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越懂事的孩子,越容易痛苦抑郁?

為什麼越懂事的孩子,越容易痛苦抑郁?

當一個原本懂事乖巧的孩子,眼神開始撲閃不定,言行開始猶豫遲滞,成績開始忽高忽低,一有空閑就會寂寥地望着窗外,一有委屈,眼淚就會大顆大顆地往下掉。那麼在這個孩子的心中,多半已經積聚了宛如汪洋大海般的負面情緒。

他or她的人生是否就此而改變,關鍵在于身為父母的我們,能否透過孩子敏感偏激、沖動魯莽的表現,看到孩子稚嫩和質樸的内心,并是以而選擇:

了解,認可和相信。

為什麼越懂事的孩子,越容易痛苦抑郁?

01

許多父母會因為孩子在年齡尚幼的時候,懂得體諒和照顧他人,嘴甜心巧、循規蹈矩而感到欣慰不已。

但實際上,孩子在本該無憂無慮的年齡,卻在無時無刻思考和揣摩大人們的看法意見,甚至通過壓抑自身的情感需求、興趣愛好來掩飾和粉飾自己内心的真情實感。

這無論如何,都算不上理性而恰當的教育。

如果一個孩子接受的家庭教育,讓他覺得:

隻要自己表現得懂事,願意去迎合他人的意願,别人就會感到開心和友善;

隻要自己壓抑了厭惡、煩躁和憤怒,就能被素不相識的人所喜歡和認可;

隻要自己内心裡屬于自我的部分更深地埋藏,就是所謂的成熟和成長。

我認為,這是荒謬可笑的。

每一個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理應享有自己的喜好厭惡、思考空間和未來設想。這一切,可以通過父母、老師和社會的影響而逐漸修正,但絕對不應該,就像是“填鴨灌輸”一般,讓一個孩子通盤去接受模仿成年人的言行舉止和思維習慣。

為什麼越懂事的孩子,越容易痛苦抑郁?

02

能培養出一個懂事乖巧、成績優異的孩子,固然是父母和家庭的幸運。

但是,如果父母習慣把自己的尚未實作的想法意志和人生理想,全都強加在孩子身上,雖然供他衣食無憂、物質充盈,卻在學業、事業和家庭的諸多事務上,都要烙印上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想法和習慣,從未給予孩子真正和徹底的自由。

那麼這樣的孩子即便長大成人,變成另一個孩子的父母,恐怕在他or她的内心深處,也始終埋藏着深切的委屈、傷害和痛苦。

有人說,“越是懂事乖巧的孩子,越容易情緒抑郁”。

為什麼越懂事的孩子,越容易痛苦抑郁?

這話要分兩個層面來講:

第一層,是有些孩子并未懂得為人處世和用功讀書的意義,但因為父母和老師的逼迫,讓他不得不跟着其他孩子一起從早到晚地讀書,少有時間去玩耍休息,孩子當然痛苦。

第二層,是有些孩子已經通過讀書、感悟和教育,懂得了尊重、了解和共情他人的感受,因而發自内心地表現出懂事和乖巧的外在言行,這樣的孩子,自然不容易抑郁。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第一種孩子随處可見,第二種孩子可謂鳳毛麟角。

是以當一些孩子“連箭靶子在哪裡都不知道”,披着成熟懂事的外殼,“吃着不想吃的飯、說着不想說的話、做着不想做的事”的時候,那些為此沾沾自喜的父母,實在是愚蠢至極。

為什麼越懂事的孩子,越容易痛苦抑郁?

03

這讓我想起了四川泸州那個被稱為“乖乖女”的13歲女孩。

性格文靜、成績優異、懂事乖巧,簡直就是個無可挑剔的“别人家孩子”。但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卻在一個星期天下午返校以後,找借口跑出學校,在附近的江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台學習的機器,隻要有電量就要開始工作,并且不能有一絲絲的差錯。”

顯然,這個表面乖巧、内心稚嫩的青春期女孩,并未在家庭和學校的引導督促下,深刻了解讀書學習的現實意義,廣泛接觸做題考試以外的興趣愛好。

她隻是一個初二女生,雖然看上去清醒冷靜、懂事乖巧,但并不代表着她在日複一日地枯燥學習中,内心的情緒感受會毫無波瀾。

但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性格情緒,父母們一眼就可以看穿,而對于父母和老師安排布置下來的各種任務和諸多要求,孩子們到底是心悅誠服,還是勉為其難。

這就要考驗家長們的慧眼,和孩子們的演技了。

為什麼越懂事的孩子,越容易痛苦抑郁?

04

對于一個善良懂事的孩子來說,學習、生活和交際,都是令人精疲力竭的。

早晨想要多睡一會,要考慮自己一個人進教室時,老師同學異樣和戲谑的目光;

中午沒什麼胃口,看到母親在滿頭大汗地煮飯,也隻能強作笑顔地使勁往下咽;

晚上想要玩會遊戲,卻被父母聲色俱厲的呵斥打斷,忍了一晚上的眼淚和委屈。

是以說,所謂懂事、善良、乖巧和優秀,實際上意味着日複一日地忍耐和委屈。

那些“熊孩子”可以活得沒心沒肺、自私自利和調皮任性,唯有父母和老師眼裡的“好學生”,從來都不可能由着自己的性子,輕松暢快地笑,酣暢淋漓地哭,要顧及他人,又要承受痛苦,不得不将所有的委屈、孤獨和善良,全都壓抑在内心深處,懂事得讓人心疼。

為什麼越懂事的孩子,越容易痛苦抑郁?

“好想愛這個世界啊,可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去愛。”

這是華晨宇的歌詞,是很多抑郁患者的心聲,更是一些為了迎合大人、讨好父母而迷失自我的孩子的真切感受。

對于那些尚未明白生活的意義,卻又不得不裝作懂事乖巧的孩子來說:

父母能否做到了解,認可和相信,教育能否做到體諒、共情和溫情,是他們能否擺脫壞情緒,遠離不開心的關鍵。

總之,孩子越是懂事,父母越要寬容,不要讓成年人的求而不得,成為壓垮孩子的情感負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