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建築文化博大精深
提到藻井
大家可能感覺很陌生
但是一定見過它
當你流連于在宏偉的宮殿
仰望穹頂之上
周圍飾以各種花藻井紋
雕刻和彩繪
富麗堂皇的就是藻井
01
藻井的概念
羅哲文先生主編的 2002年
出版的《中國古代建築》一書中定義:
“藻井是天花向上凹進為穹窿狀的東西,
用在寺廟中神佛主像上方
或者宮殿中帝王寶座的上方。”
小知識
“藻井”與“天花”之辯
“天花”是遮蔽建築内頂部的構件
而建築内呈穹窿狀的天花則稱作“藻井”
這種天花的每一方格為一井
又飾以花紋、雕刻,彩畫,故名藻井
“藻井”一詞,最早見于漢賦
藻井與普通天花一樣都是室内裝修的一種
但藻井隻能用于最尊貴的建築物
像神佛或帝王寶座頂上
唐代就有明确規定
非王公之居,不得施重拱藻井
是以也可以說藻井是更進階的天花
▼中國古代建築天花(孔廟辟雍内天花)
圖源:遺介君
▼中國古代建築藻井(山西運城永樂宮三清殿藻井)
圖源:網絡
02
藻井的“前世”
藻井是模仿古代穴居建築的結構
發展而成的就像屋頂上的天花闆一樣
古人想要裝飾一下天花闆
于是就出現了精緻的裝修形式——藻井
其最早的書面記載見于漢代張衡的《西京賦》“蒂倒茄與藻井,披紅葩之狎獵”
漢魏時期
建築中開始出現“藻井”這一内檐裝修形式
▼ 山東沂南畫像石墓前室藻井
圖源:《文物參考資料》
隋唐時期
發展成為方井的層層套疊且以圓形花飾為中心的結構形式
▼隋代敦煌藻井
宋元時期
《營造法式》中明确将天花的裝修分為三類:平闇(àn)、平棊(qí)和藻井
平闇,是用方木格整齊地
排列相交作為小方格網架,上蓋木闆而成。
平棊,是大的方木格網上置闆
畫上彩畫的一種天花
自此以後
“藻井”一詞的涵義就明确為
專指天花向上凸起為穹窿狀的結構
其施用場所及位置也有限定
一般為寺廟中神佛主像的上方
或者殿宇中帝王寶座的上方
▼浙江省甯波市保國寺大雄寶殿藻井
明清時期
藻井裝飾更加複雜細緻由圖案裝飾為主轉向雕飾
裝飾主題多為龍鳳故清代還将藻井稱為龍井
▼北京故宮太和殿藻井
總的來說
藻井的語義所經曆的變遷可以概括為從廣義到狹義的變化從對天花的統稱轉變為特指天花向上凸起的局部
現存最早的木構藻井,是薊縣獨樂寺觀音閣上的藻井,建于984年,為方形抹去四角上加鬥八(八根角梁組成的八棱錐頂)
▼薊縣獨樂寺觀音閣上的藻井
關于藻井等級及象征意義
目前已有觀點認為,藻井暗合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從哲學到建築》,白晨曦)。 無論是哪種結構類型的藻井,其基本都形成了上圓下方的造型,正好與“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吻合,有象征“天”的意味。皇帝是天子,受天之命來掌管人間秩序。皇帝寶座上的藻井中部明鏡内浮雕盤龍,表明皇帝具有上天賦予的至高權力(《中國古代建築藻井裝飾的演變及其文化内涵》,張淑娴)。
03
藻井的分類
按其型制可分為四類:
圓形藻井:色彩絢麗,造型精美,極具觀賞價值
四方形藻井:增加了藻井紋樣的多層次變化
八卦形藻井:八邊形,且層疊層數增加
橢圓螺旋形藻井:藻井結構互相交錯
層層疊加的穹隆式結構
由下至上逐漸收縮成螺旋形藻井
按其中心紋樣分為四類:
方井套疊藻井
是北朝平棋圖案的遺風
隻得保留了方井套疊架構的結構
井内紋樣卻有多樣變化
▼北周 莫279窟頂方井式藻井圖案
圖源:《敦煌北朝時期方井圖案裝飾
特征研究及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盤莖蓮花藻井
是隋代獨有的一種藻井
特征為井内是一八瓣大蓮花
蓮花周圍盤繞變形莖蔓忍冬紋紋樣
傾向自然形态
井外有圓形連珠紋
忍冬紋、白珠紋三道邊飾長
大精美的三角紋垂幔
隋代藻井作品沒有程式形象新穎
千變萬化各逞其思,各有其妙
▼隋莫高窟第405窟藻井
圖源:《隋及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圖案研究》
飛天蓮花藻井
井心較寬大大蓮花周圍
畫若幹飛天繞蓮花飛翔
此類藻井裝飾已超越了窟室的空間讓人有一種舉首高望空曠遼闊的感覺
▼隋莫高窟第401窟藻井分析圖
雙龍蓮花藻井
井心蓮花兩側畫作二龍戲珠狀
藻井四周畫十六飛天撒花奏樂内外呼應,
有強烈的動感
唯一現存為敦煌第392窟
▼隋代莫高窟392窟
圖源:《敦煌裝飾圖案》
大蓮花藻井
井内隻畫一朵大蓮花
或四角偶配一角花井外邊飾層次較多
簡練清新
多用在宮殿、寺廟中的寶座
佛壇上方最重要部位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蓮花洞藻井
04
藻井的色彩之美
古建築中儲存下來的藻井很少
對藻井色彩規律的分析
主要基于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藻井
敦煌藻井常用的顔色有石青、綠、土紅
赭石、朱砂、紅、黃、白粉等
用色飽和鮮亮
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色彩搭配風格
早期藻井色彩醇厚飽和
大量采用大地色系的色彩
以土黃、土紅、石綠、白
深赤紅色的運用為最多
整體基調熱烈而又樸實
隋代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時期
藻井色調清新雅緻
主色調是以石青為主的冷色
其中有少量曙紅對比
色彩爽朗鮮明
唐代藻井用色華麗
鮮豔濃烈
主要用朱砂、紅、青綠、石青、黃等顔色
宋元時期,石黃大量加入
使藻井的色彩風格趨于溫靜調和
著名的藻井
北京隆福寺藻井
坐落在東四十字路口的西北角
始建于明代景泰三年(1452年)
是明代宗朱祁钰敕建的寺廟
北京隆福寺天宮藻井作為
大陸現存明代藻井實物中的精品
堪稱明清建築孤例
藻井外圓内方
如制錢狀圓井作三重天宮樓閣
彩雲缭繞中有衆多神仙分列
其間巨大的圈梁構架
用榫卯組合在複雜的結構中巧妙利用力學原理
▼北京隆福寺藻井
1901年
清光緒二十七年,一場大火把隆福寺廟宇燒去大半
1976年
唐山大地震時波及北京
隆福寺僅存在幾間殿宇也幾近傾覆
1989年
隆福寺藻井構件移入先農壇太歲殿
作為文物進行儲存
1993年8月12日
12日晚,隆福寺再次遭遇大火
昔日輝煌的隆福寺徹底消失了
1994年
對藻井殘件進行整理分析後做了複原設計
遵照文物修舊如舊原則
對正覺殿明間藻井以原形制
原構造、原工藝進行了保護性修複
2011年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對正覺殿次間的兩個藻井
和毗盧殿明間藻井也進行了保護性修複
▼北京隆福寺萬善正覺殿三世佛(釋迦佛)頭頂藻井
在2019年北京設計周上
遺介也嘗試複原過這座藻井
沈陽故宮大政殿藻井
沈陽故宮大政殿位于沈陽故宮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所建
因其獨特的建築形式和極高的藝術價值,
不僅是當時盛京皇宮的标志性建築,
更成為今天沈陽的城市地标之一
藻井使殿内更加富麗堂皇
▼沈陽故宮大政殿藻井
05
藻井的“新生”
藻井文化作為大陸傳統建築文化精髓
它所展現出來的精神内涵
和核心内容作為建築的重要裝飾
也需要如今的我們不斷繼承和發揚
人民大會堂
人民大會堂安會廳在很多地方
也運用到了敦煌藻井元素
頂部天花闆中央鑲嵌着水晶玻璃
組成的吸頂大花燈
周圍是點金石開雕塑
和棋盤式的彩色藻井
其風格來源于敦煌唐代藻井
裝飾以類似盛唐莫高窟
第31窟深井的蓮花為元素
結合了建築結構
燈光照明、通風等功能的需要
以石膏花浮雕的形式
組成人民大會堂特有的民族形式的裝飾風格
▼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頂部藻井裝飾
夢回盛唐
由勞倫斯·許設計的
主題為“夢回盛唐”禮服靈感
正是來自敦煌圖案元素
這套禮服運用了“飛天"
和藻井圖案常用的藍黃兩色
将雅緻的蓮花紋刺繡禮服上
莊重面典雅
在國際電影節上充滿了中國的傳統的韻味
▼張靜初在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身着“夢回唐朝”禮服
06
遺介有話說
穹然高起,如傘如蓋每當遙望那頭頂的藻井總有一種高遠深邃的神秘感
當你參觀中國古代石窟或宮殿時
請别忘了擡頭觀賞一下窟頂和殿頂中央的那個精美華麗的藻井
緻謝與聲明:
[1]《敦煌北朝時期方井圖案裝飾特征研究及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李好
[2]《敦煌藻井圖案研究及其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蔡思慧
[3]《隋及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圖案研究》陳振旺
[4]《文物參考資料》蔣寶庚,黎忠義
[5]《中國傳統建築裝飾》高陽
[6]《雕梁畫棟》樓慶西
[7]《紫禁城建築紋樣》劉秋霖,劉健,王亞斯
[8]部分圖檔原素材引自網絡,在此緻謝原作者!
制作團隊:
本期原創:馬丹娅 張換
策劃監制:遺介君 魚豔天
編輯排版:延陵er
|說明|本文已經遺介授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
或許您會喜歡:
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