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曆史悠久,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之中,有太多習俗與文化得到傳承。而就今天來看,有些古人俗語也變成經驗之談,比如關于婚姻的這句俗語:
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
看上去沒什麼深意,但哪怕是在今天,對于擇婚論嫁的男女依舊有着經驗的借鑒作用。

娶妻先看娘,母親的個性裡藏着孩子的成長
我們将這句俗語分成兩句來看,首先,"娶妻先看娘",這顯然是對新娘子的了解與看法。那為什麼看一個新娘子的時候,要先看看她的母親呢?這可不是無稽之談,它有一定的實用性,而且從心理學上來講,還具有一定的經驗總結之意。
心理學家認為,
母親是一個家庭的風向标,她的個性、習慣、行為等等方面直接影響着這個家的發展與走向。
女兒作為母親的小棉襖,就更加容易被其影響。
這也就是說,母親的個性很容易對女兒産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當然,有些男孩子也會被母親的個性影響,但因為男女不同的思維方式,這種影響的表現又有所不同。
與此同時,母親作為在家帶孩子最多的人,她有着長期熏染孩子習慣的特點。
一個母親平時如何處事,如何對待孩子,又如何和周邊的人打交道,這些無疑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
女孩子在某種程度上要比男孩子成熟較早,而在她過早懂事的生長前提下,母親當然會是其最早的"老師"。
所謂耳濡目染,差不多就這樣潤物細無聲地"遺傳"到女兒的身上。其實我們常說言傳身教,這事實上就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言傳身教,母親将女兒視為小孩子,可能會不那麼在意她的感受,但事實上她行為所産生的結果都會投射在女兒的心裡。
其實,隻要我們稍加留意一下,就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
一個強勢的母親養育出來的女兒,很多都不會是弱勢的。
她們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膽小,但這膽小隻是針對相對害怕的人,相反,在她認為的理所當然的地方,就會暴露出強勢這一個性。比如母親在丈夫、孩子跟前強勢,那女兒長大之後通常不會受到老公的壓制。
相反,強勢的母親所培養出來的兒子卻會更加懦弱,這大概就是性别不同而産生的個性形成。
女兒更多的是學習母親的一行一動,兒子則是受上司于母親的行動之中。而且,女孩兒因為個性中的早熟,會看更早地看到母親強勢個性所得到的結果,進而她會産生認同,并且學習,甚至樂于收獲自己強勢所獲得的結果。
另外,通常來說,母親會非常清楚,女兒未來是會出嫁的,
是以在培養女兒的時候,她會過于将自己的人生經驗傳承給女兒,比如與丈夫、婆家相處的經驗等。
而女兒則會通過母親的方式來反抗母親對自己的壓制,這就是學習,就是女兒像娘的說法。母親對此往往無計可施,因為她們會說:這孩子太像我了。
這種行為習慣在古時候早就被古人所了解,
他們常說:看娘的腳後跟,就知道閨女有幾分。
這種說法雖然過于專橫了些,但卻非常形象地表現出女兒像娘的現實:
女兒會學習母親的行為習慣,甚至是母親的行動、語言。
這是基因的力量,雖然有些女兒會在後天因為知識等方面的改變而有意脫離母親的影響,可有些說話方式、待人接物上還是無可奈何地在第一時間展現出來。
其實這很容易了解,所謂家風、三觀這些東西,都是母親最早種在孩子心裡的種子,一個好母親會時刻找自己的不足,進而将優秀的一面展現給孩子,而一個專制的母親則會視孩子為無物,或者是為自己的作品,盡情去塑造。這樣一來,女兒像母親就非常現實了,
連鄭淵潔都說:母親的含義是影響。
可見,年輕人在為自己選擇未來的妻子之時,多了解一下準丈母娘,多看看她個性中的優點與缺點,這可能會讓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妻子,進而有益于未來的婚姻生活。
嫁夫先看爹,因為父親對兒子影響最大
既然母親對女兒的影響如此深遠,那父親對于兒子的影響又是什麼呢?
可能很多人不相信:父親對兒子的影響遠遠大于母親。
母親在小的時候,是孩子最大的依賴不假,但當兒子長到三歲之後,他開始有自己的主見,
于是會在十歲之前為自己找一個偶像來崇拜。
而這個偶像多以就近選擇的方式誕生,比如父親是大多數兒子的偶像,就是這個道理。
而且,父親與母親對于兒子來說有着鮮明的對比,哪怕是愛也不一樣。母親的愛總是那樣唠叨又管天管地,而父親就不一樣,
他相對漠然,孩子的成長被他視為一種必然,是以不會介入太多。
這個時候,兒子會在父親那裡獲得更多的尊重,自然就更為重視父親的意義、建議等。
雖然不能說父親讓兒子更積極,但父親從個性中自帶的粗犷與愛玩,則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兒子學習的榜樣。可以這樣說,母親對于兒子更多的是瑣碎,是語言上的沒完沒了,但父親就不一樣,他更多地是用行動來表達。
這對于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而且兒子會像女兒學習母親一樣,向自己同性别的父親靠近,學習其
沉着、不露聲色
的個性與行為。
也正是因為如此,父親的個性在很大程度上會變成兒子未來的個性發展。可能在小的時候,孩子的個性不會那樣穩定,但長大之後,小時候很多小個性都會顯示出來,
比如自信、安全、暴躁、強悍等特點,都會變成自己父親相似的樣子。
有人說這是遺傳,不無道理,它是基因之中的一種個性遺傳,不能避免。
在這種情況下,那句"嫁夫先看爹"就變得非常有依據了。
試想一下,一個幸福家庭中的丈夫是疼愛妻子,尊重老人,疼愛孩子的形象,而他的兒子必定會自信、陽光、會疼人,因為這是他生活中所學到的責任與習慣。
如果女孩子能從男方父親的身上看到孩子的這一方面個性,那顯然是對未來的婚姻有所助益的。
當然,我們隻能說在大多數情況下,兒子的成長是這樣一個過程。
但在今天外界的影響也變得多管道且寬泛,父親的影響就沒有母親那麼細緻
。是以,嫁夫要嫁什麼樣的男人,除了看看他的父親是什麼人之外,他的朋友、母親包括成長過程、所處現實都很重要。
說到底,婚姻是一件嚴肅且重要的事情,我們需要參考外界的條件,也要看内在的因素。
兒子與父親之間的關系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聰明的姑娘肯定不會迷信别人的說法,但卻也不會忘記借鑒他人的意見。
像"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的俗語,我們當然不能完全照搬照用,但用作參考還是很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