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媽媽,你替我保管的壓歲錢該還我了。”
因為壓歲錢該歸誰管這個問題,10歲的熒熒和媽媽杠上了。
原來,熒熒每年的壓歲錢,都被媽媽以各種理由拿去“幫忙”保管。
小的時候,熒熒也不太清楚壓歲錢是什麼,媽媽一句:“你還小,當心弄丢了,媽媽幫你保管”,就成功拿走了他所有的壓歲錢。而對熒熒來說,隻要有鞭炮放、有好吃的、有新衣服,壓歲錢在哪裡都無所謂。

國小一二年級的時候,媽媽嘴上說着:“要交學費”“要買新文具”又拿走了熒熒的壓歲錢,好在媽媽也貼心地歸還了熒熒一小部分。
可是,沒有父母的限制和指導,熒熒手裡那部分壓歲錢,竟然被他全部拿去買鞭炮玩、給同學朋友微信發紅包了,連續兩年,兩年都是這樣,好幾百塊錢呢!
是以,到了今年,為了避免熒熒懵懵懂懂亂花錢,媽媽說什麼也不讓熒熒管壓歲錢了。
這下熒熒可不幹了:“媽媽,你嘴上說着幫我保管,其實就是想據為己有。我都去查過了,你這樣是違法的!根據《民法典》規定,壓歲錢屬于贈與行為,應當歸受贈人,也就是‘我’所有,而且,我已經超過了8周歲,可以獨立保管了!”
看着振振有詞,據理力争的熒熒,媽媽一時間竟不知道該生氣還是該發怒,隻能傻傻地愣在那裡。
2.壓歲錢究竟該誰管?
其實熒熒媽媽的想法和大多數家長都一樣:孩子都還要我來照顧,幫他管壓歲錢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嗎?再說了,自家不給别人發壓歲錢,别人又怎麼會給還自家孩子呢?
說穿了,這錢名為孩子的壓歲錢,其實還是父母自己出的錢。
這種想法,咋一看挺合理的,實際上卻恰恰犯了一個錯誤:無論處于什麼考慮,家長給出去的是贈予别家孩子的,自己孩子收到的同樣也是其他長輩贈予的。
錢還是那個錢,理卻不是那個理了。
而這,也是大多數家庭最容易犯的錯,其實無論孩子多大,他都是和父母平等的、獨立的個體、不是誰的附屬品。
是以,孩子也有自己的權利:管理壓歲錢就是這樣。
在《民法典》中有明确的規定,贈與行為,應當歸受贈人所有,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
是以,對于已經年滿8周歲的熒熒來說,長輩贈予他的壓歲錢,他就有獨立管理的能力,媽媽雖然也能提供幫助,但還是以熒熒的意願為主。
當然,一家人嘛,也沒必要上綱上線、過于認死理。而且,對大多數家庭來說,壓歲錢究竟怎麼個管法,還是要看家裡的具體情況:
家庭确實有困難,拿來補貼家用也說得過去;
如果家裡不缺這點錢,孩子滿了8周歲、對壓歲錢很重視,也可以嘗試讓孩子自己管一管;
事實上,相較于保管壓歲錢,對孩子的财商進行培養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像熒熒之前把手裡的壓歲錢全部拿去買鞭炮、發紅包,就是典型的沒有财商的表現。
而熒熒讨要壓歲錢,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培養财商的契機!
3.學會3種管錢方式,讓娃受益一生
最後,媽媽還是把熒熒的幾大千塊壓歲錢還給了熒熒,而一同遞給熒熒的,還有一套《少兒财商繪本》。
面對熒熒的疑惑,媽媽問了他一個問題:“除了買鞭炮、買吃的、買衣服,給别人發微信紅包,你還想過壓歲錢怎麼用嗎?”
看熒熒馬上就要如數家珍,媽媽掰着手指頭又開口了:“鞭炮放了就沒了,好吃的進肚也就結束了,衣服媽媽也會給你買,而微信紅包,你發出去後,有人回你嗎?”
說到這裡,媽媽停了一下,“你知不知道,壓歲錢用好了,還能增進家人的感情、提升自己,最關鍵的是還能生錢呢?”
“錢生錢?那就能買更多好東西了!”這下,熒熒來了興趣了。
然後,在媽媽的引導下,熒熒結合《少兒财商繪本》的相關知識,經過多方比對、仔細考慮,終于和媽媽一起,确定了3種使用壓歲錢的方法:
第一種:給家人買禮物
咱們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壓歲錢其實大都也是這麼來的。作為家裡的孩子,他們雖然不用承擔養家糊口的重任,但是了解家人的付出,感激他們的努力是很有必要的。
是以,用一部分壓歲錢給家人準備一份禮物,哪怕是很平常的禮物,也是孩子對家人的愛的回報,也是學會感恩的表現。
第二種:購買心儀的物品,嘗試“錢生錢”
熒熒雖然對自己壓歲錢的所有權很在意,但其實,他覺得更有趣的還是“錢生錢”。要知道,一直以來,他都以為錢隻能靠辛苦工作得到,因為家人一直都是這樣告訴他的。
看了《少兒财商繪本》之後,熒熒才知道,原來“錢也可以生錢”。看着好不容易才跟同學借來的《湯小團漫遊中國曆史系列》,熒熒萌生了一個想法:這是我最喜歡的書,同學們也都喜歡,可惜大家手上的書都不全,何不直接買一套,自己看完還能“租”給别人看呢!
第三種:儲蓄,作為日後的啟動資金
買了禮物,也買了心愛的東西,剩下的錢,熒熒決定聽從媽媽的建議:開個戶,存起來,作為日後的啟動資金。
而在開戶、存款的過程中,熒熒也知道了很多金融方面的知識,對合理規劃壓歲錢、節約用錢有了很深的了解。
再想想,自己把壓歲錢全部拿來買鞭炮、發微信紅包的行為實在是太胡鬧了。
4.培養财商要從娃娃抓起,《少兒财商繪本》能幫上大忙
很多家庭“扣留”壓歲錢,甚至“談錢色變”,歸根結底,其實并不是家人真的那麼看重孩子的這點錢,而是基于兩個原因:
1.怕孩子沒有節制,養成亂花錢的習慣;
2.實在招架不住孩子關于錢的十萬個為什麼:
錢從哪裡來?
爸爸媽媽為什麼有花不完的錢?
為什麼我沒有錢?
100塊錢,能買多少東西?200塊呢?
錢可以買到快樂、買到友誼嗎?
那些名人的錢都是以億為機關,那麼我們家一年有幾億呢?
這些問題,如果一個一個來還好,要是一串一串來,估計父母得頭疼了,而這些問題又都是孩子們最疑惑,最感興趣的。
還好,《少兒财商繪本》就是一套解決這些問題的書,它不但能幫助父母給孩子解決疑惑,還能培養孩子的财商。
這套《少兒财商繪本》共8冊,分為8個主題,分别是《錢從哪裡來?》、《要當金錢的小主人》、《錢生錢的好主意》、《錢是好的,也是壞的》、《不要當“負翁”》、《中國錢和外國錢的關系》、《錢不是萬能的》、《爸媽的錢不是無償的》。
這套書适合6-12歲的孩子,根據孩子的認知特點,由幾個固定的幾個人物角色,利用和現實生活非常相似的情景故事,講述關于“錢”的各種故事與知識點,讓孩子在看的過程中易于了解,真正提升了孩子的“财商”。
如果你家也有6-12歲的孩子,平時被嚴格控制花錢、花錢沒有節制,不體諒父母掙錢辛苦……
那麼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套《少兒财商繪本》!
作為父母,我們可以以愛的名義,暫時替孩子管理壓歲錢。
但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總是要長大,要獨立面對生活,要學會自己掙錢、花錢、規劃錢的,父母能幫忙管一陣子,卻不能幫忙管一輩子。
與其讓孩子将來面對困難無所适從,不如從壓歲錢開始就将管理的權力移交給孩子,把使用的方法教給孩子,就像那句古話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