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長心房】孩子拖拉、磨蹭,越催越慢!你家有同款娃嗎?帶處方,可收藏!

“磨蹭與催促”對我們并不陌生,比如早上催起床,放學催寫作業,晚上催睡覺等,父母為什麼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因為父母覺得孩子太磨蹭,打亂了自己的節奏。其實,父母不斷提醒孩子要“快快快”的時候,也打亂了孩子的生理節奏。

研究發現,孩子拖拉、磨蹭和時間觀的發展有關,也就是說孩子是有自己的生理節律的。比如美國格塞爾人類發展研究所對數千名孩子做了40多年跟蹤,詳細研究兒童行為的變遷與發展,而總結出來的系統研究成果中,這樣描述孩子時間觀的發展。

2~3歲的孩子,時間觀念開始迅速發展。對“現在”“過去”和“未來”的事情,一般都能很準确地說出。在此以前,雖然他們對先後次序的觀念有了初步萌芽,但都十分愉快地生活在當下,對于“過去”和“未來”感覺都不強。

4歲的孩子,對一天中要做的事情,以及每件事情前後的時間關系有了了解。他們能說出在幼稚園做了什麼,但大多數4歲孩子還不能準确地說出他們什麼時候上床睡覺、吃飯、起床、去幼稚園等。

5歲的孩子,已經能夠掌握成年人常用的與時間相關的詞彙,他們已經分得清過去與将來,知道一天之中跟他有關的事情和時間上的互相關系。

6歲的孩子,對時間觀念的了解比過去更加透徹和深入,但此年齡段的大部分孩子,對于10分鐘大約是多長時間仍沒有什麼感覺。是以,要給孩子一個提醒,比如給他上個鬧鈴,或者告訴他“時間到了”,或者讓他看挂鐘上的大針已經指到了那個地方。

7歲孩子,他們對時間的感悟力日漸增強,但此年齡段的孩子做事情也是最磨蹭的時候,經常會拖拉延時到最後“關頭”才開始做出來。

8歲孩子,孩子磨蹭的現象一般會在8歲左右得到改善。他們可以做到按時上學,也知道守時,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

每個孩子都有屬于他自己的節奏,隻有當他按照自己的節奏,一步一步感受“時間”、感受按時做事情的規律,才能真正成長起來。但要提醒的是,如果家長經常催促的孩子,可能會讓孩子成長為兩種極端性人格。

過分依賴型比如催做作業,如果孩子在一邊做,家長在一邊指手畫腳,孩子會非常緊張,作業越做越慢。最終,家長不得不親自上陣,直接幫他做或手把手教他怎麼做出來,結果孩子不會的還是不會,而且還會變成非常依賴家長。

極度反叛型家長每天都像唐僧念經一樣在孩子耳邊叨叨,會讓孩子很反感而生叛逆性格,變得易怒易煩躁、耐性差,根本聽不進别人勸。

面對孩子的問題,對症下藥最重要:

無條件接納自己的孩子愛是一切改變的基礎和前提。如果你家裡是一個内向寶寶,家長也無需焦慮,外向有外向的好處,内向也有内向的優勢。内向孩子心思細膩,很有想法,做事也有自己的計劃和節奏,家長不要輕易去打亂,隻要耐心順應孩子的節奏就好。如果孩子現在有磨蹭的表現,家長也不要随意給孩子“貼标簽”,我們的孩子并不需要十全十美,雖然暫時可能會有點小問題,但是不能是以就否定他。

家長要有明确的邊界感我們既不能大包大攬,一切代勞,也不能不管不顧、随意指揮。孩子要幹自己能力範圍内的事情,才能找到信心和動力,是以家長再給孩子安排任務的時候,一定要先考慮一下,這個事情是不是孩子能力範圍以内的?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事情會讓孩子有畏難情緒。同時,孩子能力範圍以内的事情家長也不要全部代勞。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學着承擔責任的過程,有責任才有動力。

尊重孩子的興趣,重視引導的方法作為家長,我們要學會看得到孩子。對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家長不要随意否定,在挑選興趣班的時候,盡量和孩子的興趣契合,做自己喜歡的事,孩子拖延的機率就會降低很多。當然,孩子還小,很多不感興趣的事情我們也要引導孩子去做。孩子磨蹭的時候,不隻是口頭催促,而是用更有趣的方式引導,比如和孩子比賽或者給孩子找個玩得來的小夥伴等。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對于小孩子來說,家長要用具體的表達來代替抽象的時間。比如想讓孩子收拾玩具,不要說“5分鐘把玩具收拾好”,可以試着說“媽媽現在去盛飯,盛完飯你把玩具收拾好好嗎?”同時父母也要學着細化和拆分任務,盡量每次隻安排一件事情、一個任務,這樣孩子做起來也會更有目标性。

正向的表達與激勵“快點快點,你這孩子怎麼這麼磨蹭啊!”這種負面的表達盡量用正向的表達替代,比如“咱們今天加加油,争取第一個到幼稚園怎麼樣?”如果孩子表現出積極主動的時候,要及時給與孩子肯定與鼓勵,換一種方式說話,孩子的配合度就會大大提高。

法國兒童精神專家克裡斯汀·弗拉薇尼說過:“依賴型人格的孩子,因為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而感覺自己是‘壞孩子’,失去自信;而反叛型人格的孩子,卻隻會越來越無視父母,變得自私冷漠。這兩種孩子,都毫無例外地喪失了自我”。請記住一句話:孩子的磨蹭不是病,催促的家長才最要命。

湖南農業大學心理學講師 吳芳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