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社交達人,抓住社交敏感期,培養社交能力

導讀:孩子成長到一定年齡不可避免地接觸外界環境,與其他小朋友或者除了家人以外的人打交道,從邁出第一步與人相處,這個社交過程,孩子多少會遇到困惑。不知道你家孩子是不是這樣的?

比如,在公衆場所玩,找不到可以玩耍的夥伴,到了學校不能盡快融入同學,與小朋友發生摩擦不知如何處理等等,這是成長必經的階段,卻也是孩子的煩惱。

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社交達人,抓住社交敏感期,培養社交能力

雖然成人懂得這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兒,但對孩子來講不能與人融洽相處,不知道怎樣與人交往是他們的大煩惱,甚至會影響生活和學習。社交能力是需要具備的一項重要技能,如果孩子社交能力強,朋友會越來越多,自信心也會越來越強。

兒童心理學家馬·勞迪斯·卡蘭丹表示:社交技能差比沒有上大學更嚴重。人是社會性群居動物,不管多麼強大的人,始終離不開與他人交往,離不開集體。

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社交達人,抓住社交敏感期,培養社交能力

曾經一位叫約翰.馬裡的心理學家用幼猴做過一個實驗,把幾隻幼猴分别關在籠子裡,使原本在一起追逐嬉戲的猴子們沒有了同伴。

漸漸長大後,這些猴子變得呆滞,甚至連求偶都不會,不難了解,與夥伴相處才能使猴子快樂長大。人更是離不開社交,從小就需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01、孩子社交能力發展過程

孩子進入幼稚園就開始了真正意義的集體生活,此時社交能力尤為重要。因為在此之前,大部分時間會和成人在一起,即便需要社交,一旦遇到問題有成人指導和代替,而到了幼稚園就主要靠自己。根據年齡不同孩子心理發展不同,社交能力也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

1-2歲:對社交無意識

孩子很小的時候以物品為目标,并沒有與人交往的意識,這個階段需要父母滿足他們必要的需求,讓孩子感受生長環境的溫暖,心中有安全感。

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社交達人,抓住社交敏感期,培養社交能力

1歲到2歲孩子逐漸學會講話會走路,有機會走出去和同齡小朋友接觸,這個階段要多帶孩子到戶外與小夥伴玩耍,建立初步的社交意識。

2-3歲:社交欲望

随着語言能力的發展,有更多機會接觸外界環境,孩子會對他人産生好奇心,本能地鍛煉語言能力,有強烈的溝通欲望,也是社交欲望的展現。

這個年齡段要給孩子與人相處交流的機會,滿足他的社交欲望,為幼稚園的集體生活打下基礎。

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社交達人,抓住社交敏感期,培養社交能力

3-6歲:社交敏感期

3歲以後需要逐漸适應融入集體生活,和同學一起玩耍、遊戲中協作配合,在幼稚園需要根據自己心意交到好朋友。需要聽從老師的安排并且和老師溝通,這個階段是社交敏感期,也是社交技能迅速提升的階段。

02、抓住敏感期,培養社交能力

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社交達人,父母需要在社交敏感期加以引導,鍛煉孩子的社交技能。

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社交達人,抓住社交敏感期,培養社交能力

首先,提供社交環境。

每天宅在家裡的孩子沒有機會與外界接觸,也沒有與同齡小夥伴玩耍的機會,就談不上有社交。

到了一定年齡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到公共場所,有小朋友的場所,給孩子創造與人交流和玩耍的環境,才能培養孩子社交意識。

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社交達人,抓住社交敏感期,培養社交能力

也可以邀請玩得好的小夥伴來家中做客,帶孩子多參加公共活動,鼓勵他與人交流。

其次,提供社交機會。

在日常生活中,要給孩子提供與人溝通的機會,比如出門問路,到餐廳就餐向服務員要餐巾紙等等。在外邊和小朋友玩耍,遇到摩擦或者想融入其他小朋友,鼓勵孩子自己去交流。

每一件小事都是實踐,父母可以引導、可以糾正,漸漸得孩子會懂得禮貌用語,如何與人打招呼等社交技巧。

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社交達人,抓住社交敏感期,培養社交能力

最後,借助繪本故事引導。

對于幼兒來說,有時候父母講道理語言上也許他難以了解,但是通過一些形象的故事,可意會不可言傳,孩子會領悟,是以可以借助有關社交方面的繪本故事形象地引導。

結語:

孩子與人相處有社交是年齡和思維發展促使的本能,但是最初他們并不知道什麼方法與人相處最融洽,與人相處中遇到問題如何解決,怎樣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等等。這些都需要在社交敏感期,也就是孩子在社交活動中迷茫或者不安的階段,父母給予幫助和引導,才能使他的社交技能提升。

(本文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