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都說日系車品質好油耗低,為什麼日系計程車占比卻不高?

有網友總結了全國各大城市計程車主力型号:北京——北京現代伊蘭特、索納塔,上海——大衆桑塔納vista、榮威,廣州——北京現代莫妮卡,南京——現代名馭、大衆暢達、凱美瑞、天籁,深圳——比亞迪E6,成都——一汽大衆捷達,沈陽——北京現代瑞納,武漢——東風雪鐵龍愛麗舍,重慶——長安鈴木啟悅,蕪湖——奇瑞旗雲,合肥——江淮賓悅。

從全國各地的計程車分布來看,日系計程車的占比是比較少的,特别是北方地區,大衆系的計程車占據了絕大多數。那麼問題來了,不是都說日系車省油、故障率低,對于計程車這種行駛裡程長的車型來說,日系車不是最合适的嗎?為什麼日系計程車的占比卻不高呢?

很多人認為,那是因為大衆系的計程車,就是比日系車更皮實耐用,而日系車的品質穩定性被高估了,這顯然是不客觀的,日系車的品質穩定的确是事實,但是計程車的采購,牽扯到了太多的因素,品質穩定性反而不那麼重要了。

都說日系車品質好油耗低,為什麼日系計程車占比卻不高?

大衆車型先入為主,最先國産化經濟車型

大衆正式進入中國是1984年與上海大衆合作,這也是比較早的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外汽車品牌。雖然比1983年成立的北京吉普晚了一年,但是大衆各方面的實力,都要遠遠強于JEEP,再加上當時的國産車粗制濫造,是以大衆先入為主,一下子在當時國人心目中營造了皮實耐用的印象。随後進入的日系品牌因為晚了一步,品牌形象的建立就慢了許多。

而大衆也是最先國産經濟化車型的國外汽車品牌,當初的老三樣,富康桑塔納捷達,大衆占了兩,而一汽豐田威馳2002年才下線,卡羅拉2004年才下線,這也讓很多城市在計程車采購的時候,基本上沒得選。

另外,因為捷達和桑塔納問世較早,保有量較大,已經形成了龐大并且價格低廉的零部件供應鍊,即使損壞維修和換件都很友善,是以,日系車在經濟性方面的優勢也就被抹平了。

都說日系車品質好油耗低,為什麼日系計程車占比卻不高?

日系一些車型不适合作為計程車

從品質穩定性來說,日系的一些車型的确是表現更好,但是計程車的采購不僅僅需要考慮到穩定性,還要考慮到空間、價格、配置等等因素。

就拿低端車型來說,大衆桑塔納和捷達,就要比豐田威馳、日産骐達等車型,更适合作為計程車,因為桑塔納和捷達都是三廂車,乘坐空間和裝載空間都要表現更好。而日系的一些三廂緊湊級車,如卡羅拉售價偏高,采購價格方面捷達和桑塔納更有優勢。

而品質穩定性方面來說,韓系的伊蘭特、瑞納等車型,穩定性也不輸日系車,而且采購價格還更低,是以,日系車穩定性方面的優勢并不能影響采購的決策。

日系品牌不希望拉低品牌形象

放眼全國,我們能夠看到一些豐田計程車,像卡羅拉,也能看到日産的軒逸和天籁作為計程車,但是唯獨本田品牌的計程車幾乎看不到,有傳言說,以前廣州是打算用本田做計程車,但是被拒絕了。

因為計程車會嚴重拉低品牌形象,本田旗下的很多車型主打運動,比如說思域、飛度,不适合作為計程車,旗下也隻有淩派稍微适合作為計程車,但是出于品牌形象的考慮,本田不願意将自家車型作為計程車。

都說日系車品質好油耗低,為什麼日系計程車占比卻不高?

計程車是政府采購行為

選用什麼計程車,不是計程車司機說了算,也不是計程車公司說了算,而是政府采購行為,是以,考慮到的因素就很複雜了。

比如說ZZ原因,某些城市反日情緒比較濃,很多地區也不敢擔着風險去采購日系計程車,因為擔心輿論的聲讨、

還有地方保護的因素,各個城市如果有汽車工業的,一般都會采購自己城市的品牌,比如說北京的現代,上海的大衆和榮威,蕪湖的奇瑞,合肥的江淮,深圳的比亞迪,武漢的PSA等等。

另外,大衆車型的采購價格低也是重要原因,上汽大衆和一汽大衆都會針對計程車推出特别定制版,配置是能減則減,采購價也是非常低,相比日系計程車有一定的優勢。

都說日系車品質好油耗低,為什麼日系計程車占比卻不高?

是以說,之是以全國各地日系計程車的占比低,是有曆史、ZZ、地方保護、車型保有量等等原因的,絕對不是簡單的一兩句,日系車的穩定性被高估就能解釋得清的,不過随着網約車的興起,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車型開始作為營運車輛,就算打到一輛賓利這樣的豪車,都不算新聞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