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要給孩子安排不同的老師呢?

為什麼要給孩子安排不同的老師呢?

007期

李 倩 專 欄

家長疑問:

1、擔心孩子很難适應不同性格,不同課堂風格的老師,是以引發情緒問題,進而影響了學習進度。

2、對某個老師的教學風格有特殊的偏好,或者對教師的教齡有要求,認為隻有滿足了某些特定的條件,才能夠推動孩子的進步。

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然。

1、孩子适應環境的速度非常快

從适應性這個角度來講,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下,孩子适應環境的速度非常快。

例如:

孩子不需要過多的心理建設和調整,就能夠進入各種遊樂場。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在孩子的世界裡,好玩和安全感是能讓孩子快速融入新環境的兩個重要因素。

好玩:可以快速消退孩子對于新環境的戒心。

安全感:指的是孩子能夠通過對環境的觀察,明白這裡雖然與其他遊樂場有不同的娛樂設施,但我都見過,我都會玩,是以一到了遊樂場,就會毫不猶豫地飛奔進去啦。

2、适應時間與老師個數沒有關系

對大部分人來說,對人的适應會比對環境的适應速度慢一些,因為比起較為平面的實體環境,人是立體的,了解起來肯定會相對需要一些時間,這都是正常的。

但适應一個老師,和同時适應幾個老師,需要的時間跟人數沒太大關系。

那麼,适應時間與什麼有關呢?

取決于老師們是否能快速地讓孩子了解到,進教室和老師一起上課是一件又好玩,又有安全感的事兒。

是以在孩子剛入學建立關系階段,教室裡會擺放各種各樣的玩具,老師們也會使出渾身解數逗孩子開心,帶孩子一起玩。這個過程,就是在幫助孩子們度過适應階段,進而更好地進行接下來的教學。

3、刺激泛化

除此之外,從技能泛化上來看,安排不同的老師也符合刺激泛化的原理,能夠讓孩子學到的技能用在更多的環境和更多人的社交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