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型把尿”正流行,但容易傷及娃的排尿系統,年輕爸媽别再用了

現在都提倡科學育兒,很多醫護人員對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把尿法”并不贊同,對悄然蔓延開來的“新型把尿法”,也同樣不鼓勵。

按照醫護人員的建議,過去老舊地把尿法,很容易會影響到孩子的髋關節和脊椎發育。現如今的“新型把尿法”,也同樣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比如,孩子自主排尿時間紊亂,甚至是長期尿床、脫肛等。

“新型把尿”正流行,但容易傷及娃的排尿系統,年輕爸媽别再用了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醫護人員再多的建議,也不如家長圖友善的熱情高。尤其是一些寶媽,一個人帶娃很累,為了圖省事,有的寶媽竟然很喜歡用“新型把尿法”,讓娃在固定時間段進行排尿。每日如此,循環往複。

三胎媽媽“走捷徑”,給寶寶用“新型把尿法”還得意洋洋:真省尿不濕!

小舟已經是三胎媽媽了,在帶寶寶這方面,早就有了一定經驗。這一回生娃後,小舟帶娃很節約,把大寶二寶的衣服都給三胎娃穿上,還給三胎娃按量用尿不濕,精打細算到家了。

“新型把尿”正流行,但容易傷及娃的排尿系統,年輕爸媽别再用了

小舟有個習慣,每天下午三點,晚上九點,早上六點,都給孩子定時把尿。小舟覺得這三個時間段,孩子要是能習慣了養成生物鐘了,到點就尿尿排便。那麼,自己可就能省不少事了,既不用起夜管娃換尿不濕,也不用大白天的擔心娃尿褲子了。

然而,寶媽小舟千算萬算,卻沒算到會發生什麼意外。最初,孩子很給力,在經過一階段的訓練後,确實在定時排尿時能尿出來了。而且,小舟一計算,這樣一個月省了三包尿不濕的錢。

“新型把尿”正流行,但容易傷及娃的排尿系統,年輕爸媽别再用了

可是,第二個月有一天,小舟早起給娃換尿不濕,卻意外發現娃“尿血”了,尿不濕有血絲。而且,給娃把尿很長時間,孩子就是哭鬧,不老實,蹬腿踢腳,很痛苦的樣子。這可把小舟給吓壞了,立馬就帶娃去醫院做檢查。結果,醫生告知是娃憋尿憋到了膀胱,造成的尿路感染,可能是孩子有尿痛的情況,是以才不樂意配合把尿了。

終于,小舟意識到了“走捷徑”給娃把尿,不是一件好事,新型把尿法并不适合小孩子。小舟也不覺得,省錢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了。小舟徹底服了,不再抱怨自己累了,她很配合醫生的囑咐,沒再給娃用新型把尿法。小舟繼續給娃用尿不濕,等娃有尿意了就允許娃尿,時不時根據娃的表現來陪伴娃排尿。

“新型把尿”正流行,但容易傷及娃的排尿系統,年輕爸媽别再用了

“新型把尿”危害大,這兩種危害寶媽不可不知

之前,很多寶媽跟小舟一樣,沒意識到新型把尿法會對孩子造成危害,還以為這是一種悄然流行的“捷徑”呢!然而,當新型把尿的危害日漸顯露,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原來這種方式對孩子的危害真的非常大。

新型把尿法常見的危害有兩種:

自主排尿功能紊亂,導緻孩子發生尿頻等症狀

小孩子的尿道括約肌發育尚不夠成熟,直到3歲左右才能完全成熟。寶媽長期固定把尿時間後,孩子自主排尿系統就會受到影響,等孩子有尿意時,卻不能通過刺激括約肌進行排尿,膀胱括約肌彈性不佳,更容易發生尿頻、尿急、尿痛等泌尿感染症狀。

“新型把尿”正流行,但容易傷及娃的排尿系統,年輕爸媽别再用了

影響孩子的脊椎發育,幹擾孩子的睡眠品質

給孩子把尿時,孩子的脊椎位置受力不勻,彎曲度過大。寶媽抱娃時間久了,孩子的身體軟軟的,脊椎發育又不成熟,很容易會使脊椎關節發育畸形,還容易使孩子的髋關節移位。

更重要的是,這對孩子規律睡眠可能會有影響,孩子到點就醒了,一旦形成了條件反射,就會睡不踏實覺。

“新型把尿”正流行,但容易傷及娃的排尿系統,年輕爸媽别再用了

可惜,有的寶媽雖然知道把尿對孩子不好,但還是願意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孩子入廁。因為在這些媽媽看來,等孩子學會自主入廁,實在要等太久了。但事實上,在孩子18個月左右,寶媽就可以提前幫助孩子練習入廁了。

那麼,如何啟發孩子入廁呢?方法很簡單,在這個年齡段的小寶寶,很喜歡模仿,也能看懂媽媽動作的含義。是以,當媽媽上廁所的時候,可以引導孩子:“媽媽要去廁所了”。然後,媽媽坐在馬桶上,讓孩子聽見看見媽媽噓噓的過程,最後沖水,并用語言描述給孩子聽,反複加強孩子的記憶。

“新型把尿”正流行,但容易傷及娃的排尿系統,年輕爸媽别再用了

次數多了,媽媽就可以給孩子買個專用小尿盆,進行模拟訓練了。等孩子再有尿意時,孩子更容易主動找尿盆,逐漸告别把尿的麻煩,讓孩子更快地學會主動入廁。

您家孩子多大時,學會一個人上廁所的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