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50份特殊的“寒假作業”,杭州這些孩子天天盼着做?是真的嗎?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盛銳 通訊員 範一斐

今天(2月16日),新學期開學的日子。趕作業、做小報……想必前幾天,不少家長都是皺着眉頭、數着日子,盼着“神獸歸籠”。

不過,在杭州卻有一些小朋友,天天催着問媽媽:“今天的作業來了嗎?今天又要做什麼呀?”

原來,這些小朋友和媽媽一起參加了由杭州市婦女活動中心、杭州市西湖區教育發展研究院聯合舉辦的“我愛我家”親子共伴成長營活動。

按照規則,成長營活動期間,親子家庭通過簽署“堅持打卡承諾”,每天指導孩子完成1項任務,包括參與家庭大掃除、成為廚房小幫手參與菜肴燒制過程、為家人洗碗、整理自己的玩具與書籍、洗曬疊衣服等等,完成親子趣味闖關環節。

活動主辦方每天都會設定一個家庭教育指導主題,引導家長探讨科學育兒,并邀請專業指導老師線上開展家庭教育主題指導。七天,主辦方累計收到打卡作品3000餘幅,活動群對于孩子教育的讨論也是熱熱鬧鬧的。

450份特殊的“寒假作業”,杭州這些孩子天天盼着做?是真的嗎?

1】作業變少了,快樂變多了

在活動剛剛推出的時候,家裡有兩個女兒的葉曉敏就報名參加了,大女兒小軒國小四年級、小女兒小媛國小一年級。

在“雙減”政策出台之後,除了有了更多的時間閱讀,葉曉敏就在嘗試寓教于樂。

比如這個寒假,一家人就去了臨安滑雪,還花了7個小時攀爬了一座“雪山”,一路上科普了不少冬奧會的知識。

這次參加成長營就是她的一次勞動教育嘗試,“學校本來的寒假作業裡,就有一些勞動作業,是以一看到活動我就報名了。”

雖然一開始是抱着試一試的态度,但是每項活動葉曉敏和女兒們都有認真參加。

比如說洗襪子,葉曉敏都是教她們怎麼樣洗才會洗幹淨,“老人們會可能覺得洗不幹淨,但是我覺得讓她們多洗一會,無非就是浪費些水,但洗了就肯定直接曬出去,這也是對她們的肯定。”再加上發到群裡打卡之後,收獲不少稱贊,女兒們的興趣漸長,到了後來每天催着她問,“媽媽,今天的作業來了嗎?”

七天的成長營,不僅僅女兒們學會了不少技能,葉曉敏也學到了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我記得有一節課,老師問我們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去做不願意做的事,要換以前,我以一個高高再上的姿态,訓斥她們、兇她們,老師說這是不對的,我們需要用啟發性的方式去引導她們,激發她們的興趣,受益匪淺。”

現在每天,女兒們也會主動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今天開學所有的東西都是她們自己收拾的,很棒!”

2】用三張餃子皮包了一個媽媽

“兒子在勞動中體會到了快樂,也體會到了成就感,這種成就感的獲得,不需要和别人比,和自己比就能獲得。”在最後一天的活動感想中,作為高中老師的王茵茵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營感受和育兒心得,足足寫了近千字。

王茵茵的兒子小諾,今年5歲,一次無意中刷到的朋友圈,讓她知道了這次的成長營活動并選擇參加,“我是老師,平常也會讓學生們做一些勞動作業,是以在日常教育兒子的過程中,也會選擇通過興趣引導,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450份特殊的“寒假作業”,杭州這些孩子天天盼着做?是真的嗎?

兒子年紀比較小,王茵茵選擇了一些适度的勞動,比如說在廚房小幫手這一天,她就讓兒子幫着包餃子。和預想中的一樣,兒子包的餃子慘不忍睹,“我就和他玩了一個‘你包我猜’的遊戲,就和玩橡皮泥一樣,去包出一些直覺的形象。”

第一個是個圓,王茵茵沒有猜出;第二個是個梯形,王茵茵還是不知道兒子包了什麼;直到第三個,一個三角形,兒子自己興奮地說,“我包了一個媽媽”。圓形是頭,梯形是身體,三角是裙子,原來,兒子是通過三張餃子皮完成了一次創作,王茵茵說,“孩子們的想象力真的是無窮的。”

把打卡照片發到群裡後,不少家長都給小諾點了贊。每天,王茵茵都會把老師以及其他家長對小諾的誇贊讀給他聽,這也大大增加了小諾的積極性,在為家人洗一次碗的打卡任務中,小諾在手受傷的情況下,還是主動選擇完成任務,沒有選擇放棄。

在七天的活動中,王茵茵收獲了不少心得,也發現了自己平常教育的缺失,“很多項目都是之前沒有考慮到的,未來可以考慮增設。”

新聞+

300餘場親子公益活動,累計服務超47萬人次

杭州市婦女活動中心于去年年初重磅推出了“愛的陪伴”家庭歡樂彙一系列的親子公益活動,獲得了杭城親子家庭的普遍歡迎。截至目前,已開展線上、線下活動300餘場次,累計服務超47萬人次。

這次成長營活動,采用線上打卡和指導的方式,讓孩子與父母共啟七天成長之旅,通過勞動教育這種方式,為杭城親子家庭搭建用心陪伴的機會,促進孩子與父母彼此間的了解與溝通。

活動期間,每天開設家庭育兒小課堂時間,陸續推出《在勞動中創造孩子成長的機會》《用慣例引導孩子的自主性》《有效溝通,做教練型父母》《孩子情緒“爆炸”背後的秘密》《放手,讓孩子承擔更多責任》《誰的家務活?由髒衣服引發的親子風波》《孩子感覺好,才能做得更好》等七個熱門育兒主題,通過老師理論引導、互動點評、線上答疑的方式,引導家長科學育兒。

七天累計收到打卡作品3000餘幅,在育兒交流探讨時,累計收獲觀點評論1500餘條。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