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名雙一流院校清退700名畢業生:學校不是你混日子的地方

知名雙一流院校清退700名畢業生:學校不是你混日子的地方

新學期要來了,請告訴孩子:

讀書雖苦,但那是普通孩子看世界唯一的路。

作者 | 可樂媽

過年期間,我帶孩子回了一趟老家。

走親戚的時候,發現表哥家的卧室門緊閉着,裡面還時不時傳來遊戲的背景音樂。

兒子有些疑惑地問我:

“是誰在裡面?”

表嫂聽了,無奈地歎息一聲,撫摸着兒子的頭說:

“是你大哥哥,别管他了,咱們吃飯去吧。”

後來,在談話間,我才得知:

原來表哥的兒子本是南開大學的碩士,在校期間不好好上課,反而經常去網吧通宵。

到了交畢業論文的時候,更是百般拖延。

最終,被學校退學了。

大家聽後都唏噓不已。

回家的路上,孩子爸爸感歎道:

“表哥表嫂費那麼大勁才培養出一個高材生,他也太對不起父母了。”

而我上網搜了一下,結果發現:

像表侄子這樣的千辛萬苦考入名校,幾年後,又因為懶散被清退的其實并非個例。

僅在去年一年,南開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等多所“雙一流”高校就累計清退了超過700名碩、博研究所學生。

今年1月,知名“雙一流”理工院校南京資訊工程大學還釋出了一則清退公告:

對27名超過最長學習年限仍未獲得學位的碩士研究所學生,和9名博士研究所學生作退學處理。

知名雙一流院校清退700名畢業生:學校不是你混日子的地方

看着這些資料,再看看坐在書桌前正偷摸玩手機的兒子,我真的很犯愁:

那些每天混日子的孩子,對不起的不是含辛茹苦照顧他們的父母,也不是嘔心瀝血為他們備課的老師。

他們真正辜負的,其實是未來二十年的自己。

在最好的年華對自己不負責,之後人生的每一步,都得為此付出代價。

知名雙一流院校清退700名畢業生:學校不是你混日子的地方

當你停下來休息的時候

别忘了别人還在奔跑

剛放寒假的時候,兒子曾信誓旦旦地說,英語一直是自己的弱項,這個假期,一定要每天7點起床早讀。

當時我聽了他的話,感覺很欣慰。

可事實上,他隻有放假前三天是7點起床的,随後的日子裡,一天起得比一天晚。

那天我叫兒子起床,他更是不耐煩地将被子蓋在頭上,嘴裡還嚷嚷着:

“英語、英語、英語,一天到晚學英語有什麼用?

我最讨厭媽媽,最讨厭學習了!”

我既心酸又無奈。

現在的他,在學校擁有負責的老師,在家裡還有關心他的父母;

需要什麼,隻要張張嘴就能實作,但卻在最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

他可曾想過,自己無比厭惡的一切,又是多少孩子求之而不得的?

望着兒子的背影,我不禁想起了之前看過的兩張照片:

知名雙一流院校清退700名畢業生:學校不是你混日子的地方

他一定想象不到,在貧困山區裡,那些跟他差不多年紀的孩子正在經曆着怎樣的生活:

單薄的衣服、漏風的教室、兩三人合看的課本……

這些孩子早早承擔起了來自生活的壓力,但眼裡卻依舊閃爍着對于知識的渴望。

再看看這張照片:

知名雙一流院校清退700名畢業生:學校不是你混日子的地方

這是在阿富汗拍的。

這些孩子沒有教室、沒有桌椅,也沒有課本,隻能坐在一張破布上,聽老師傳授知識。

哪怕距他們不遠處,正是硝煙彌漫的戰場。

但在他們的心裡,能讀書、能上課,就已然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了。

因為沒有人比他們更明白:

讀書實苦。

但跟生活的苦相比,卻是一個人此生承受最輕的苦了。

食不果腹的孩子都還在為了夢想努力拼搏,遠方的哭聲也從未停止。

而孩子你呢?

擁有最好的老師、最舒适的學習環境、最關心你的父母,又憑什麼不努力,憑什麼對這一切嗤之以鼻?

知名雙一流院校清退700名畢業生:學校不是你混日子的地方

在最好的位置睡覺

是對青春最大的辜負

前段時間,我看到了一件讓人很憤怒的事情:

有一名老師教的是六年級的科學,當他批改期末試卷的時候,卻看到很多讓自己崩潰不已的答案:

有的學生,在橫線上不斷重複着“老師SB”;

知名雙一流院校清退700名畢業生:學校不是你混日子的地方

有的學生在試卷的空白處,歪歪扭扭地寫下“我是你爹”;

知名雙一流院校清退700名畢業生:學校不是你混日子的地方

還有的學生,不知道答案還長篇大論地批判着題目:

“無語,什麼都要寫理由,這意思不就是你問我為什麼用水洗頭的意思一樣嗎?

我問你,你昨天吃飯了嗎?

你說你吃了,我還不要臉地問你為什麼吃飯,理由是什麼,腦子不好,這種問題誰不生氣。”

知名雙一流院校清退700名畢業生:學校不是你混日子的地方

這位老師無奈地表示:

自己并不生學生的氣,隻是痛心這些孩子自己耽誤了自己。

同是國小教師的閨蜜告訴我,她的班裡也有幾個這種“刺頭”:小小年紀出口成髒;

動不動就和同學打架,甚至敢當面頂撞老師;

經常玩遊戲,一考試幾門科目加起來還沒有100分……

不僅如此,這些孩子對自己的行為還洋洋得意,覺得那些認真學習的同學都是“狗腿子”、“死讀書”。

殊不知,一舉棋錯,滿盤皆輸。

青春才不是什麼黃金時期,它是一條分水嶺,分開了努力和堕落的人。

而那些在最好的年紀睡覺的孩子,自以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氣;

但實際上它所給你的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更是日後漫長而沉重的痛苦。

就像有句老話說的:

少不勤苦,老必艱辛;少能服苦,老必安逸。

這就是所謂的“苦難守恒定律”:一個人這輩子要吃的苦,總是有數的。

它既不會無故産生,也不會憑空消失,隻會從一個階段轉移到另一個階段,或者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

今天享了不該享的福,那明天就得吃原本不需吃的苦。

不要在最好的年紀浪費生命。

人生最可怕的,是你安于現狀,又将自己偷偷原諒。

知名雙一流院校清退700名畢業生:學校不是你混日子的地方

生命中所有不應得的燦爛

終究需要用痛苦來償還

網上曾發起過一則投票,由3000萬網友選出“人生十大遺憾之事”。

其中,高居首位的便是:

未珍惜年少考入好大學,以緻此生碌碌無為。

知名雙一流院校清退700名畢業生:學校不是你混日子的地方

還記得那個聯考考了623分,卻還在淡定送外賣的小哥王威嗎?

當媒體争先報道他的勵志事迹時,他卻說:

“我是一個反面教材。”

大家才知道,這已經不是王威第一次參加聯考了。

2013年,他曾以超出湖北省一本線60分的好成績,被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工程和科學專業錄取。

但因為對專業不感興趣,王威在大學期間迷上了遊戲。

直到大四快畢業時,他才發現自己已經挂科太多,不得不面臨退學。

離開學校後,他在北京、廣州、襄陽等地輾轉,當過輔導機構的老師,做過搬運貨物的勞工,也加入騎手大軍送過外賣……

被生活捶打得遍體鱗傷後,王威才終于明白:

“學曆,對于寒門弟子來說,太重要了。”

不得不說,王威是幸運的。

雖然和同齡人相比,他蹉跎了不少歲月;

但對自己而言,他終于在歲月的饋贈和生活的教訓裡,自我覺醒、迷途知返。

而生活中,更多的“王威” 自以為逃過了當下的艱辛和困苦,卻在未來的道路上遇到了更兇猛的攔路虎:

國中的時候,班裡有個漂亮的女同學。

哪怕是寬寬大大的校服,穿在她身上都顯得格外青春靓麗。

沒想到初三時,她覺得每天熬夜、刷題太苦,想去北京去當明星,老師、家人說什麼也勸不住。

然而,沒有文憑的她卻屢屢碰壁。

明星沒當成,隻能四處打零工、當服務員、當導購。

時光匆匆過去,一事無成的她隻能找了個同樣辍學打工的男人随便嫁了。

再見她時,少女的天真爛漫不再,隻剩下一個被生活折磨得體無完膚的軀殼。

是以,你看,世上從來沒有後悔藥。

你能做的,就是趁着還來得及努力讀書,哪怕不能保證你一生富貴滔天,至少可以護着你少一點跌跌撞撞。

成長隻有一次,時光無法重來,千萬别給自己留下一生的遺憾。

知名雙一流院校清退700名畢業生:學校不是你混日子的地方

當你穿過了暴風雨

你就不再是原來那個人

作家路遙說:

“每個人都有一個覺醒期,但覺醒的早晚決定個人的命運。”

12年前,有一個孩子,在鏡頭前高呼:

“聯考形式很嚴峻,你多拿一分,就可以在全省壓倒一千人,甚至更多。

是以我們覺得這每一分鐘,都是很重要的,因為每一分鐘,就代表了一分或兩分,甚至更多。”

知名雙一流院校清退700名畢業生:學校不是你混日子的地方

他就是衡水中學聯考399班的班長李松。

每天5點30起床跑操、上一個小時的早自習、争分奪秒地打飯做題……

當時,很多人批判衡中是人間煉獄,嘲諷李松是做題機器。

然而,當他再一次出現在媒體的鏡頭前,卻已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的一名外交官了。

知名雙一流院校清退700名畢業生:學校不是你混日子的地方

出生時,他沒有含着金鑰匙。

但他卻用整整十餘載的努力,給自己打造了一個金光閃閃的人生。

對普通人而言,努力就是一把中藥,雖然苦但是治病;

而安逸就像有毒的蜜餞,雖然甜但卻緻命。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

“人生之路,如果簡單點劃分,可以分為兩類:寬門和窄門。

寬門,就是簡單模式;而窄門,就是硬核模式。

一個是進的時候很容易,但是道路越走越逼仄越晦暗;

一個是進的時候很艱難,但是道路越走越寬敞越明亮。

大多數人會選擇前者,但真正聰明的人會選擇後者。”

作為尋常人家的孩子,必須明白:

校園并非是一方沒有競争的樂土,學校之外更是處處是修羅場。

平凡如你我,注定沒有與生俱來的天賦,更沒有心想事成的命數。

但至少,你還可以選擇做怎樣的自己,過怎樣的人生:

是如璀璨煙花,短絢彌散;亦或是像靜水流深,涓涓不息。

最後,我想告訴現在的孩子們:

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

今天你的每一次懈怠,每一次努力,都會成為未來人生的一處伏筆:

你懶散,它就會成為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絆腳石;

你拼命,它就會成為關鍵時刻搭救你的路與橋。

别放棄,别混日子,在不久的将來,你一定會感激今天迎難而上的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