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家帶孩子,你抑郁嗎?

在家帶孩子,你抑郁嗎?

随着一孩、二孩和三孩的相繼出生,一些“多子多福”的普通家庭,勢必要面對照顧、撫養和管教孩子的重任。

除非是家裡有老人幫忙帶孩子,或是有錢有閑,雇得起住家保姆,否則,許多年輕媽媽都會在孩子三歲以前,選擇留在家裡做一名全職媽媽。

可是在家帶孩子,其實是比外出上班,更加令人疲憊和心累的事情。

在家帶孩子,你抑郁嗎?

01

有一個詞,叫做“無後援帶娃”。

就是當你在家照顧孩子的時候,需要全權負責,沒有任何家人親戚可以在你身邊幫忙搭手。毫無疑問,這是最令人郁悶的。

畢竟,帶孩子不像上班,工作累了、遇到挫折,或是被上司罵、被同僚孤立,總還有可以讓你喘口氣、喝口水、抽根煙,調整心态的時間和空間。

但是帶孩子呢?

前三個月,就别想睡個囫囵覺。

每隔幾小時喂奶、每隔幾小時喝水,每隔幾小時翻身,不管是誰帶孩子,母親永遠是最累的。更别說一歲以後,孩子開始學着爬、走、跑、跳,無時無刻都得有個成年人跟在身邊。

在家帶孩子,你抑郁嗎?

在這個階段,往往是丈夫上班,妻子在家,需要掏出全副精力來應對眼前的這個“小冤家”。倘若這個家庭因為響應政策,接連生了二孩和三孩,那麼兩三個孩子待在家裡,隻有一個母親照顧,實際上是遠遠不夠的。

就算是孩子睡眠好,晚上10點睡覺,早上8點起床,那麼大人總是要給孩子準備一日三餐的吧。可是,你想趁着早上蔬菜新鮮,去菜市場買菜,家裡的孩子又放心不下。

好不容易給孩子們穿好衣服,左手拉着大孩,右手抱着二孩,可能買個菜就要花費一個小時。而且在路上,一邊拎着菜,一邊精神高度緊張,就怕領着兩個孩子在車水馬龍之間,不小心磕着、碰着。

回到家裡做飯也不省心,菜還沒炒到鍋裡,孩子們就嚷着要看電視、玩手機。

等到飯菜端到桌子上,孩子們可能還要喝飲料、或是一生氣把筷子扔在地上。

你看着孩子們吃飯,自己随便扒了兩口,洗碗的時候,兩個孩子又開始打架。

是以說全職媽媽的活,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幹好的。

在家帶孩子,你抑郁嗎?

02

而且,女人照顧孩子,最心累的是很難得到對方和家人的了解。

尤其是那種事無巨細,凡事都想要得到其他人的稱贊認可的女人,當她全職在家,用心用力付出了一切,卻難免因為一時疏忽,而導緻孩子跌倒、受傷或生病的時候,原先沒有時間和意願來照顧孩子的家人,很可能會氣急敗壞地跑過來指責埋怨。

結果,雖然全職媽媽都是花費200%的心思和精力在照顧孩子,卻往往容易因為孩子的一次跌倒、一次受傷和一次生病,而徹底淪為所在家庭的“出氣筒”。

即便是别人眼裡的一件小事,也很容易讓一個無微不至、費盡心力地去照顧孩子的成年人,在一瞬間感到難以承受和抑制的崩潰。

在家帶孩子,你抑郁嗎?

她們會想:

我已經付出自己的全部力氣去帶孩子了,為什麼家人都不了解?

在這個家庭裡我越來越沒用,越來越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每天帶着兩個孩子,還要買菜、做飯、幹家務,為什麼我總是會出錯?

是以說,女人在帶3歲以下孩子的過程中積聚的痛苦、抑郁和彷徨,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就算是女人出去上班,男人在家裡一個人帶孩子、做家務,他的情緒從長期來看,肯定也是低落、失落和沮喪的。

面對兩三個學齡前孩子,他們無休無止、肆無忌憚地向大人索取陪伴和關愛,雖然一個全職媽媽,在和曾經的喜好、工作和朋友“割裂”開來,滿腦子從早到晚都在考慮如何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還要考慮和踐行他們的教育方案,不可謂不辛苦、不勞累。

但不管你做得再好,旁人和家人總是能挑出毛病。

在家帶孩子,你抑郁嗎?

03

從1歲到3歲,孩子從咿呀學語到蹒跚學步,每一天都有着讓人喜出望外的新變化。但對于父母來說,孩子的每一次跌倒、受傷和生病,就如同針刺一般,一不小心就淚流滿面。

更别說有時候,旁人和家人一句輕描淡寫的話, 将孩子受委屈的罪責歸咎在自己身上,那一刻,才是最令全職媽媽情緒崩潰的。

誰不想照顧好孩子,讓孩子受傷受累呢?可意外帶來的傷害,總是那麼突如其來。

或許媽媽正在炒菜,孩子在客廳跌倒了;

或許媽媽正在燒水,孩子非要搶着喝;

或許媽媽辛辛苦苦留了奶水,孩子喝了卻鬧肚子。

在家帶孩子,你抑郁嗎?

總而言之,帶孩子不容易,整天帶孩子的媽媽更不容易。

對于全職媽媽來說,在照顧孩子之餘,需要擺正心态,逐漸建立和确立屬于自我的尊嚴人格;對于丈夫和家人來說,必須懂得和了解帶孩子的不容易,才能嘗試去撫慰和關懷正處于“帶娃抑郁期”的全職媽媽。

畢竟,如今需要撫養二孩甚至三孩的母親,需要付出相比獨生子女家庭三四倍的時間和精力,如果因為睡眠不足、精力分散和分身乏術,而造成了錯誤和纰漏。

最讓人難受痛苦和無法忍受的,就是家人的責備和怨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