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我們都能,做更好的父母
父母是帶領孩子前行的引路人,從現在起,自己學習、成長和改變;在未來,孩子就擁有優秀、幸福、成功的人生。
我們都不希望與孩子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遠,是以,多嘗試對孩子說些鼓勵和溫暖的話叭。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經在北京、上海、廣東、雲南、甘肅和河南6個省市做了一項調查,調查裡有這樣一道題:“中國小生最喜歡父母的10種做法。”

調查結果顯示:“信任我”以63.5%的高得票率位居第一,緊随其後的是“說話算話”(49.2%)、“讓我平等參與家庭生活”(31.7%)、“和我一起讨論人生大事”(23.3%)等。
可見,孩子最喜歡我們可以給他充分的信任感。
如果我們處處不信任孩子,總是說一些諸如“真的假的,不要騙我”、“你讓我怎麼相信你呢”之類的話,還有那懷疑的眼神,孩子就會感到沮喪,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勢必會受到傷害。
相反,如果我們能信任孩子,總是對他說:“爸爸媽媽相信你”,孩子就會感到渾身輕松,内心很快樂,這不僅可以激發出他不斷前進的動力和積極性,還可以使親子關系更融洽,進而讓我們的教育獲得更好的效果。
不要無端猜疑孩子
一天,6歲的辰辰和一個小弟弟在小區廣場上玩,不一會兒,小弟弟突然趴在地上放聲大哭。媽媽見了,急忙跑過去,不分青紅皂白就呵斥兒子:“怎麼搞的,你是哥哥,怎麼不知道讓着弟弟呢?”
“不是我弄的。”兒子委屈地回應。
“還狡辯,不是你弄的,弟弟怎麼趴在地上了呢?站在一邊檢討去!”媽媽嚴厲地斥責辰辰。
辰辰滿肚子委屈,因為這件事确實與他無關,是弟弟在玩的過程中不小心摔倒了。
很多時候,我們會像這位媽媽一樣,總愛把自己的孩子往壞處想,一出什麼事,馬上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錯了,武斷地下結論,甚至控制不住情緒,斥責、批評、懲罰他。這種處理方式會讓孩子感到父母根本不信任自己,将會給他的心靈造成莫大的傷害。
教育要實事求是,如果我們沒看到事情的經過,不要無端猜疑孩子。即使孩子真的做錯了事情,也要采取信任他的态度去教育孩子,這将有助于他認識并改正錯誤。多說一些相信孩子的話,少說一些猜疑的話,我們和孩子都會看到希望。
經常對孩子說“你能行”
事實上,教育孩子的奧秘就在于父母堅信孩子能行。我們經常對孩子說“你能行”,是對孩子能力和行為的信任和肯定,他會感到身後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支撐着自己,而這股力量将會激勵他做得更好。
小宇做作業的時候,每次遇到難題就會喊“媽媽你快來”,然後等媽媽來教他做做題。這一次,他又開始叫了,媽媽過來後,看了看題,卻沒有第一時間告訴小宇怎麼做,而是說:“小宇,這一題跟昨天媽媽教你的那一題有點像呢?你再想想,媽媽相信你可以自己做出來的。”
小宇有點不高興,但是他看到媽媽很認真的樣子,隻好埋下頭去自己解題,不一會兒,他真的做出來了。
小宇有些别扭的不想跟媽媽說話,但他心裡高興極了,他真的做出來了!
當然,我們不能随便說“你能行”,而是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具體事情,如果我們誇大孩子的實際能力,一味地說:“你能行”,勢必會增加他的心理負擔。是以,當孩子有能力做某件事情時,我們要對他說“爸爸媽媽相信你,你一定能行!”
信任不止是在嘴上說說
有時候,有些父母經常對孩子說“我們相信你”,但是遇到了具體的問題就開始質問、猜疑孩子,那麼孩子就無法從我們這裡得到信任感。信任孩子,不是嘴上說說就行,要具體表現在行動上,要發自内心的相信孩子。
一天,媽媽在廚房裡盛粥,7歲的女兒跑過來,高興的說:“媽媽,我來幫你端吧。”
媽媽随口說:“媽媽相信你可以,但是你還小,等你長大再說吧。”女兒的小臉馬上垮下來了。媽媽見了,轉念一想,相信孩子不該說說就罷,于是又說:“原來我的小寶貝長大了啊,好吧,媽媽相信你可以做到。”
為了讓女兒端起來友善,媽媽特意隻盛了半碗粥……等到女兒漸漸能拿穩的時候,才會盛滿滿一碗。
當女兒嘗試做某件事時,媽媽沒有以“孩子小”為借口阻止她去做,而是相信她可以做好,并先讓她從最簡單的開始做起,然後再慢慢增加難度,直到她有能力做好這件事。這位媽媽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
隻要我們不斷地做出“信任孩子”的舉動,孩子就會從内心深處認為“我被信任”、“我被認可”,他會認為自己有能力做某件事而感到快樂,還可以增強他做事情的積極性,鍛煉他做事的能力。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