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斷親現象”越來越普遍,孩子抗拒“走親戚”,原因并非不能了解

小時候,每到過年過節的時候,孩子們最喜歡的事情之一就是和父母一起“走親戚”了。

來到親戚家,不但能夠體驗濃濃的親情和喜慶氛圍,更有好吃的零食、好玩的玩具在等待着孩子們,當然也少不了鼓囊囊的“紅包”,那可是孩子最期待的禮物呢。

時光匆匆,當年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還當上了爸爸媽媽。

可“走親戚”這項傳統活動卻發生了“變味”,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家的孩子越來越不喜歡去親戚家,有的還表現得非常抗拒,讓家長們很不了解。

其實,家長也不用過度責怪自家的孩子,因為這種情況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甚至還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斷親現象”,說的就是親戚之間因為種種原因,來往越來越少,關系也越來越淡漠,有的親戚最終徹底不來往。

親戚無聊的攀比,讓孩子心靈“很受傷”

這不,有位網友就分享了自己的經曆,還宣布以後再也不會委屈自己去走親戚了。

這位網友從國小習成績都不是很好,父母倒沒有怎麼苛責他,可逢年過節走親戚的時候,“成績”就會成為讓他無比尴尬的一件事。

他永遠也忘不了親戚是怎麼用炫耀的語氣提起自家的孩子又考了什麼樣的高分,以後會上什麼樣的名校。

親戚還會用同情的眼光看着他,故作姿态地安慰他“以後要多努力,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好的天分”。

聽着這些帶有貶低意味的話語,他心中非常氣憤、難過,可礙于父母的面子,也不能當面發作,隻能闆着一張臉,一言不發,于是親戚又在背後評價他“學習不行就算了,還不會為人處世,對長輩一點禮貌都沒有”。

這樣的事情幾乎年年上演,即便後來這位網友早已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也還是免不了會成為親戚們用來攀比的“工具人”。

“斷親現象”越來越普遍,孩子抗拒“走親戚”,原因并非不能了解

這讓他對過年過節産生了強烈的陰影,經常會找借口逃避這樣的場合,平時也不會主動和親戚聯系。

有親戚建了一個家族群,他被父母拉進了群裡,但永遠隻是“潛水”狀态,從不發表隻言片語。

他本以為自己是個與别人格格不入的“怪人”,可看到網上正在流行的“斷親現象”後,忽然覺得輕松了不少……

“斷親現象”越來越普遍,孩子抗拒“走親戚”,原因并非不能了解

孩子抗拒“走親戚”,原因并非不能了解

看到這位網友的經曆後,相信大家都會有一些似曾相識的感受。如今的“走親戚”确實少了很多人情味,卻多了不少虛僞的客套和讓人煩惱的攀比。

親戚之間的距離感也越來越強烈,導緻走親訪友後沒有體驗到溫暖和快樂,反而平白無故增添了很多心理負擔。

“斷親現象”越來越普遍,孩子抗拒“走親戚”,原因并非不能了解

至于孩子們如此抗拒“走親戚”,其實也是情有可原的:

1.親戚們因為工作關系分布在天南海北,平時基本沒有什麼見面聯系的機會,對孩子來說遠不如身邊的同學、朋友親切,想讓孩子一見面就和親戚們熱絡起來,肯定是不現實的。

2.有的親戚在交流時缺乏同理心,不考慮孩子的感受,經常提一些刺痛孩子心靈的問題,或是通過攀比貶低孩子的學習成績、性格、才藝等等,讓孩子感覺“很受傷”。

3.還有一些親戚有倚老賣老的問題,習慣高高在上地教育孩子,或是用強硬的态度給孩子一些“人生建議”,這也會讓孩子産生強烈的反感。

4.另外,有的家庭過年過節特别講究禮儀、稱謂,比如給壓歲錢的時候要求孩子磕頭,吃飯的時候要求孩子挨個給長輩敬酒并說祝福語等等,種種繁瑣的“套路”也會讓孩子們感覺身心俱疲,沒有參與的興趣。

“斷親現象”越來越普遍,孩子抗拒“走親戚”,原因并非不能了解

現在的孩子們接觸着最為先進的網絡文化,個性越來越鮮明,對心理界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且老套的親戚相處模式自然會遭到他們的摒棄,“斷親現象”的出現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彤爸有話說:對于出現“斷親現象”的孩子,家長不必如臨大敵,不妨問清楚孩子不願與親戚來往的原因,不要勉強孩子去做他不情願做的事情。

不管是過年過節,還是平時與親友相聚,父母都要考慮孩子的感受,不要随意攀比,也不要貶低孩子,如果有親戚試圖這麼做的話,父母一定要記得為孩子“撐腰”,減少他的尴尬和不快。

繼續閱讀