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歲孩子失蹤案啟示:跟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是不把孩子當孩子

年前,一位沈陽九歲男孩牽動了全城人的心,從孩子失蹤,全城找人,到最後得知孩子溺亡的消息,讓很多家長都為之落淚。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究竟是怎樣的事情,會讓一個九歲的孩子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9歲孩子失蹤案啟示:跟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是不把孩子當孩子

據有關新聞報道,孩子先是在學校和同學發生争執,回家後又受到了媽媽的批評,說他不想上學就去撿瓶子,然後孩子便離家了,導緻了最後的悲劇。所有人得知這個原因後,都覺得惋惜。我相信天下所有的家長都是愛孩子的,媽媽對孩子嚴格要求并沒有錯,錯的是所使用的教育方法不恰當。如果媽媽當時能換一種方式與孩子交談,先讓他冷靜下來,再處理孩子學習生活上的不當行為,那麼可能會是另外一種結局。

9歲孩子失蹤案啟示:跟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是不把孩子當孩子

有人此時可能會嗤之以鼻,想着,不是你的孩子,脾氣上來怎麼忍得住。那麼我想說,如果你不把他看做你的孩子,而是當做朋友,你還會這樣做嗎?

一個生命個體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是一個完整的自我覺醒的過程,現在的孩子接觸社會早,各種适合與不适合孩子成長發育的資訊,比比皆是,直接導緻了現在的孩子早熟。而我們很多家長判斷一個孩子是不是“好”孩子的根據,還停留在這個孩子聽不聽媽媽的話,在學校是不是遵守紀律,是不是學習認真,成績是否優異,對孩子的情感和情緒表現基本不重視。大家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來有出息?但是如果一個孩子,每天的生活就是不停的學習,不停的接受各種要求,他将來就一定能成功嗎?就算他成功了,在這種壓抑的環境下,他的情緒、情感發育會正常嗎?那麼,他會快樂嗎?我們老一代那套棍棒式教育并不适合現在的孩子。

9歲孩子失蹤案啟示:跟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是不把孩子當孩子

孩子,就是一張鏡子,在他的身上就可以映射出他的心理生活環境,把他放在批評中,他就會喜歡譴責;把他放在諷刺中,他就會習慣自卑;把他放在暴力中,他就可能成為一個魔鬼。而往往提供這種不良環境的人,就是我們,最愛他們的父母。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要怎樣用我們的行為語言,給孩子制造更好的心理生活環境呢?

9歲孩子失蹤案啟示:跟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是不把孩子當孩子

(一) 與孩子交朋友。

孩子和孩子最容易成為好朋友,為了孩子,讓我們也重返童年吧!收起我們的閱曆,和孩子一起玩鬧,你會很快地成為他的朋友。

(二) 把“說教”變成感同身受。

作為家長,我們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隻要孩子一不聽話,馬上就擺出一副說教的樣子,其實這樣很讨人厭,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上司每天都站在你的面前,指出你這裡不對,那裡也不對,你會開心嗎?你可能會大喊這是“這是職場PUA”,一樣的,孩子會怎麼想呢?是以,不如讓我們換種方式,可以根據孩子現階段的表現,找一部差不多類型的電影或是一本書,然後帶着孩子一起看,看好後與孩子讨論電影中或書中的情節,順帶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9歲孩子失蹤案啟示:跟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是不把孩子當孩子

(三)、定期舉行家庭會議。

其實,這個觀點源于我和我先生,我先生是個不愛表達情感的研究員,有事都悶在心裡,後來,我想了一個方法就是定期舉辦一次家庭會議,我們可以互相說自己的不滿,事先規定,每個人不許在家庭會議中發脾氣。有了孩子以後,我發現,這個方法對與孩子溝通同樣奏效,鼓勵他發言,說出生活中的不滿,你會驚奇地發現這個小小的人兒,心裡想的事真的很多,家長切記不要再此時否定孩子。

9歲孩子失蹤案啟示:跟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是不把孩子當孩子

(四)、對于意見分歧的事,我們要學會“好好商量”。

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會出現與家長意見分歧的事,家長越強勢,孩子越容易躲閃隐藏,是以我們一定要學會好好商量。商量的步驟大緻如下:沖突的點是什麼?找出沖突實質。列舉各種解決沖突的辦法。分析孩子不能接受的解決方法。雙方協商找到合适方法(此時,即便你認為是錯的,也接受)。實踐(如果是錯的,要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9歲孩子失蹤案啟示:跟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是不把孩子當孩子

(五)積極疏導孩子的心理壓力。

在當今這個“内卷”嚴重的社會,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會遇到壓力。孩子心智發育不成熟,面對繁重的課業,超長的學習時間,父母老師嚴厲的管控,重點學校的入圍,師生同學關系的處理等等,都會多多少少的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尤其是對一些學習成績差,性格内向的孩子來說,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更嚴重。

9歲孩子失蹤案啟示:跟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是不把孩子當孩子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幫助孩子把壓力疏散,具體做法:認真聆聽孩子的話,孩子願意表達時,我們一定要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樣孩子才有興趣說下去,也會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自己是重要的。不要攀比。最傷孩子的一句話就是“你看誰家的那個誰,人家媽怎麼那麼會生,人家的孩子多麼優秀,你看你,連人家的一個角都比不上。”這個我非常感同身受,我小的時候,母親機關阿姨家的孩子,學習特别好,我比不上,母親總會這麼說。這麼說并沒有激勵我進步,而是讓我很讨厭那個孩子,也很自卑。

正确的做法應該是給孩子積極鼓勵的态度,可以說“你雖然比他學習差點,但是隻要你像他一樣努力,你的成績可能比他還要好。”教會孩子多管道思考

9歲孩子失蹤案啟示:跟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是不把孩子當孩子

考問題,不要把所有事都絕對化,唯一化,這種思想很危險,孩子一旦失利,可能造成孩子心理崩潰,逃避社會,或出現自殺傾向。是以從小我們就要告訴他條條大路通羅馬,失敗了,沒關系,過程才是最重要的,開闊胸襟,總有适合自己的一種方法。

總結: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是一門學科,也是一種藝術,我們要學會用自己的言行來給孩子樹立正确的人生觀,價值觀,建立互敬互愛互信的親子關系,給孩子營造出良好的心理成長環境。

圖檔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9歲孩子失蹤案啟示:跟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是不把孩子當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