當買家。我拿出6個汪汪隊玩具擺成一排,标價分别是30-80元,有零有整。大哥得到的是一堆模拟貨币,有硬币、有紙币。

沒有錢的國小生江湖,“奧特曼卡片”才是硬通貨

買賣場景過程實拍

第二個回合,就有意思了,這回我們角色互換,我當買家,大哥當賣家。

我每跟他買一件東西,都提醒他,這件是他在上一回合花了多少錢從我手裡買去的。前面兩次開價,他完全沒有在意自己買入的成本,我提醒他:“這輛車你是花了50元買的,你現在賣10元,算下來你的錢是不是變少了?”。

大哥這才醍醐灌頂,原來賣東西還能讓錢變少,世界真奇妙!

經我點撥,大哥開始以賺錢為目的坐地起價,一輛30元買入的小車開價300,直接翻了10倍!作為一名理性的消費者,我隻能再次鄭重警告這名商家:“你這太貴了,這麼貴的話,我不買了,這車不值那麼多錢。”

沒有錢的國小生江湖,“奧特曼卡片”才是硬通貨

大哥有點快被我整瘋了,便宜也不行,貴了也不行,定價這件事就不是人幹的活兒……

但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孩子對現實世界的價格規律絲毫沒有概念,既不了解價值決定價格,也不明白供需影響波動,他腦海中對物品的價值判斷完全是空白的。

價值判斷是個非常主觀的題,但想想我們自己的心理價位是如何形成的就不難發現,給孩子一個可供參考的參照系非常重要,而這個參照系的一個重要來源就是我們以往的經驗。

沒有錢的國小生江湖,“奧特曼卡片”才是硬通貨

大哥終于有零花錢了

如何給、怎麼給才合适呢?

發現大哥在學校的“以物換卡,以卡換物”後,我知道給他發零花錢這件事不能再拖了,他的行為已經發出了明确的信号——現在是引入用錢概念的黃金時期。

于是,我開始琢磨要怎麼科學的給他發零花錢。畢竟一個從來沒有為錢操過心的人,是永遠不會想着去省錢、存錢和理财的。

而且一個從小就能學習如何處理錢、以及與錢相關的人際關系的孩子,從小就能體驗到花錢的快樂、攢錢的不易的孩子,長大後肯定可以更自在地跟錢打交道,同時更擅長取舍和規劃。

那麼如何給呢?給多少呢?是直接定額每周給?每月給?還是設定一些目标,獎勵着給呢?不查不知道,一查我才發現德國人真是嚴謹,在“給孩子零花錢”這件事上,竟然有非常詳細、精确的表格和建議,基本不用動腦子,一步步按着做就行。

沒有錢的國小生江湖,“奧特曼卡片”才是硬通貨

我把它們總結下來,現在一一分享給大家:

要重點強調的是,給零花錢的原則——

零花錢既不是工資也不是勞動補償,而是家庭開支的一部分,也就是說:

1、零花錢不是父母的施舍,要給就痛痛快快、有規律地給

可以跟孩子約定一個固定時間,就像發工資一樣,主動按時給。

别好像給個零花錢,你就是“老闆”或“上帝”一樣,可以要求孩子做這,要求孩子做那,而孩子為了得到“零花錢”需要取悅你,或者乞求你。

德國官方推薦的是10歲以下每周給,10歲以上每月給,因為低齡兒童還不具備長期規劃的能力。

沒有錢的國小生江湖,“奧特曼卡片”才是硬通貨

2、零花錢不應該作為獎懲工具,來控制孩子的行為

很多爸媽會把“零花錢”和“任務”挂鈎,比如讓孩子做個家務,給多少錢;完成什麼任務,達成什麼目标,獎勵多少錢,德國官方非常不推薦這樣做。

拿做家務舉例來說,每個家庭成員都有義務承擔一部分家務,如果再是以付錢給孩子,這本身就代表孩子是為錢在做家務,而不是應該做家務。

如果用錢獎勵孩子的學習或日常行為中的優秀表現,也有很大的問題,金錢獎勵的外在動機,很容易會把孩子做事的内在動機給團滅。給多了,孩子就隻想着為錢奮鬥;給少了,孩子會覺得“你在侮辱誰”。不論是哪個,都會讓他們忘記了做事的初心。

同樣,把錢作為一個懲罰手段,也是挺讨厭的,甚至比作為獎勵更讨厭,因為人們天生更厭惡損失。

沒有錢的國小生江湖,“奧特曼卡片”才是硬通貨

3、零花錢不要給太多,也不要太少,不同年齡段有不同标準

德國青少年研究所(Deutsches Jugendinstitut)2014年釋出了一個名為《零花錢與金錢教育》的報告,裡面關于不同年齡的孩子,給多少零花錢,又非常詳細的推薦[2],我簡單翻譯了一下:

沒有錢的國小生江湖,“奧特曼卡片”才是硬通貨

圖檔來源Sparkasse,以德國青少年研究所2014年報告為基礎,并根據2020年通脹水準調整繪制

這個表格,已經考慮了到2020年以來的通脹水準。圖上顯示了每個年齡段的孩子,大緻應拿到多少歐元的零花錢,1歐元大概等于7元人民币,大家可以自己換算一下。

德國官方建議,最小4歲多就可以給零花錢,對于14歲以上的孩子,還應該再額外給他們一筆開支預算,以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正常消費,如買衣服、學習用品、手機話費等(對應該圖右上角藍色區域内的金額)。

當然,這隻是一個大緻建議而不是規定,父母應當根據各家的具體情況做出适當調整,比如你們居住城市的經濟水準、家庭的收入狀況、家庭子女數量和年齡差、孩子的認知發展節奏等等……

4、零花錢是孩子的錢,應該讓孩子自由支配

給出去的零花錢,就是孩子的錢,支配權當然也在孩子手裡,家長可以給建議,但不能幹預,聽不聽也全由孩子。

也就是說,孩子想買巧克力,你不要管;孩子想買玩具,你不要管;孩子想買家裡已經有很多的小玩意,你還是不要管!是不是很難受,也不了解,孩子浪費錢,用錢買不好的零食,都不管?

是的!别管,孩子就是在不停的花錢中,積累經驗和學習如何協調自己的欲望和預算。反正你給的零花錢是限量的,而且額度不高。比如,6歲前,每周5元上下,就算買巧克力,能買多少?

别管的意思是不限制,而不是說不去了解和引導。如果你發現了孩子不合理的購物行為,當然可以跟他分析利弊循循善誘,但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孩子自己手裡。

是以,放下家長的控制欲,給孩子自由,才是給零花錢的黃金标準!

沒有錢的國小生江湖,“奧特曼卡片”才是硬通貨

5、給孩子零花錢的多少,家長沒必要攀比

社群裡的媽媽在讨論零花錢時,我經常會看到大家生怕給孩子給少了,孩子自卑什麼的,其實大可不必。

我認為社會比較總是會出現,而且無處不在。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去引導孩子合理消化這種不平等,而不是刻意為他營造一種虛假的平等,我們無法保護他們一輩子。

這部分“與錢相關的人際關系”話題,比如攀比,比如借錢等,在後續的專欄中,我會更細緻的分享,大家記得持續關注我們的專欄哦!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總之,在給零花錢這件事上,對家長最大的要求就是“放權”,給孩子自由。

正如,我們開篇說的那樣,所謂财商,就是要讓孩子自己去體驗花錢的快樂和憂傷,自己去取舍、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