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病毒學家呂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本周三在巴黎近郊的醫院中去世,享年89歲。蒙塔尼是艾滋病毒的共同發現者之一,是最早提出艾滋病可能是由傳染性病原體引起的科學家之一,并是以獲得了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但晚年的蒙塔尼發表了很多古怪的理論而被科學界駁斥,近兩年他還成為新冠疫苗的公開抵制者,擴大了争議。

自1972年起,蒙塔尼在法國巴斯德研究所上司病毒惡性良性腫瘤學部門,在那裡他上司的團隊發現了導緻艾滋病的病毒。
1983年5月,蒙塔尼上司的團隊在《科學》雜志首次發表了關于導緻艾滋病的淋巴結病相關病毒L.A.V.的研究論文。1986年,L.A.V.被正式命名為H.I.V.,即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2008年,蒙塔尼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弗朗索瓦·巴雷-西努西(Francoise Barre Sinoussi),以及德國科學家哈拉爾德·楚爾·豪森(Harald zur Hausen)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不過在獲得諾獎後,蒙塔尼的研究轉向了非傳統的實驗,他此後發表的很多言論都令科學界瞠目結舌,飽受同行指責。
2009年,他在自己創辦的科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實驗,聲稱DNA會發射電磁輻射;在同年上映的一部美國紀錄片中,蒙塔尼抛出觀點,認為良好的免疫系統可以在“幾周内”擺脫HIV。
蒙塔尼引起争議的觀點還包括用發酵木瓜來治愈患有帕金森氏症的教皇約翰保羅二世,用抗生素治療自閉症,他還表示這些疾病都起源于細菌。
2010年,蒙塔尼在上海交通大學擔任教授職位,研究DNA信号發射。他在上海生活了兩年後,回到巴黎。
2014年,時任國際艾滋病協會主席馬克·溫伯格在接受時說道:“蒙塔尼獲得諾獎是在正确的時間做了正确的事,但他後來的科學思想沒有被同行認可,也沒有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新冠疫情暴發後,蒙塔尼在法國醫學網站Pourquoidocteur釋出的一個播客中說道,數學模型對新冠病毒的基因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帶有艾滋病的基因。不過這一說法很快被科學界駁斥。當時法國研究人員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蒙塔尼已經對科學“迷失方向”。
去年5月,蒙塔尼又在一段法國網站釋出的視訊中公開反對疫苗計劃,稱其是一個“不可接受的錯誤”,因為疫苗可能導緻病毒變異。就在今年1月,他還發表了一篇文章稱:“在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疫苗能有效阻止病原體傳播的情況下,政府強制接種疫苗是不合理的,違背了公共利益。”
但蒙塔尼在艾滋病方面的開創性成就至今仍然影響着人們對抗這種疾病的努力。2002年,蒙塔尼就曾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員羅伯特·加洛(Robert Gallo)博士宣布将共同開發艾滋病疫苗。此前兩人曾因艾滋病毒專利權的問題鬥争了數十年。
根據世衛組織資料,目前全球有3800萬人感染了艾滋病毒。但艾滋病毒被認為是最難以用疫苗對抗的病毒之一,這是因為艾滋病毒可以進化成不同的毒株來逃避免疫系統。
今年2月,憑借在新冠疫苗研發中發揮重要作用的mRNA生物平台技術,mRNA艾滋疫苗已經完成了首例人體接種,這項研究由美國Moderna和國際艾滋病疫苗行動組織(IAVI)合作,有望扭轉此前所有艾滋病疫苗研發失敗的不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